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路:新的厦门从这里起步(厦门城建百年   一 )

开元路

图 1:开元路旧照(《厦门名胜摄影大观》)

1920年以前的厦门城区道路,除大小“走马路”个例之外,一般称“街”称“巷”。有近代意义的“路”,始于“开元路”。开元路的由来有资料显示:

民国初建时期,陈旧、落后的市政设施,已不能适应厦门商埠日益发展的需要。本市陈培锟、林尔嘉等有识之士,在汕头、漳州兴办市政之后,立志改革,于1920年夏倡议成立“市政会”和“市政局”,并借鉴广州(创办市政发售人行路)、汕头(收买民房费由各街摊牌)。漳州(则收米盐附捐)、浙江(国库调拨)和南通(捐地、派工及纱厂拨利)等地经验,向地方政府请准征收铺捐两个月和发行公债后,于当年冬天一面规划测量,一面去徐州、温州、广东招工计1000多名来厦门。12月兴筑一条从提督路头至浮屿的新马路。因指定收购土地、拆卸民房规章制度不合理和地方恶势力以及日籍浪人的阻扰,经一年施工才弯弯曲曲地筑到浮屿角,且只完成路基工程。今开元路在南猪行巷口留个大弯,就是当年日籍浪人“招宝楼”在此所致。故当地居民有“水蛇路”之讥。此路仿英国“麦加顿”式,两旁建南洋骑楼式的人行道。这种人行道,是依据厦门地处亚热带的气候特点而建的。它一可遮阳,二能避雨。该路长700米,车行道9.1米,两边人行道各2.4米。1924年8月1日起,人力车通行。1926年铺水泥混凝土路面。这是厦门第一条近代化马路,取名“开元路”。[1]

开元路的西端起点在旧时的提督街。提督街,因邻提督路头而得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平台得胜返厦,率军在此登陆,故也称“得胜路头”。后来的提督路头及附近洪本部等路头,因水运之便成为了农贸品集散地。地志言曰:

猪子墟,在新填地鬼子潭。每旬以一、六为期,贩卖小猪。

旧路头,鬻贩杂谷、瓜匏。每日乘潮长而至,无墟集之名。

洪本部渡头,鬻贩菜、豆荚,亦乘潮长而至。

提督路头,鬻贩杂果、芋头、盐笋,由行口转售。双涵、破墓各乡地瓜,黎明集聚于此,负贩者四更时由厦城纷纷到(此)处买回散卖,往返二十余里。贫民日食半资以为糗粮。[2]

水运的发达,也带动海岸街市的形成与繁荣。从提督路头往上,有了提督街。提督街周边,有了碗街、磁街、纸街、竹仔街等等。1910年刊行歌仔册《厦门市镇歌》,作如此唱说:

典宝过来洪本部,

行郊大间为上户。

一年一间千百租,

至少亦着数百柯(元)。

过来直街打铁度(渡),

外洋客栈几百户。

去者一日三百五,

回来一名银二柯(元)。

打铁过来提督街,

菓子行口做一(非常)齐。

卖买贩仔行相挨,

菓子上水(很靓)堆满街。

直落(下)就是路头尾,

起来街头做干菓。

街名叫做铁隘门,

各港干菓真十全。

隔壁叫做是磁街,

洋油店头有人做。

现设电灯消(销)路狭,发到漳泉及内陆。

磁街前时卖火石,

现设火柴消(销)路少。

改途趁食(挣吃)有恰着(较对),

火石卖无到(不够)食药。

起来叫做竹仔街,

五谷种子真是多。

什货纸店有人买,

不时人马行相挨。

街尾就是鱼仔市,

鱼肉草菜做生理。

山珍海味皆齐备,

买多买少随人意。[3]

生意五花十色,人马熙来攘往,附加产品也就多了。《市政歌》继续唱道:

鱼仔市边库脚巷,

相似库(裤)样正相同。

外教场街小使巷,

众人屎尿只处(这处)放。

直进街名叫打棕,

亦有茶店共(在)打铜。

典店米店有几项,

亦有两间块(在)办空(搞鬼)。

内条叫做车加辘,

查某(女人)害人真伯腹(烦恼)。

只(这)街妓馆十外(余)间,

冥时(晚上)闹热日间冷。

繁荣的副产品,还有拥挤与腌臜。时人对此抱怨不断,社会学家陈达说道:

本市是一个中外商人荟萃之地,且为一含有国际性的商埠。往时道路狭窄,空气污浊,一般的街道宽约八九尺。白天在街上走,只有在正午的时候,行人能见一点阳光,在其余的时间,街上呈现阴霾暗淡的状态。雨天街道两边的屋檐水,会直向行人的伞上冲来。街道以碎石砌成,凹凸不平,高凸处,是随意倒上的垃圾,凹洼处积成褐绿色的水潭。每逢暑时,疫病流行。一位太古公司的老买办说:“厦门从前是很脏的,据外国轮船的水手说,还有一个土耳其的城市也极脏,是和厦门成为世界两大脏市。”其实,这些情形,凡住在厦门的教员商人、传教士,都能告诉你。

竹树脚礼拜堂位牧师有如下的观察:厦门近年的市政,真有惊人的进步!在1919年,本地的绅商人士,因街道狭隘,疠疫时生,于是成立市政会改革市政,结果第一条近代式的街道(开元路)就与厦门居民见面了。每逢礼拜六下午,和星期日,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跑到开元路去游玩,有些人去看看热闹,有些人到百货商店去买点零星用物。[4]

《申报》记者蜀生对新马路作小结性的报道:

厦门市街湫隘污秽,为南中冠。外人每以“阿母尼亚”名词代表厦门,市政之不修可知。民国七八年时,李厚基颇思整理,设市政局,委潮州人周醒南主其事。嗣以厦人反对,乃改归厦人自办。最初划定第一段自西海岸提督路头至浮屿角马路,长约二里。民国九年开始拆卸民屋兴工,十年告竣,是为今之新马路。至十一年杪,马路两旁新屋已落成七八,嗣以闽局变化,臧致平据厦,新马路为台匪渊薮,商旅视为畏途,坐是屋宇十室九空,极形冷落。迨海军入厦,治安渐复,新马路乃渐成为厦门繁盛之区。[5]

海军入厦的时间在1924年4月。在此期间,新马路从浮屿角向豆仔尾、后江埭延伸段,才刚竣工,是为厦禾路的中段和东段。而厦禾路“西段浮屿至船坞,1930年竣工”[6]。1930年,新一届市政建设机构“路政处”,继续对开元路周边作道路改造。报章报道:

路政处对于鱼仔市地方,已将开辟为马路,特将该地摊商赶往第四市场营业。近者第四市场方面,已实行分类营业,故于昨晨六时许,派出警察多名,与公安局保安队,暨二署警士,至鱼仔市强制拆卸。未拆以前,令各警察分扎于打棕街、车加辘。开元路等处,禁止行人通过。然后饬匠携器具,上屋拆卸。一时瓦砖纷飞,尘土四揭。其未搬之商民,猝遇及此,莫不手忙脚乱,纷将货物搬出马路,一时堆积如山,甚见匆促云。

又访函云:路政处所定自开元路之鱼仔市边打棕街、九条巷、十一间而达厦禾路。该段支路,即名开禾路。前派人到该路沿线向各商店通知,限期迁移,以便拆卸,已有数次,但未发给通知书。昨日上午七时许,路政处即派工人数十人,并有路政警察及保安队到该处监拆。本拟先由打棕街门牌26号先行下手拆卸打棕街各商户。以本街尚未接奉路政处址通知事,各商店均未搬迁,一旦拆毁店屋,则店中所有货物,被其压毁损失向何人取偿。工人乃至鱼仔市,将昨十五日迁往第四市场之鲜鱼、猪肉、菜蔬等店屋,先行拆卸,其余若药酒店及海味店,亦均瓦被掀起。自八时至十二时,已自开元路入口之鱼仔市,拆至公安局第二署门前。即打棕街各商店,限其三日内搬清。如此迅雷不及掩耳,该处商户颇有訾议也。[7]

图 2:陈嘉庚公司广告

其后的开元路一带更显繁华。1932年之前的开元路,门牌号数312户,有商户290家。小至理发洗衣、糖油烟酒,大至洋行行郊、汇兑信局。与渡头配套的客栈旅馆、饭店酒楼,亦一应俱全。[8]

宽敞平整的新马路,也应时地成为了本地政治活动的主要舞台。

1925年4月17日,厦门各界召开“追悼孙中山大会”,参加团体78个,人数7千余。游行队伍在新马路集合,然后“自新马路,经霞溪仔、黄厝宫、刣狗墓,转镇关赴南普陀、厦门大学前演武亭会场”召开大会。[9]6月6日,厦门市民声援“五卅事件”。89个团体人数5千余,组队“经新马路得胜街等处,沿途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行至海军警备司令部递交请愿书。[10]6月30日,厦门市民为“五卅”死难者举行公祭。再召集学校、社团,“到关帝庙前领队旗即出发,赴新马路浮屿陈氏宗祠祭坛”举行主祭。祭毕,队伍约5千余人“转新马路游行全市”。[11]

1926年1月5日,厦门市民反对日本出兵东北。各界队伍团体46,人数约5千,“赴新马路集会”。9时半出发游行,“经海关后滩、岛美巷、港仔口、中街、外武庙、石埕街、怀德宫、火烧街、关隘内、四空井、朝天宫,至司令部前”,“再经南门顶大人、镇南关、厦门港,至演武亭”。演说后,再“整队折回,至新马路散队”。[12]8月12日孙中山逝世周年纪念,各界人士在演武亭开纪念会。会后游行队伍“由演武亭出发,至新马路散队”。[13]

1927年4月9日,厦门当局逮捕罗扬才等人。当日下午,各工会团体“在新马路集会,到数百人,赴司令部请愿”。[14]4月11日,工会团体再度在新马路大会,“谋总罢工”。[15]5月9日,各界120多支队伍2万人“在新马路举行国耻纪念”,会后游行。[16]5月30日,各界120多支队伍2万人,“在新马路开会游行”,以纪念“五卅”。[17]……

图 3:今日开元路

1927年之后,漳厦警备司令部接掌市政改造之权。厦门市政面貌大变,各大马路捷音频传。在各条新路面前,开元路已风华不再。开元路的衰败从地价的跌落开始:

在开始对旧城区改建时,开元路是市区唯一的马路,商业繁盛,人口稠密,是当时厦门商业中心点,因此,地价昂贵,售至每市方丈800银元(折每平方米72元)。但1927年后路政处继续开辟马路,建筑住宅、堤岸、公园,商业中心移至中山路、大同路,于是开元路的地价就逐步下跌,每市方丈仅值400元。而中山路、大同路,开辟前因街道狭小、商店稀少,房屋简陋,地价不及开元路的50%。开辟后,洋行、商店栉比鳞次,商业兴盛,地价则不断上涨,每方丈售价达3000银元,一度高达5000银元。[18]

楼屋、商户的衰败,也在所难免的了:

厦门所有街衢之中,开元路最古。厦门市区改筑之初,即先由开元路开辟。作事起头难,现在之开元路,路面尚有高低,路线弯曲。当时开辟之难,可想而知。两傍洋楼建筑已久,于是古色苍然。当初旧式家屋参差不齐之中,新辟马路建筑楼屋颇有可观,生意亦极兴隆。大同、中山各路陆续开辟,洋楼亦自2层至3层、4层、5层,市街中心,因之易地。开元路之繁荣即被他街渐夺。现商店之可言者,杂货店34家,烟酒杂货19家,干果海货17家,铁店16家,余则无甚可言。现广生堂西药行附近,因有湾过日本分署之路,又近通赖厝埕,故颇形成热闹。全街自海岸至浮屿角,色彩暗淡,一似黑烟熏过,可以知道是厦门最古之马路焉。[19]

图 4:今日开元路


[1]《<厦门市城市建设志>资料汇编》第22期,1989年5月,第23页。

[2]道光《厦门志》卷2 分域略 墟集,第31页。

[3]《改良厦门市镇歌》,《台湾宗教资料汇编》第2辑第2册,第91页。

[4]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市政的革新,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71页。

[5]蜀生:《厦门市政积极进行》,《申报》1926年2月3日。

[6]《厦门市政志》第57页。

[7]《鱼仔市已变成瓦砾场》,《思明日报》1930年9月27日。

[8]《厦门工商业大观》1932年,第41页。

[9]《申报》1925年4月26日。

[10]《申报》1925年6月20月。

[11]《申报》1925年7月5日。

[12]《申报》1926年1月16日。

[13]《民国日报》1926年8月21日。

[14]《申报》1927年4月11日。

[15]《申报》1927年4月13日。

[16]《申报》1927年5月10日。

[17]《申报》1927年6月1日。

[18]《厦门市房地产志》第四章地产的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 地价,第73页。

[19]景贤:《最新厦门快览》,1935年,第3章,第13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