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大宋最“风流”的女子

作者:诗词世界,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绍兴二年(1132),大宋发生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
一个女子二婚改嫁百日后,不仅告发了丈夫,还打官司要离婚。
“二婚”、“改嫁”、“告发丈夫”、“离婚”,这里面的任何一个词语放在古代,都是会惹来无数争议的。
要知道在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里,女子从来都是附属品,丈夫可以随意休弃妻子,妻子若是主动提出离婚,却是大逆不道、世所难容。
尽管在当时的宋代,法律赋予了妇女一定的离婚权——丈夫外出三年不归、逼妻子为娼或出卖妻子人身、丈夫犯罪被处以流刑或被处以其他刑罚而移乡编管,妻子可以提出离婚。
但同时,法律又规定,妻子不能主动提出离婚,即便要提出,也必须由男方写出休书,离婚才能生效。
这样的一项离婚权,其实有等于无。
可是那个女子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了,为此哪怕付出服刑两年的代价,为此哪怕将要面对世俗铺天盖地的辱骂。
只因为她不愿意将余生,耗损在一个恶俗的男子身上。
只因为她是那样特立独行的女中豪杰,哪怕生在女子不自由的时代,也偏要活得恣意自在。
只因为她的名字叫李清照——那个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那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才子,那个一千年以来有且仅有一个的李清照。
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
提及李清照,人们总是会想起她的“凄凄惨惨戚戚”,想起她的满腹愁肠,想起她后半生的动荡漂泊。
却忘了,曾经她也是一个娇憨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女,不知愁滋味。
公元1084年,山东章丘明水镇一处齐整的院落里,忽然传出一阵婴儿响亮的啼哭声。
一个名叫李清照的小女孩,懵懂地来到了人世。
她是幸运的,降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博学多识,母亲温婉明理,她是被宠爱的那一个。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得到父亲李格非悉心的教导,聪慧开朗且多才多艺。
她可以大摇大摆地钻进父亲的书斋,读书习字,学累了,就约上几个小姑娘,去荷塘采莲,去花园斗草,去湖边泛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夕阳西下,彩霞漫天之际,一群带着醉意的小姑娘划着小船在碧绿的荷叶间穿梭喧闹。
荷花的亭亭玉立、蓬勃艳丽,也许便是李清照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最好的写照。
那时的她,有着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
那时的她,又哪里能想到: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16岁时,李清照随着父母亲来到了京都汴京。
也在那一年,她写出了一首名震朝野的词作——《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在当时受到的称誉可说无以复加,“文士莫不击节赞赏”。
一颗新星,正在词坛上冉冉升起。
18岁那年,她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缔结了一段令时人倾羡不已的美满姻缘。
从此告别了青春烂漫的少女时光,走入了婚姻和家庭。
婚姻的最初,两人琴瑟相知、诗文相和,生活过得美满而充实。
每逢初一、十五,赵明诚便请假到相国寺购买碑文拓本,还不忘给李清照带回一些她喜欢吃的干鲜果品。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随着元祐党争,李清照一家受到牵连,她不得不与丈夫分离,忍受离别之苦。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李清照以菊花自喻,菊花被秋风摇撼蹂躏,自己也被那相思的愁苦折磨得日渐消瘦。
然而政治斗争的变幻莫测,却不是她这样一个小女子可以左右的。她唯一能做的,便是对丈夫不离不弃、死生相随。
公元1107年,曾经深受皇帝信赖的赵明诚一家,被复相后的蔡京诬陷,赵明诚的父亲去世,赵明诚也失去了家族荫封的官职,不得不屏居青州。
青州屏居的十年,对李清照来说,是平生少有的和美岁月。
在《金石录后序》里,她写道:
在这闲居的十年间,赵明诚接连做了莱州、淄州太守,两人衣食无忧。得到书画和酒器,便一起摩挲把玩,指摘上面的毛病。
每次吃完饭,两人便一起坐在归来堂上烹茶,互相猜典故的出处,猜中的便能先饮茶。
清词大家纳兰容若“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典故,便是出自这里。
可叹的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说的是花,却也是人生。
徽宗宣和二年(1120),赵明诚重新被起用,任命为莱州郡守,马上赴任,可这一次,他却把清照独自撇下了。
待到李清照从青州一人迢迢赶到莱州,迎接她的却是一间陈设破败的房屋,和丈夫的冷漠。
纵然是心有准备,却依然难抑心中悲戚。这时的赵明诚,不但纳了妾,还蓄养了歌妓。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
那一曲《凤凰台上忆吹箫》,该是她用心间多少的愁、多少的痛才写就的呢?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正当李清照在淄州协助赵明诚搜集、考订金石文物时,金兵的铁蹄已兵临汴京城下。
不久,京城失陷,霎时间,山河破碎,天地一片凄风苦雨。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春正月,金人渡河,犯京师。次年春,金人俘虏徽宗赵佶北去,夏四月,又俘虏钦宗及后宫宗室数千人,并大量财物北去。
整个汴京为之一空,北宋由此灭亡,史称“靖康之乱”
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时代的风雨以如此猝不及防之势袭来,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逃脱不开。
赵明诚因奔母丧南下金陵,此时,处理青州大批珍贵收藏的重担便全部落到了李清照的肩上。
而她的人生也随着国家命运一路急转而下,打击和损失接踵而来。
随着局势日益动荡,李清照却是在此刻显出了过人的胆识与魄力。
她当即对两人收藏多年的文物进行整理、遴选,忍痛去掉沉重的古器和不甚贵重的画作、书籍,仍是装了15车。
在几个仆人的护送下,李清照踏上了南下的旅程,历尽千辛万苦,终是将这一大批稀世珍宝押抵金陵,完璧归“赵”。
建炎三年(1129)二月,此时明诚已任江宁知府一年多了,而就在这一年,他却做出了一件令清照羞愧万分的事情——弃城出逃。

当时御营统制官王亦,将直属朝廷的京军驻扎在江宁,图谋不轨。

时任江宁知府的明诚,竟旁视不理,在叛兵起乱时,从后城墙上吊下绳子,攀绳而下,仓皇而去,弃城不顾。

这年夏,李清照与赵明诚经过乌江。这里是楚霸王兵败自刎的地方,后人建有霸王祠以作纪念。
在这里,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笔力千钧的名作《夏日绝句》,令赵明诚惭愧不已。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诗词多清婉流丽,很少有这样壮怀激烈的诗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能抹去这位体弱骨刚女子的爱国之心和刚健之气。
这年五月,赵明诚接到朝廷任命,着他立即前往湖州赴任。清照哪能想到,这一别,就是永远。
依照当时惯例,任官者需先面圣。此时的宋高宗,刚从扬州出逃,暂居于江宁,并把“江宁”更名为“建康”。
赵明诚一路车马劳顿,又逢气候酷热难忍,刚赶到建康,已是疟疾缠身。
清照得知消息后,连夜启程,匆匆赶往建康,却还是晚了。八月十八日,赵明诚挣扎着留下一首绝命诗,就此而去。
这一年,明诚49岁,清照46岁。
清照大病了一场,深秋时写下了一首《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曾经所有的怨与恨,都在此时,化作了绵绵不绝的爱与不舍。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刚去世,9月就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只得从深挚的悲伤中勉强走出,带着沉重的书籍开始逃难。
她从建康出逃,一路追随着高宗皇帝逃亡的线路,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温州。
世乱流离之际,她却要以柔弱的身躯,自己雇船、求人、投亲靠友,带着夫妇两人收集半生的文物书籍,苦苦支撑。
不过是为着赵明诚生前所托:这些文物舍命也不能丢!
她知道以自己一人之力恐怕难以保全,便想要追上皇帝送给朝廷,但最终她没能追上。
身边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都被贼人破墙盗走,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也被焚掠一空。
无论她再怎么刚强,终究也只是一个柔弱女子,国破家亡夫死,毕生心血也损毁殆尽。
她居无定所、身心憔悴,此时诗词是她唯一的安慰与宣泄之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李清照因愁苦过甚,终于病倒,便在这时,一个叫张汝州的人趁虚而入,不仅频频献殷勤,更对病中的李清照关怀备至,一再遣媒撮合。
也许是为了从悲痛中走出,也许是需要一个依靠,李清照勉强答应了这桩婚事。
婚后,张汝州终于显示出自己的真面目,她娶李清照原是为了占有她仅存不多的文物,在李清照不从后,便对其拳脚相向。
为了脱离苦海,李清照让弟弟帮忙调查张汝州虚报考试次数谋取官职的证据,将其告上了宋廷。
在当时,依据宋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
这自然是极大的不公,可是李清照,她是宁愿受皮肉之苦,也决不能接受精神上的奴役。
一个17岁时就能写出“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鞭挞北宋末年腐败朝政的人;
一个能够在国破家亡之际,写出“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这般豪情壮语的人;
一个敢于写出“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的人,是何等的刚烈与魄力!
她或许会为了挚爱的离去而苦痛悲伤,却绝不会在无耻之徒面前显出半点的软弱与妥协。
最终,经过刑部官员的审问和勘察,张汝州被定罪。而李清照在朝中一些高官的帮助下,在狱中呆了九天就出狱了。
她顺利解除了与张汝州的婚姻关系,却也因此遭受了当时与后世无数伪君子、卫道士的诽谤、辱骂与责难。

最突出如南宋王灼的词曲评论笔记《碧鸡漫志》中,称李清照“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忌也”,持着儒家礼教的偏见,对李清照大肆批判。

可能在他们眼中,女子就应当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温婉和顺,她们应当谨守着“三从四德”的教条,面对丈夫就应当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至于离婚、改嫁、起诉丈夫这样的字眼,更是想都不能想。

可李清照却偏偏要把这一切的教条都抛之脑后,她喝酒、赌博、改嫁、离婚、写些卫道士眼中的“淫词艳曲”。

她能写诗,爱写词,会品茶,爱读书,娇憨活泼是她,敏感多愁是她,可以温婉动人如新妇,也能指斥时事似豪杰。

“风流”是一种不同流俗的气度与风姿,而这世间,却往往是风流的少,下流的多。

李清照的“风流”是敢于活出自我、活出个性,不胆怯、不虚伪、不畏惧权威、敢冲破传统。

在一千年前的大宋朝,她是那样一个独具风姿、个性十足的女子,让人情愿为她的诗而痴,为她的词而痴,为她前半生的甜蜜平静欢喜,为她后半生的凄楚动荡唏嘘,为她的一生一世,牢记了自己的一生一世。

作者简介:诗词世界,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在喧嚣的尘世中,这里有一片属于诗词的宁静世界,等待每一个爱诗词的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