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中医辩证治疗
西医:本病是指临床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搔抓后引起抓痕,血痂,皮肤增厚和苔藓样变等皮肤损害的常见皮肤病。
内因多由胃肠肝肾等内脏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尿毒症,肝脏病,白血病,淋巴肉瘤,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甲状腺疾病,饮食过敏,酒精过敏,寄生虫和真菌感染。
外因多由:季节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皮肤干燥等因素。
中医:本病属风瘙痒,痒风范畴。
《诸病源侯论》"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博,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或因血虚肝旺,以致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总之,本病多因风邪所致,诸痒皆属于风,属于虚。血虚生风,风盛则痒。治则为清热除湿,凉血祛风,养血平肝,润燥止痒。
(1)风寒外袭:多发于冬季,常于胫前部位,皮肤干燥,有细薄鳞屑,遇冷风加重,恶风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缓。
桂枝10g,麻黄8g,荆芥10g,防风10g,杏仁15g,生姜10g,大枣15g,白芍15g,甘草6g,乌蛇15。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风热血热:灼痒剧烈,抓破后溢血,遇热痒甚,得冷减轻,口渴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数。
荆芥10g,防风10g,蝉衣12g,苦参15g,胡麻仁15g,知母12g,石膏30g,当归10g,白芍12g,牛蒡子12g,木通12g,生地15g,甘草6g,刺蒺藜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湿热蕴结:瘙痒难忍,坐卧不安,抓破后渗液,口苦口臭,大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黄芩12g,栀子12g,龙胆15g,茵陈15g,泽泻12g,车前子15g,白藓皮15g,苦参15g,乌蛇15g,地肤子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4)血虚肝旺:病程缠绵,痒无定处,如夜尤甚,皮肤干燥脱屑,抓痕显见,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弦数。
当归15g,川芎12g,白芍15g,生首乌20g,生地15g,荆芥10g,防风10g,刺蒺藜15g,生黄芪30g,僵蚕15g,乌蛇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外洗方:
苍耳草30g,艾叶30g,白藓皮50g,苦参30g,花椒30g,蜂房20g,蛇床子30g,红花20g,黄精30g,荆芥20g,鸡血藤30g。
水煎取浓汁泡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