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发展,开封如何主动融入?
✍️ 撰文 | 李寻欢 ☞ 《地盘》特邀撰稿人
1
国家战略下的开封机会
▽
有意思的是,位于黄河下游的开封几乎全程见证了黄河悠久的发展变迁历史。这也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史。
©黑岗口黄河观景台
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不但是民族文化的具体求索,对于我们今天倡导和大力推进的郑州大都市的建设和郑汴融城,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开封蕴含着许多历史的厚重
©黄河流域国家战略下的开封历史机遇
©郑州大都市区构建开封迎来新机遇
在当下的郑州大都市区构架中,开封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高质量发展的开封样本
▽
所谓的“皇城根下”的优越感,救不了自己,基于人口规模和产业质量的优势,才是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才是策动城市消费需求的源泉。
©机遇面前开封需要迎头赶上
变被动为主动,是开封打破历史尘封的最佳动作。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普通老百姓,变A角为B角,转换思维模式,更新发展理念,才是根本,然后就是行动。
一方面,要主动融入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圈,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不光要让世界看见,也要看到更大的世界。
另一方面,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历史价值,比如旅游价值、文化产业优势,包括引进一些相关的新兴产业。
郑汴一体化的丰硕成果,不仅为两城百姓带来了各种便利,也带动了两市的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
©郑州大都市区规划中开封定位文化中心
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再次为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加入了“催化剂”。
在难得的发展机遇前,开封乘势而动,谋划了郑汴一体化深度融合的“533工程”,推动郑州、开封的互动,这方面的举措可圈可点。
简单科普一下这个“533工程”。
第一,在硬件方面,“五条通道建设”凸显开封与郑州核心区的相向而动。东京大道西延、开港大道、郑汴沿黄大道(S312)、G310南移、郑开地铁对接。
第二,努力实现三大产业对接。即郑汴汽车产业对接、郑汴旅游业对接、郑汴产学研对接。这些有益的举措是软硬实力的有机结合,彰显郑汴互动交织的美好未来。
©郑汴港产业协同发展示意
3
三线城市
开封的三重门
▽
毋庸讳言,开封这个不尴不尬的三线城市,是对其城市建设的定位,也是其实力的写照,基本是建立在对其资源和文化的认识之上。
©文化是古城开封的软实力
©一朝看尽东京花
从地上随便捡起一片旧砖碎瓦,捡起一片树叶,仔细看看,认真品品,就蕴含着厚重的文化。这就是开封的底蕴所在,这就是开封作为郑州大都市区重要一环的存在价值。
©老字号与一座城市的商业文明相伴而生
3、进一步挖掘大宋文化。
围绕大宋文化为中心建起的景区以及文化产业项目,可以说在开封大地比比皆是,星罗棋布,比如国家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等景区,几乎已经将大宋文化演绎到极致,在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开封这座以“宋城”而出彩。
4、多元文化是开封文化产业的后生力量。
以大宋文化夏文化为主线,乃至由此衍生的明清文化、省会文化、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菊花文化、戏曲文化、年文化、清明文化、书法文化、收藏文化、成语典故文化等等,盛开在开封这片热土上的诸多文化形态,是开封发展文化产业的不竭之源,只有用不好,没有穷其尽。
©宋文化是历史也是新机会
比如,明确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地标,建立文化街坊,比如在名人地缘文化方面,“苏家岗”就是一个选题,这里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宅邸,从发掘名人文化入手,建设一个以宋文化代表人物相关的产业项目,也是一个选项。
©围绕旅游做足文章
当然,仅仅上述那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旅游、美食等优势之外,现代产业的引入也是亟待解决的。
最重要的是,开封要放下架子、甩掉包袱,主动融入郑州大都区,主动成为郑州的城市配套,主动为郑州补短板、打补丁。比如高校。
©只有思维与时俱进城市就不难崛起
作为郑州大都市区,开封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和价值。开封是沿黄河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构成。
在现实意义上看,开封是郑州大都市区构架的重要抓手,也是与郑州共荣共生的双子星,推进郑大都市圈建设,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发展,迫在眉睫。
古都开封的凤凰涅槃,只差一个实在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