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头农场与天湖湿地公园(下)
《口述宁夏》 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三、天湖湿地公园的形成
1980年后,随着固海扬水干渠的建成通水,长山头农场及周边地区加大了对荒山荒坡的开发力度,水浇地面积不断增加,周边生态得到了改善,使干旱少雨的长山头地区,风沙减少,气候温润,地下水位上升,古老的陈麻子井出水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常年喷涌不断。清水河岸边的滩地岀现了积水返碱的现象,逐渐西边的低洼处形成了沼泽湿地。安庆寺被迫改建到山坡上取名“清泉寺”,龙王庙浸泡在湖水中的高台之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发源于六盘山麓的清水河在没有得到完全治理时,洪水频发,经常淹没长山头农场的河滩地。1980年6月15日,清水河山洪下泄,沿河防洪坝6处决口,淹没粮油作物6500亩,绝收3300亩。1986年6月25日,清水河上游连降暴雨,山洪爆发,洪水夹杂着大量泥沙,淹没了已成熟的14600亩啤酒大麦,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1986年,农场决定将居住在河滩地的职工家属全部搬迁到山坡上的生产队。
为了使3多万亩河滩地尽可能地免遭地下水侵蚀和洪水淹没,长山头农场经过勘测,决定开展治理河滩地的工程。动用大型机械和人工,加固清水河防洪坝,新筑了河滩南北大堤,又从河滩地中间自北向南修建了一条宽10米、高4米,长约5公里的大堤,修堤时从东边取土,因而在大堤东边挖出了一条深深的隔浸沟。
2000年前后,被整治过的河滩地,西边形成了约有万亩的湖泊沼泽,平均水深1.2米,浅水区长满了芦苇、蒲草。湖中出现了大量野生鱼虾,各种水鸟飞来湖面游弋觅食,人们称之为“长山湖”。湖东边的2万亩滩地上长出了密密麻麻的红柳、野枸杞、酸溜溜茨等野生植物,经常有野兔等各种小动物出没。由于这些植物和动物的大量岀现,农场也只能放弃耕种,加以保护。
2002年,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周玉林带领场领导一班人经过考察调研,制定出了进一步保护利用河滩湿地,创办水产养殖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很快得到农垦局的批准与支持。经过多方筹资,首先修建了湖区道路,向湖内投放了鱼苗,为创建旅游区做好前期准备和基础工作。
2004年4月26日,农垦局批复长山头农场组建“宁夏长山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编制开发保护与发展规划,把该区域建成宁夏旅游新亮点和环境保护示范点。当时建成的项目有狩猎场、环湖游、垂钓、百鸟观赏、畅游红柳林、农业生态观光等,当年接待游客1500人。
2005年5月,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农垦局党委书记王树林的陪同下,视察长山湖湿地。农场场长周玉林提出请马主席为该湖取个名称,马主席沉思片刻后说:“此湖处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风景优美,就叫'天湖’吧”。
2006年,天湖旅游公司在湖的南岸修建了公园大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码头、农家乐餐厅、红柳林动物观赏园,铺垫了环湖沙石路面。购置了6艘游船、2艘摩托艇、2艘木帆船和部分脚踏船。新任农垦局党委书记周生信请马启智主席题写的“天湖”镌刻在南码头巨石上。银川、中卫、固原等市县的游客纷至沓来,游玩观赏天湖美景。
2006年3月,天湖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列入自治区重点保护湿地。2011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示范点,辖区内设有国家候鸟监测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是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2017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宁夏天湖国家湿地公园”。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天湖位于亚欧候鸟迁徏带,生态环境的变化吸引了远方的鸟儿春秋季节纷纷在此停留。白尾海雕、东方白鹳、黑鹳、天鹅、灰鹤、猎隼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身影越来越多。目前落脚的鸟类共有100多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有3种,二级保护鸟类有9种,鸟类种群数量最多时达到30000多只。
公园内有野生植物83种,数量最多的当属红柳、酸溜溜茨、芦苇和枸杞。2003年春,曾在红柳林中发现过珍贵药材肉丛蓉。天湖狩猎场是国内少见的湿地狩猎场,经过十多年的充实和完善,并经审查批准才建成。放入狩猎场的动物有野兔、鹿、狍子、岩羊、山鸡等。狩猎工具有猎枪、小口径步枪、弓弩等。
当人们泛舟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放眼望去,万亩红柳摇曳多姿,玛瑙般红果香气扑鼻,蓝天白云,鸟儿飞翔,天湖恰似镶嵌在黄河平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润泽这块明珠的正是陈麻子井和高原绿洲长山头农场。
陈麻井这个地名已经消失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但古老神奇的陈麻子井还在喷涌流淌。当人们看到天湖时,会记起陈麻子和开发建设长山头农场的前辈们。
(图片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