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发展,开封如何主动融入?

地盘说
古都开封,必将在郑州大都市区大格局中涅槃转身,实现新的崛起,一切叫人十分期待!

✍️ 撰文 | 李寻欢 ☞ 《地盘》特邀撰稿人

9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郑州都市圈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特别提到,将深入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发展
最高领导曾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示,“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郑州与开封将探索设立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创新规划、土地、要素、财税、公共服务等领域同城化发展制度,为郑开同城化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同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郑开同城化专项工作组,负责做好郑开同城化推进过程中的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等工作。
开封,该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也带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个国家战略呢?

国家战略下的开封机会

历史上,黄河文明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最早源头,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最高水平,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最大成就。所以,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东亚文明的腹心地。

有意思的是,位于黄河下游的开封几乎全程见证了黄河悠久的发展变迁历史。这也是中国历史的发展史。

©黑岗口黄河观景台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个国家战略的底蕴,也是这个构想的内生动力所在。
最高领导曾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不但是民族文化的具体求索,对于我们今天倡导和大力推进的郑州大都市的建设和郑汴融城,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这是古人对开封的赞誉,更是对开封历史地位的肯定。

©开封蕴含着许多历史的厚重

开封据记载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说"汴京富丽天下无",北宋东京时代的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
自打上世纪初,郑州安上了“铁路”这个小马达,便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尤其是成为河南“省会”后,开封便逐渐成为郑州的“小老弟”,无论是城市定位、规模、人口、产业等方面,均呈现出“后劲不足”的局面。
尤其是郑州后来升级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又有了米字型高铁、国家级航空港等优势加持,硬生生的将开封甩出去好几条街。即使是有了“郑汴一体化”的加速融合,开封铆足了劲儿,也没有追上来。去年,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开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黄河流域国家战略下的开封历史机遇

作为同位于黄河中下游的郑州和开封来说,这样的发展机遇又将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城市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成为沿黄河地域的典型的命运共同体。
其实,历史给开封的机会很多,作为都城的光荣与梦想暂不多表,近一点来说,解放后开封也曾是河南的省会,省会移至郑州后,开封只剩下历史的光环,城市发展更是不尽如人意。
值得提振精神的是,郑州大都市核心城市圈,开封位居其中,时代并没有完全抛弃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厚道地说,历史很是眷顾开封的,早先是都城,后来是省会,至于这次的郑州大都市区,开封又是郑州东进的必由之路。

©郑州大都市区构建开封迎来新机遇

在当下的郑州大都市区构架中,开封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相关规划,郑州大都市区以郑州为核心,包括郑州市域、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中心城区,此外还包括巩义市、武陟县等县级城市和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开封的机会,来了!

高质量发展的开封样本

除去历史的掣肘,开封的奋起直追,就是退去光环、穿越千年的过眼烟云,求真而务实。
面对郑州的一骑绝尘,开封闻风而动、守定而促动。

所谓的“皇城根下”的优越感,救不了自己,基于人口规模和产业质量的优势,才是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才是策动城市消费需求的源泉。

©机遇面前开封需要迎头赶上

变被动为主动,是开封打破历史尘封的最佳动作。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普通老百姓,变A角为B角,转换思维模式,更新发展理念,才是根本,然后就是行动。

一方面,要主动融入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圈,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不光要让世界看见,也要看到更大的世界。

另一方面,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历史价值,比如旅游价值、文化产业优势,包括引进一些相关的新兴产业。

郑汴一体化的丰硕成果,不仅为两城百姓带来了各种便利,也带动了两市的发展,实现了“1+1>2”的效应。

©郑州大都市区规划中开封定位文化中心

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再次为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加入了“催化剂”。

在难得的发展机遇前,开封乘势而动,谋划了郑汴一体化深度融合的“533工程”,推动郑州、开封的互动,这方面的举措可圈可点。

简单科普一下这个“533工程”。

第一,在硬件方面,“五条通道建设”凸显开封与郑州核心区的相向而动。东京大道西延、开港大道、郑汴沿黄大道(S312)、G310南移、郑开地铁对接。

第二,努力实现三大产业对接。即郑汴汽车产业对接、郑汴旅游业对接、郑汴产学研对接。这些有益的举措是软硬实力的有机结合,彰显郑汴互动交织的美好未来。

©郑汴港产业协同发展示意

第三,加快三大区域协作,具体来说就是自贸区郑开两个区域协同发展、郑汴港区域协同发展,以及沿黄生态区域协同发展
第四,从开封直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快速通道——开港大道已经具备通车条件。这条总投资19.4亿元、全长57.3公里的一级公路,将为郑(郑州)汴(开封)港(郑州航空港区)“黄金三角”画上坚实底边,加速郑汴一体化升级版打造。
第五,同时计划中的郑开创新创业走廊、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郑汴沿黄大道等重点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三线城市

开封的三重门

毋庸讳言,开封这个不尴不尬的三线城市,是对其城市建设的定位,也是其实力的写照,基本是建立在对其资源和文化的认识之上。

认准优势,才能扬其长,避其短,为其用,见其效。就开封而言,要唤醒这座城市,就必须要深度挖掘开封的资源优势,在开封软实力上做功课。
开封的最大优势无疑是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是古城开封的软实力

其文化的厚重的程度,在全国可跻身TOP5。全市有文物古迹景点22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6处、省级文物27处,更有河湖之水、满城菊花,还有特色浓郁的风土民俗。
粗略统计,全市有可开发价值的人文历史资源300多项,包括古建筑类、古文化遗址类、古陵墓类、近现代革命纪念地类、石碑刻类、古名人名府名宅类等。
开封,需要打好文化这张王牌。

©一朝看尽东京花

1、深度活化开封的历史文化。
大宋御河的通航,实际上就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再比如,随着“城摞城”大宋文化博物馆一期的竣工,“城摞城”独特的文化奇观已见雏形,尘封已久的古老开封正在向我们走来。
2、唤起开封城市的个性和人文精神。
人们常说,郑州是个车站,广州是个商场,上海是个码头,而开封,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从地上随便捡起一片旧砖碎瓦,捡起一片树叶,仔细看看,认真品品,就蕴含着厚重的文化。这就是开封的底蕴所在,这就是开封作为郑州大都市区重要一环的存在价值。

©老字号与一座城市的商业文明相伴而生

3、进一步挖掘大宋文化。

围绕大宋文化为中心建起的景区以及文化产业项目,可以说在开封大地比比皆是,星罗棋布,比如国家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等景区,几乎已经将大宋文化演绎到极致,在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开封这座以“宋城”而出彩。

4、多元文化是开封文化产业的后生力量。

以大宋文化夏文化为主线,乃至由此衍生的明清文化、省会文化、宫廷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菊花文化、戏曲文化、年文化、清明文化、书法文化、收藏文化、成语典故文化等等,盛开在开封这片热土上的诸多文化形态,是开封发展文化产业的不竭之源,只有用不好,没有穷其尽。

©宋文化是历史也是新机会

5、旅游产业是开封文化产业的支柱。
开封形成了以清明上河园、龙亭、天波杨府、包公祠、开封府、禹王台、繁塔为主导的宋文化特色景区。在景区建设的同时,围绕大宋文化打造演艺品牌,创新外延品牌效应。
当然,在实现开封突围方面,还有很多的思考。

比如,明确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地标,建立文化街坊,比如在名人地缘文化方面,“苏家岗”就是一个选题,这里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宅邸,从发掘名人文化入手,建设一个以宋文化代表人物相关的产业项目,也是一个选项。

©围绕旅游做足文章

此外,由宋文化延伸园区文化、景区文化、影视产业,以及深度激活历史文化,打造头部教育等。

当然,仅仅上述那些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和旅游、美食等优势之外,现代产业的引入也是亟待解决的。

最重要的是,开封要放下架子、甩掉包袱,主动融入郑州大都区,主动成为郑州的城市配套,主动为郑州补短板、打补丁。比如高校。

©只有思维与时俱进城市就不难崛起

作为郑州大都市区,开封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和价值。开封是沿黄河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文化的重要构成。

在现实意义上看,开封是郑州大都市区构架的重要抓手,也是与郑州共荣共生的双子星,推进郑大都市圈建设,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发展,迫在眉睫。

古都开封的凤凰涅槃,只差一个实在的转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