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80%的大学生因工资太低而离职,60%的人不认可工作价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社会现象纷繁芜杂,而自然界科学真理却在较长时间内没有较大推进和变化。从这两者宏观而庞大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知道:
1. 从时间维度来看,若现象与己无关,则无需下功夫深究。
2. 每一个人最应去做足与深想的,应是自己的身边事。
3. 外部世界并不真实,只能作为个体行为决策的参考。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些社会现象,极其肤浅而且不值一提。据说,目前有超过6成大学生因为从事的工作太简单而辞职。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太过琐碎、无序、简单,完全缺乏价值感。
调查问卷,是由严肃媒体中青校媒,面向全国5868名大学生发起的。完整的调查结果是:
①超半数大学生求职向往新一线城市,占调查人数的52.57%;
②大学生择业时对新兴职业抱有较高热情;
③对于辞职原因,工资太低排在首位,占受访总人数的81.42%;其次是工作内容过于简单,缺乏价值感,占受访总人数的61.19%。
部分媒体,将调查结果的第三项单独列举出来,形成为话题。
语言就像是一把犀利的刀,它能戳破人们头脑中的错误泡泡;语言表达则是一张滤网,能过滤并呈现出认知层级与事实真相。
一个来源于社会现实的问卷,一个原本能够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的新闻调查,被媒体自由引用后横加篡改,且被篡改后的结论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严谨的报道,背后有极其深远的背景和原因。
进入自媒体时代,消息、新闻、信息发布也不再像传统媒体时代,需要层层审核、把关、确认消息真假以及来源之后才能发出,而是逐渐开始自主化、个性化、便捷化、极速化。
鉴于“人人都是消息来源,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现实状况,大大小小的媒体在采集信息时都以快、惊、大为准,以瞬时吸引观众和读者的眼球为准,传统的信息审核机制被视为效率低下速度慢而被无情抛弃。

取而代之的,是为算法、标题、惊声尖叫、迅速聚众引发涟漪式病毒式传播的报道。以往新闻、信息报道中要求的真实、客观、公众、全面等要素在这种抢发布速度抢收录效果的需求下,丧失殆尽,也就出现了前文提及的拼凑式报道。
虽然拼凑式报道横行,但客观而言,大学生因为工作简单而辞职的现象也的确存在。
对于新闻从业者,热爱此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想要战胜这种必要的“简单、乏味”,需要的,不仅仅是自身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有时候还需要勇气。
而刚刚参加工作半年或一年以内的年轻人,一部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却因为看重了表面光鲜,而忽略了这些乏味流程上的严谨与认真,进而认为这工作太简单、琐碎,完全不能体现自我价值,因此干不了多久就选择辞职。
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看,只要是正常的工作,就一定会有其价值。而这种价值一定与从事者本人的投入密切相关。只有真正投入其中的人,才能够体味到一份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譬如,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最根本的精神自觉和灵魂自省是:

1. 自己所做的信息采集与传播工作,是否传达给了公众确凿可靠的信息?
2. 自身所调查的社会现象和结论,是否起到了启发公众认知,规避错误思维的作用。
3. 不存在简单而毫无内在逻辑和规律的工作。任何工作岗位,都有其价值所在。
从以上三点基本诉求来讲,当人们从事所谓简单、无趣、毫无价值的工作时,也会屡次出现错误、疏漏、偏差的话,那么,不是这项工作没有价值,而是做这件事情的人,在思想意识认知上,对工作有误解。
也就是说,一份工作有没有价值感,跟这项工作的难易程度毫无关联,而跟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的基本认识和素养紧密相关。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本分和能力层级的基本体现。只有把简单的工作做好了,个体才有机会在一个行业内和体系内,逐渐获得向上生长的机会,走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而倘若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既不愿意做简单工作,又看不到简单工作背后的行业体系逻辑和深层本质,却好高骛远的,只想挑战困难任务,那么,这个大学生,要么思想意识认知上,不是很端正深刻,且浮躁不踏实;要么就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并且爱慕虚荣名位。
所以,大学生认为工作简单而辞职,其实是对事情本身缺乏全面了解和敬畏感,以及责任感,是人生伊始,吃不得苦,又急功近利的表现。

几乎每一个入行者,当初都或多或少地,走过一些弯路。在碰过钉子之后,才会逐渐踏实下沉,逐渐找到工作上的成就感,找到价值感。

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沉下心,将眼前的事情干好,而不是一味地追逐潮流表面。长期坚持,达到阈值,个体成功将自然而然。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oyes, A. (2013). What is catastrophizing? Cognitive Distortions. Psychology Toda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