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从河图到洛书:10个数变9个数,蕴含的智慧却拔高了一大截儿
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讲常道,洛书言变化,河图洛书所用之数同,所显之象异。
从河图到洛书,虽然仅仅是一个数字之差,但却能窥见《周易》更深层次的智慧。
一、由五行推至万物
《易传》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河图用十个数,两个数一对,成五对,代表阴阳之气交合之后,生成五行之气的过程,同时河图对宇宙生成的描述也停止在五行这一个层面。
不同于河图,洛书隐藏了河图中的“十”数,将其他九个数按照不同于河图的顺序排列,形成新的九宫模式。
九宫模式一旦形成就突破了五行的限制,洛书在河图的基础上对宇宙演化进一步推导,在五行之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四正、四隅之气,共八种气,这八种气之间相互推宕,就产生了复杂的宇宙万物,所以洛书对宇宙生成的描述停止于万物这一个层面。
如果河图描述的是从阴阳之气到五行之气,那么洛书描述的就是从阴阳之气到五行之气,再到万物生成。
如果河图描述的是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那么洛书描述的就是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再到八卦。
如果河图描述的是从一到二,到三,那么洛书描述的就是从一到二,到三,再到四。
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河图止于“二生三”,而洛书止于“三生万物”。
二、阳不变阴变
由河图变至洛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阳不变阴变”。
对比河图洛书我们发现,在由河图变为洛书的过程中,一、三、五三个数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二、四、六、八四个数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
之所以如此变化,是因为背后有一个规则在主导,这个规则就是“阳贵阴贱、阳主阴从”。
一般来说,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居于高位的力量是决定性力量,这股力量往往保持恒定的状态。
但是在阳数中,七和九这两个数字也发生了变化,似乎违反了“阳不变阴变”的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虽然七、九和一、三、五一样,都是阳数,但是在五行的生成数中,一、三、五是生数,七、九是成数,生数为阳而成数为阴,所以七、九两个数依然属于阴数的范畴,在由河图变为洛书时依然要改变位置。
三、后天金火互用
在由河图变为洛书的过程中还隐藏着一个大的奥秘,这个奥秘就是“后天金火互用”。
所谓的“后天金火互用”,是说在河图所描述的先天世界里,四、九两个数字代表的金在西方,二、七两个数字代表的火在南方,两者之间是相克的关系:火克金。
但是《周易》的大规律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间互相来往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循环,所以在先天河图中金与火之间是互克的关系,那么在后天一定是相生的关系。
但是火克金是天地间永恒的法则,如何实现金火相生呢?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土,形成火生土,土再生金的循环。
仔细观察洛书我们发现,洛书中数字九和数字一相对,数字七和数字三相对,相对的数字相加为十,而十又是土的成数,所以洛书中数字的排列使得金和火同时具有了土的属性,这样一来火生土,土生金就顺利成章了,这就是后天金火互用。
后天金火互用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使得金、木、水、火四行借助土实现互通,使五行之气相互流转,不像河图中的五行之气是固定在一个方向上的,所以我们常说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为体,洛书为用,从五行之气的动静上也能看到这一点。
四、显五藏十
如果仅从数字的个数变化来看,从河图到洛书,仅仅少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十”。这一个小细节中却蕴含着大智慧,我们称之为“显五藏十”。
洛书之所以要“显五藏十”,是因为洛书讲的是万物的变化,而纵使风云变化,终究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永恒的道体。
道体处于核心位置,所以在河图中用数字五和十表示。但洛书讲变化,道体只能有一个,只能用一个数字来代替,五、十必须舍弃一个,究竟是舍弃五还是舍弃十呢?由于十等于两个五,所以五比十更加根本,因此就用五代表道体。
洛书中的五既然代表道体,那道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皇极”、“中极”,甚至《周易》复卦中提到的“天地之心”,都属于道体的范畴,都能用洛书中的五来表示,正因为如此,洛书才能描述万物,而不局限于一物。
《易传》云:“显诸仁,藏诸用”,这句话也是从洛书“显五藏十”的规律中推导出来的。这里的“仁”指的是仁德,这里的“用”指的是“智谋”。
显仁藏智是人生的一智慧,曾国藩有一句名言,“谋不可与众,利不可独享”,在利用智谋计划未来的时候不能让多数人知道,否则计谋就会被泄露,而计谋成功之后,所获得的利益要尽可能分给更多的人,以显示仁德。
五、总论:从河图到洛书的拔高
从河图到洛书,所描绘的世界在变得更复杂,所阐释的人生智慧也变得更深邃。所以虽然减少了一个数字,但所蕴含的智慧却上了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