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气上冲皆属失和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伤寒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二两
苓桂枣甘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这两段条文需要对比研究,思考如下问题:
白术和大枣的功效区别何在? 桂枝配茯苓什么功效?桂枝配白术什么功效? 理解了前两个问题后,思考去掉白术换成大枣是何用意? 从甘草配大枣的角度思考,苓桂枣甘汤是何用意? 从六经的角度思考,二方治的是哪几经的问题? 从脏腑的角度上思考,二方能调动哪些脏腑的那些功能? 如果这两个方子用反了,会如何?
这些问题囊括了病位、病性、虚实、正邪。
条文并不是医案的再现,也不是完整的临床信息。祖师爷写书,就只能主列出几个重点症状,然后给出治法,辨证思路是暗含其中的。比如,寒燥之气上冲,引起上冲之症,“脐下悸,欲作奔豚”是主要症状,治法是苓桂枣甘汤,病机暗含其中,咱们理解病机是通过方子。知道病机之后,你就可以推演条文没列举的其他脉色症信息。
临床把气从脐下一直冲到心的症状,形象的称为“奔豚”。造成奔豚的病因有很多,也不是一个具体的病,它只是上冲的症状之一。如果上冲之气只从小腹冲到胃脘,是否还算奔豚呢?所以算不算奔豚其实不重要,重要是辨证清楚上冲之气是什么性质,就能应对。
桂枝应对的上冲肯定是凉气上冲。桂枝能入心、肝、脾,所以火、木、土三气只要引起上冲之气偏凉,就可用桂枝。所以苓桂术甘汤证和苓桂枣甘汤证都是上冲之气温度不够。
大枣能固摄津液,甘草也能固摄津液,二者区别何在?它们的作用方向都是补固津液,但细节还需仔细品味。怎么品味呢?就从十枣汤、葶苈大枣泄肺汤中品味。
十枣汤——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
葶苈大枣泄肺汤——葶苈子五钱、大枣五钱
十八反中提到,甘草反甘遂、大戟,显然因为甘草固水,甘遂、大戟逐水。同样是固水,这两个方子不用甘草,但都用了大枣。如此一来,甘草和大枣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当咱们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通过这种方法对比联系解决难题。
二药的对比平台课已经讲过,再加深一下:甘草可以使全身的津液运行速度变慢,通过这种方式以达到存水的目的。这种存水方式和流动相关,可以缓和调节诸药的力道,所以也称甘草为“国老”。但强力攻水的时候,加入这种减速的药就不合适。相当于两股相反的力量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但是攻水的方子里却出现了大枣。说明大枣不会让津液的流动速度变缓。但是大枣会使气机运行速度变缓。所以结论是大枣用不好,会气滞。甘草用不好,会使水湿之邪排不出去。这个结论可以找案例印证。
比如看过一个案例,附子理中汤治疗太阴的虚寒,其他症状都改善,唯独腹胀不改善。复诊甘草减量,腹胀就消失了。
而大枣造成气机壅滞的情况,我自己就遇见过。那个患者是脾虚脾滞,特别瘦。大枣肉厚,代表它善于补肉。我想让他长点肉。结果用了大枣,他是长了点肉,但就是腹胀。也不是鼓胀,只是憋闷不畅。后来我想到了大枣有这种甘缓的性质,就把大枣去掉了,于是腹胀消失了。这就给治疗造成了困难,需要用肉厚的药帮他长肉,但是用了大枣又会呆滞胀满。咱们治病时,经常会遇见这种两难的情况,怎么处理呢?只能避免一直用,用一天停两天。治这种虚实夹杂的病,就是在各种矛盾中不断的寻找利大于弊的平衡。治疗久损病绝对不存在一个完全有利无弊的方法。咱们的治疗始终是在利弊之间做权衡,使当前这一步治法利大于弊。而这个治法在用一段时间后,随着病情的改善,可能就弊大于利了,就得换方。
阴阳是一体的,气和津液也是一体的。大枣能令气机运行缓慢,也能令津液运行缓慢。虽然它的主要功能是补固津液。甘草能令津液运行变缓,就也能令气机运行变缓。所以大枣和甘草的功效都被称之为甘缓。但同是甘缓,其中却存在细微的差别。当既要固住津液,又怕这种攻水的猛剂伤到组织里的津液,就用大枣。相对于甘草,大枣可以固住胃肠肺脏腑组织里的津液,同时又不会明显阻碍通行攻水的力量。这点理解了,苓桂术甘汤和苓桂枣甘汤的区别就很容易理解了。
桂枝配茯苓,温阳利水;桂枝配白术,温阳燥湿。桂枝、茯苓、白术组合在一起,就是温阳、利水、燥湿。在此基础上加大枣,意图一定是需要固住中土津液,使津液能够回头。同时通过桂枝配茯苓这种温通津液的组合,把津液带到上焦,阴阳和合之气上行,人不会有异样的感觉。如果这股气去上焦没带着津液,就是一股阴阳失和之气上行,人就能感觉到异样。奔豚症,即气上冲,就是一股失和之气上行。苓桂术甘汤和苓桂枣甘汤中都有桂枝,说明上冲这股气的热量不够。寒凉之气入心,心火在寒凉之气的撞击下,现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诸证,这就是苓桂术甘汤。如果这股上冲的寒气还缺乏津液(寒燥),就得加大枣,这就是苓桂枣甘汤。
延伸思考:
如果上冲之气为热邪、风邪,用什么方法治疗? 如果上冲之气冲胃、冲头,会现出什么症状?
可以通过对此方法的理解,自行推演出其他情况。你的这种推演只要如理如法,就能做到“闭门造车,天下合辙”。用的时候,就好用。
学生问:如果是单纯的热邪上冲,能否用葛根芩连汤?
淼师答:这个问题不妨研究一下奔豚汤。
奔豚汤——甘草 川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方中当归本身就是一味善于通行的药,再加上川芎,引血上行的意图就很明显。说明此证热邪上攻消耗津血。
上面这三个治疗气上冲的方子,共性都是失和之气上冲,苓桂术甘汤恢复通行阳(燥热之气),苓桂枣甘汤通的是津液,奔豚汤通的是血津。而葛根芩连汤中有葛根,葛根又能提升津液。但是葛根提升津液力强,引药上行力弱。当上冲之气弥漫热邪,阴阳失和,葛根能否载着黄芩、黄连的清热力上行,取决于热邪是否退去,仅仅提升的津液很容易被沿路上的热邪消耗。所以理论上葛根芩连汤对于治疗热邪上冲,在于治热,而非上冲,当葛根芩连汤的黄芩、黄连清了热邪的来源,上冲之邪无源,弥漫之邪无根,再将津液上升,上冲之症势自解。当然前提是三阴功能不亏,太阴的运化无碍,少阳的输转无碍。
所以用葛根芩连汤治疗风热上冲引发的奔豚,属热未伤血,未伤根本,能有效。但如果伤血,就用奔豚汤,效果就会大大提升。如果用葛芩连汤,就要再加上川芎、当归、茯苓,白芍,再加上芦根、茅根。如此改造,其实与奔豚汤的功效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