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里的新型服务空间 – 炳辉社区,合肥 / 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 | 建筑学院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 建筑室内外的生活都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更根本, 更有意义。”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扩张,城市面临老旧社区的去留问题,基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城市记忆的延续,部分老社区迎来提质改造的发展机遇。当前老旧社区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老社区公共空间缺失和环境质量改善问题;建筑风貌保持及传承问题;人口结构的适应性调整问题。

△ 建筑立面

 政策 

2019年包河区被确认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根据包河区《关于推行城市规划建设与社区治理服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包河街道炳辉社区拟对辖区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三供一业”移交的1419平米“职工之家”进行综合改造提升,打造老街区社区睦邻服务中心标准版。

△ 场地文脉

 项目概要 

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炳辉社区,建筑改造主体原为安徽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苏式风格建筑,介于“文化遗产”与“过期旧房”之间,虽年代并不久远,但具备一定价值。改造旨在激发老社区空间场所的生机活力,让改造后的空间环境更符合人们的交往行为与社会需求。

△ 区位鸟瞰

 场地现状 

a. 该社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20%-30%,是典型的老龄化住区。

b. 街区内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整体配置水平低,存在数量不足、类型单一等问题,对于休闲娱乐等设施因可达性等问题受影响。

c. 居民多以有规律的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社交活动空间单调,缺少自主选择的邻里空间。

△ 单一的人群结构

△ 场地原状

老街区邻里空间的更新作为一种整合城市资源,传承地区历史文脉,激活社区活力的有效手段,旨在保持街区老建筑的历史文脉的连续性的同时,通过轻介入、可持续”的建造方式注入新功能,重新焕发活力。

△ 建筑装饰元素及肌理

 设计策略 

伯纳德·屈米:“空间不是建筑师的主观意念,而是根据人类行为操作的结果。人的活动赋予空间以灵魂和意义,反之,空间也对于人类行为起到刺激和引导的作用。”

重新构建“人群、活动、空间”关系:通过改善物质环境提供邻里交往的共享平台,吸引一批社区内活动较少的人中青年人群,为社区邻里空间注入新鲜的血液,避免社会空间的过度分异与隔离,同时实现也了空间共享,更高效地利用城市资源;创造适宜的空间环境鼓励自发性活动,促进更多的居民交往活动,间接促进连锁性的社会性活动;通过对社区内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为不同年龄层人群提供娱乐、工作、交流的契机与共享平台,达到激发街区活力的目的。

△ 混合社区邻里模式

改造后的公共服务区:这部分功能空间主要包括各种社区行政服务功能及办公室、会议室。如民政、社会事务、人社、卫计、党建、残疾、老龄、退管,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受理平台和承接街道各项工作的事务办理平台。

△ 一层公共服务办公区

△ 白色图标印在黑色钢板上

△ 一楼洗手间

△ 从一楼看向二楼

△ 二楼楼梯口

△ 二层办公区

△ 二楼会议室

大礼堂采用活动且易收纳家具 , 以适应不同形式的会议或是展览活动,如党员大会时采用行列式的连椅布局 , 而小型交流活动时可以形成向心的布局来提供更好的交流氛围。

△ 多功能睦邻大礼堂内部

睦邻服务区以服务周边居民为宗旨,为社区居民提供邻里交流、艺术展览、亲子活动、文娱活动、社区议事等功能的“会客厅”,使社区居民产生身份认同,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

△ 手工坊入口

△ 手工坊

△ 中庭与“人”形顶相接处

△ 阳光通过中庭窗户折射进来

△ 展览橱窗

△ 活动交流会客厅

△ 儿童书吧

 结语 

在充分尊重原建筑空间特质的前提下,探索了老旧物质空间对新需求的适应性。一方面从设施上通过提供多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社区活动来满足居民日常和周末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应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加强场所领域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居民生活的共识性。

△ 改造后的社区活动场景

 技术图纸 

△ 轴测图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剖透视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炳辉社区旧建筑里的新型服务空间

设计方:安徽科图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邮箱:308859122@qq.com

设计年份:2019年11月

完成年份:2020年1月

主创建筑师:刘雪丹,曹伟

设计团队:李裕瑶、李寅、郭凯玥、王珊

项目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 708 号

建筑面积:约1600m²

施工团队:安徽省鼎立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客户:合肥市包河区包公街道

摄影版权:任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