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保卫战:彪炳千古的危亡之战,生死仇人言和,家国大义为先

说到中国人民的抗战,在大家的印象里似乎前期总是一溃千里、丢盔弃甲,但是你们或许不知道吧,战争有时候打的不只是精气神,更有成套的装备以及庞大的工业体系。在这场气壮山河的民族的生存之战当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好汉,他们在面对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日本侵略的时候一点不失英雄好汉的气质。在这场彪炳千古的危亡之战中,他们有些平时见到分外眼红的仇人为了国家大义、民族重任都可以抛弃个人恩怨,团结一致地打击日寇,打到自己弹尽粮绝、打到自己杀身成仁,对于他们的事迹我们不能不了解一些。这就不得不说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临沂保卫战中的两位,两位中国军人的脊梁。

庞炳勋

第一位,叫庞炳勋,(庞炳勋,字更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6年12月),直隶新河(今河北新河)人。庞炳勋幼年读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当时的清军,毕业于东北测绘学堂,在清军第三镇充当测量官。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辛亥爆发后因受当局怀疑,被迫弃军还乡。)这个人品在当时的人眼中是属于比较差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不忠诚,比如说他本来是冯玉祥手下的将军,却经不起蒋介石的糖衣炮弹的进攻,变节投靠了蒋介石。第二,贪小便宜,喜欢保存实力,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三令五申,督促庞炳勋与蒋介石的军队作战,但由于他是个从小做生意出身的人,善于算计,所以最后战斗的结果是其他人的部队都损失了,而他庞炳勋的部队非但没有削弱,反而通过缴获的武器弹药得到了补充,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当然,我们目前所看到庞炳勋的表现只是内战期间的表现而已,你可不知道像他这样一个“市侩”、“小气”的将军在面对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时候有多么大气,曾经又一次打的一个团只剩下三百人!

张自忠

第二位是抗战期间中国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抗日名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张自忠这个人跟庞炳勋不一样,他是一个在中国传统的忠孝仁义等思想的影响下长大的,读过不少书的,1908年,他考入了临清高等小学堂,1910年毕业;1911年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学堂;1918年,又进入冯玉祥设立的军官教导团学习,主要学习率兵术、战术、兵器、地形、筑城、兵史、简易测绘等。这些必要的学习为张自忠日后的建功沙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玉祥

有趣的是,他们都曾经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手下,但是庞炳勋却选择了背叛,而张自忠则坚持初心不改,坚持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冯玉祥下野之后依然尽职尽责的履行一个军人的职责,但在临沂之战中他们又再一次服从同一个长官的指挥——李宗仁。但是其实李宗仁是很为难,因为这两个人是要不共戴天的仇恨的:有一次军阀混战,庞炳勋的军队取得了暂时的上风,打的张自忠身边无人,要不是几个死忠的将士护送,张自忠很可能早就已经死在了庞炳勋手下,可想而知,张自忠怎么可能对庞炳勋不咬牙切齿。但是命运奇怪就奇怪在这,临沂保卫战中,这两个有着不共戴天仇恨的男人,携起手来,给了日军一个下马威,打死打伤日本铁军坂本支队等日伪军6000多人。

临沂是鲁南的重镇,是各公路的交叉点。它的南面可通新安镇(今新沂)至徐海,西南则是通往台儿庄、枣庄,等地,可以说临沂的得失关系到陇海、津浦两路的安危,同时它也是徐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屏障,因而临沂保卫战能否获胜,更是关系到台儿庄战役的胜败,关系到能否为徐州会战乃至武汉会战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但是,时间显然不是站在中国队一边的,因为1938年2月,日军就派出了它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坂本支队以及伪军刘桂堂部进犯临沂,根据战役的安排,只有庞炳勋的第三军团离临沂最近,庞炳勋本人也在李宗仁好言相劝之下同时也是他个人民族血性的觉醒,在他的带领下第三军团死战不退,那支只会躲起来保存实力的队伍不见了,庞炳勋指挥40军沉着应战,苦战数周,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顽强地坚守阵地。当时那个场面,

李宗仁

李宗仁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秀的皇军竟受挫于不见经传的支那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秀的皇军竟受挫于不见经传的支那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

板垣征四郎

面对着庞炳勋部的死缠烂打,急于突破临沂与矶谷师团汇合的板垣征四郎又加派了部队进攻临沂,这时候那支打内战的时候只会明哲保身的部队已经伤亡过半,临沂危也,台儿庄危也,可是这时候的李宗仁手上已经没有了其他部队,只有一个跟庞炳勋有仇的张自忠的第59军。历史在紧要关头,常常会将一个最不合适的人逼成最合适的人,最不合适的机遇逼成最合适的机遇,李宗仁没有犹豫多久,就拍板决定了,就你了,就你们59军了。

现在回想起来,估计庞炳勋在听到李宗仁给他派来的援军竟是自己昔日的仇敌之时,心里应该是极其矛盾的吧,不会吧,让那个家伙来救援我,不是与虎谋皮吗?且不说他张自忠会不会动手害我,就算他不亲自动手,增援来的缓慢一些,日本人早就将我解决了,你让他来救跟他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他会尽力吗?很多人都做事后的诸葛亮,觉得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他的担心就是杞人忧天的,其实不然——解放战争的时候,解放军围歼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时候,国民党的其他路援军其实已经非常接近目的地,但是就是有人像李天霞等就不肯全力援救张灵甫的。所以,庞炳勋的这种担心是完全正常的,也由此可见那个不计前嫌、一心为国效力的张自忠人格有多么伟大。

虽然庞炳勋的担心是有必要的,但是事实上却没有发生,不但没有发生,而且还发生了奇迹,本来需要三天才能赶到的59军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及时赶到临沂,组织起及时有效的防御,打的鬼子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取得了第一次临沂保卫战的胜利。(当时张自忠部正在滕县向济宁、兖州一线的敌人进攻,接到命令后,当即以急行军速度星夜兼程,于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

事后张自忠部受命换防,庞炳勋部则继续守临沂。但是,临沂这个地方是个军事重镇,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位置。日军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并没有轻易地放弃。相反,他们再一次组织起重兵,于3月23日,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继续向临沂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已经损失惨重的庞炳勋部只好后退到临沂东部。3月25日,张自忠部再次增援庞炳勋部,顽强阻击日军的疯狂攻势。3月26日,日军在几十门大炮的掩护下,再次组织千人级别的进攻,由于庞炳勋的40军已经伤亡太大,丧失了战斗力,张自忠的59军只好独挡大梁,顽强地坚持着战斗。(3月26日,日军1000余人,在十几门大炮的掩护下,绕道转至临沂西冯义堂一带,伺机环攻取城。)

3月29日凌晨国军第五十七军缪澄流部王肇治旅赶到临沂,成为援助59军的重要生力军,当日夜里,日军见临沂久攻不克,怕在这儿耗费太多的时间,同时避免更重大的伤亡,板垣征四郎终于下令临沂一线的日军全线撤退。虽然后来,由于台儿庄战役的需要,张自忠与庞统勋只能主动撤出,临沂还是落入了日本人之手,但是这场考验人性与气节的战斗证明了中国人的明天依旧掌握在中国人的手里。

临沂保卫战的胜利虽然只是局部一场战役的胜利,甚至还只是一场暂时的胜利,但是其历史意义是不容抹杀的。

首先,它是中国军队在准备劣质武器的情况下,在正面战场打破日军的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临沂保卫战中,由于第四十军、第五十九军全体士兵的浴血奋战,创造出了打死打伤日军6000余人的骄人战绩,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一点,对于鼓舞中国军队的士气、抵制投降主义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次,展现了中国军人为家国而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庞炳勋,平时只知道保存实力,到了国家危亡关头,不但没有再继续他临阵倒戈的习惯,而且还豁出命拼,让自己身边的警卫人员都去前线拼杀。张自忠就更不必说了,长官一声令下,就算是要去救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那也是眉头也不眨一下,还有比这种不计前嫌的品格更高贵的人格吗?作为一个军人,张自忠可以说完全兑现“马革裹尸”的军人的承诺的,因为后来他为了我们民族的救亡图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1940年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另外,临沂保卫战的胜利,也让日本看到了要想迅速灭亡中国是不可能的,也就促使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的到来。大溃败的局面被制止,同时孕育了即将到来的大反攻,为中华民族近代史以来第一次伟大的抗击侵略战争胜利的到来铺平了基础。

去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但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惜。我们的民族不惹事的性格似乎让某些国家忘记了我们也不怕事的秉性——你要和平,世界还你以繁荣,你要战争,世界则一定给你以毁灭,但愿我们的善心能换来善的回报,但愿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厮杀为最高荣耀的,但愿我们的儿孙永远活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环境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