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笔谈】左束支阻滞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循心电踪迹,探心脏奥秘!
作 者:刘彤,王鑫
作者单位:天津市心血管病离子与分子机能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摘 要
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比右束支阻滞更少见,且多为病理性LBBB。因LBBB改变了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致使左、右心室电机械不同步,易发生心室重构,增加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风险。本文主要针对LBBB的电机械非同步化及其致病基因相关的电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左束支阻滞;电机械非同步;心室重构
引用格式:刘彤,王鑫.左束支阻滞电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1,30(3): 159-163.
作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适应证之一,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广受关注。LBBB在整体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0.9%,且随着年龄增大或合并心力衰竭(心衰)而升高——50岁时约0.5%,80岁时可达5%。无症状LBBB发病率约为0.1%~0.8%,诊断LBBB时男性平均(70±10)岁,女性平均(68±11)岁。LBBB具体发病率在不同研究中有所不同;机体传导系统发生退行性变时,即使不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仍可发生LBBB。
1
●
左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
诊断LBBB时常用传统的心电图标准,LBBB定义为QRS波时限(QRS duration, QRSd)≥120 ms;Ⅰ、aVL、V5、V6导联出现宽大R波伴顿挫或切迹,且无q波(aVL导联可有);V5、V6导联R波达峰时间>60 ms;V1导联QRS波呈QS或rS型。Strauss等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男性QRSd≥140 ms,女性QRSd≥130 ms,连续2个或2个以上相邻导联QRS波出现顿挫或切迹。这一标准能更准确地预判适合CRT的LBBB患者,但敏感性仅72%。鉴于LBBB诊断标准不一,目前也缺乏金标准,今后需要依照腔内电图的客观证据,验证所有LBBB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如果采用更严格的LBBB标准,确诊患者的机械非同步化程度往往更严重。
2
●
左束支阻滞的发生机制
众所周知,左束支作为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室间隔膜部下方希氏束;随后分出两支传导束——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分别支配左室前、后乳头肌。而左间隔支可起源于左前分支、左后分支或左束支主干,走行途中发出更多细小分支,在左室心内膜及室间隔围成浦肯野纤维网,进而激动整个左室及室间隔。鉴于左束支特殊的解剖分布位置,当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压迫左束支时,可导致传导延缓或阻滞,继而诱发LBBB。
3
●
左束支阻滞诱发心脏非同步化
LBBB可诱发左室重构,主要表现为左室扩大、左室不对称性肥厚、左室泵功能衰竭,细胞内钙离子流改变及心律失常等。有研究指出,并非所有LBBB患者均有左室功能减退。一项纳入159例患者的研究指出,LBBB心室内非同步化发生率高达78%,而RBBB的心室内非同步化发生率为40%。左室非同步化是发生心衰与心室重构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与正常心室内传导人群和RBBB患者比较,LBBB患者预后更差。
3.1 机械非同步化
在左室等容收缩期,LBBB患者的室间隔最先激动,牵拉左室侧壁与后壁,导致其对整个左室收缩的作用减弱或完全丧失,室间隔变薄;随后左室侧壁与后壁再激动,牵拉室间隔,左室壁因承受更重的负荷而增厚,进而诱发心室重构(可由CRT逆转),心功能失代偿性衰竭。而这种无效异常收缩程度,取决于电传导延迟程度与LBBB相关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3.2 电学非同步化
由于左束支本身受损、分支或浦肯野纤维(至左室心肌)内的传导延迟,或是二者共同作用,在体表心电图上可能有LBBB表现。真正的LBBB中,跨室间隔传导时间平均为30~40 ms;而体表心电图呈现LBBB形态的患者,其左室激动经室间隔传导时间<20 ms,因此后者并非完全性LBBB。
4
●
左束支阻滞致病基因相关机制
致右室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杜氏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出现束支阻滞。一些基因突变与束支阻滞有关,这些基因可能包括离子通道基因(如起搏器If电流通道蛋白HCN4基因)、缝隙连接蛋白(如Cx43基因)、桥粒基因以及心脏转录因子。HCN4基因主导窦房结的自律性,该基因突变也可导致左室致密化不全与房室阻滞。缝隙连接蛋白中的Cx40表达于心房、近端传导系统,Cx43表达于浦肯野纤维与心肌细胞,两者发生变异均可引起LBBB。心肌缺血可诱导Cx43发生去磷酸化,进而使Cx43从缝隙连接转移至细胞内,减少心室内传导。Cx40表达水平降低与束支阻滞有关,Cx43表达水平降低则增加了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基因相关束支阻滞多呈进展性,许多患者可进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或心脏性猝死。
5
●
影像学评估方法
通过采用多种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分析,未见完全性与不完全性LBBB心电图模式机械非同步化的明显差异。二维应变成像可识别左室非同步化的相关特征。斑点追踪成像的总体纵向变力可检测LBBB相关非同步化。与LVEF比较,总体纵向变力受损预测LBBB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更高。心脏磁共振成像能定量描述LBBB相关的机械非同步化程度。核成像也可用于评估机械不同步运动。这些先进的成像技术也可能有助于评估LBBB患者对CRT的反应性。
相关论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