大唐三百年(222):新老板,需要新品牌——论年号的重要性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14)

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并不是发个布告那么简单。第一她要解决合理性的问题,其中的要害,就是褚遂良提到她那段黑历史——曾经侍奉过太宗。

因此在李治的诏书里,专门对这事作出了解释:'(先帝)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

政君指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王莽的姑妈。她和武则天一样,在元帝老爹汉宣帝时被选入宫,做一个没有品级的宫女。元帝当时是太子,他最喜爱的小老婆司马良娣(太子正妻称作妃,下来就是良娣)生病死了。本来人要生病是没办法的事,但这司马氏临死还要拉人垫背,向元帝告了一状,说我这不是病,是其他妃嫔嫉妒、找人对我下了咒。那时候人们都信这个,因此元帝就很生气、不再理睬家里的大小老婆。宣帝一看这怎么行?儿子成天闷闷不乐,身体搞垮了不说,更关键影响自己抱孙子啊!既然家里女人不喜欢了,叫你妈找几个给你送去。于是皇后选了五个人,其中就包括王政君。没想到去了以后,很快生下皇子,就是后来的汉成帝,王政君也母以子贵成为了皇后。

李治拿王政君说事,意思武则天这种情况做皇后,早已有例在先。

汉宫春晓图

其实这两人吧,情况是很不一样的、不太好作类比。一来王政君在宫里属于一般工作人员('家人子’,无品级名号宫人),工作性质据记载是侍奉皇后,而武则天是'才人’、正牌的李世民小老婆;二来,王政君属于一种特殊的情况:太子无子,又拒绝跟妃嫔们亲热。而李治儿子好几个,现成还有个受宠的萧淑妃。

当然,这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李治不再是太子而是皇上,他怎么说就怎么算。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是继续清剿元老派。某种程度这还是更紧要的问题,因为李治坚持要换皇后,只不过对抗元老派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现在这个突破已经完成,接下来,顺理成章就该扩大战果、乘胜追击。

这个追击,竟然花了整整四年时间。

我们略过中间一些细节——无非去除元老派亲信党羽、提拔自己人到关键岗位——简单说下结果。

武则天永徽六年(655年)被封为皇后,第二年李治改元,由'永徽’改为'显庆’。显庆顾名思义,就是喜庆的事情比较显著,大概指换了皇后啊、皇上扬眉吐气啊之类的吧。前面我们说了,'永徽’有传承前朝美好传统的含义。显然,现在到了新老板开创自己品牌的时刻。实际上,整个显庆年间(五年)李治和武则天主要就干了一件事——彻底清洗元老派。

五年中,前三年作准备。最显著的标记,是宰相队伍的变化,这个只要查《新唐书·宰相表》,就看得很清楚。原先几个宰相中,褚遂良永徽六年被贬,两年后的显庆二年,韩瑗、来济也步后尘,分别被贬作振州(海南三亚)和台州(浙江临海)刺史,且规定终身不得进京。与此同时,废后运动中最得力的干将李义府和许敬宗,先后补入宰相队伍,元老派已基本被清洗出中央班子,只剩下一个后台大老板长孙无忌。表面上,长孙无忌还是国舅爷、当朝一品(太尉),实际上,已经成为困坐京中、任人宰割的孤家寡人。

当然,这么一个凌烟阁功臣榜排行居首、对李世民李治两代皇帝都有大功的人物,处理起来还是要很慎重的,必须有足够的把握办成'铁案’。

这一准备,就是两年。

显庆四年(659年),高悬已久的屠刀终于落下:这年四月,许敬宗借由一桩小案,告发长孙无忌谋反。四月二十二日,'下诏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黔州,就是现在重庆彭水,等于变相把长孙无忌判了流放。

这个案子,可以说是高宗朝天字第一号大案,也是头号的冤案。准备时间很长,审判却相当迅速。史书对最后的发案,介绍比较详细。当然依照惯例,这种赶尽杀绝的事,责任统统被安插到底下人头上。照司马光的说法:许敬宗是主谋,武则天是后台,李治则受到蒙蔽、最终给予了默认。

事实真相又如何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