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恒李志强:一流的投资高手比拼的是内功 在武侠世界里面,通常顶级高手讲境界,一流高手比内功,不入流的...
最早接触投资是源于财务自由后希望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1999年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我顺利成为了一名通信工程师,辗转换过几家公司,工作都不是太愉快,后来接触到互联网广告后慢慢地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最早接触投资是源于财务自由后希望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一开始抱着只要比银行利息高的目标去投资股市,没想到在2004年-2005年股市的下跌中,原本是冲着股息去的,结果本金却损失好多,一度觉得股市太没意思了中断过投资。后来又被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吸引,在一个朋友的带领下重新投资于股市,结果跟着朋友成天买卖概念股,在一轮大牛市中收益都没翻倍,让我最初对通过技术分析和概念产生了怀疑,带着这种怀疑在网上到处翻高手的帖子,后来接触到徐星投资的投资思路,一下子觉得自己找到了方向,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按照价值投资的思路来做投资。随后在投资上的成功则让我对投资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跨行业投资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困难,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能比较快速的对新的行业有个入门的了解。这是我的第一次角色转变,从一名通信工程师变为职业投资者,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次角色转变不仅取得了成功的喜悦,还为我下一次转变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职业投资后收益颇丰,但觉得自己一个人炒股在认知上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我的性格也是属于非常喜欢变化,突破舒适区的。想改变一下自己职业股民的身份,希望通过做私募基金证明一下自己的投资能力,同时也想结识能互补的伙伴,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平和认知。做私募基金后,对持有人的感受考虑的会比较多。如果净值波动太大必定会有客户因此赎回,从而影响我们的长期业绩。所以成为一名私募基金经理后,我会追求一个投资组合中短中长期标的的平衡配置,不会再像个人职业投资时对于非常看好的个股绝对的集中。做好收益与回撤的平衡,虽然长期的收益会低于做职业投资时,但回撤较个人职业投资时也会小很多。
往往经历了角色的转变,心境和思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毕竟环境不同、从事的专业不同、面对的挑战不同,但我觉得自己的心态一直都挺好的,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没有因为股市波动而难以入眠的经历,我睡觉前也基本上不考虑股市,把脑子清空。投资理念我觉得一直是在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虽然大的框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一直在细化具体的投资方法和交易策略。我觉得基金经理这个职业,不管是成功的经历还是失败的教训,如果能够认真总结和思考,投资是可以做的越来越好的。
10余年的投资之路,当然有挑战也会有战胜挑战的愉悦时刻,最早最愉悦的时刻来自于财富的增长,因为能显著的改善自己的生活。后来就是净值在突破一些心理关口时,客户的满意带来的愉悦感更强。
事实上做私募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财富上的意义,我没有太高的物质欲望。在净值面临巨大考验,股市有极大调整的时候,我是不喜欢那种压力感的。我也曾经有过几次问自己为什么要做私募?给自己带来压力,因为做私募很多时候是偏离投资的本质的。大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考虑的不是加仓,而是要面对赎回,而风险来临的时候往往是客户大量涌入的时候。后来我终于理清楚我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基金经理是我的一份工作。我想多数人是需要一份工作的,而我喜欢也擅长这份工作,在享受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愉悦的同时,也应该去适应它带来的压力。我想做的只是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份工作越做越好,当然我也有我的理想,就是希望有一份长达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一份值得骄傲的净值曲线的记录。
定个有追求的目标:“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跑赢指数并且熊市少跌牛市多涨”
有经验的基金经理最不喜欢的就是牛市了吧,做不出业绩很容易被淘汰,而高高在上的热门股也不敢买。我觉得牛市中基金经理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手中股票的质地,真正高成长的好公司,估值在合理或者稍偏高一点区间,在熊市来临的时候要比高估值的热门股和质地差的普遍股票要更抗跌一些,更有机会穿越牛熊。我们不择时,基本都是高仓位。我们控制回撤的方法是通过选股以及通过估值来动态平稳组合,最终实现在尽量小的回撤下有一个比较好的中长期绝对收益。
在这几轮牛熊转换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从2017年开始持有免税行业某公司股票。在持有该只股票之前我的投资成功案例多数是一些困境反转的股票居多。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在其基本面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很短的时间就实现比较高的收益。而持有这只股票至今的过程让我有了一个以合理价格买入并持有一个好公司的体验,在持有的过程中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偏见和利空出现,但作为一个优秀的公司,该公司一直有超预期的东西出来,这对我在以后的投资中如何投资白马股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们希望达到一个每年超越指数的目标,但也未必能一直达到。只是希望通过一个合理的组合,以优秀公司的业绩增长和估值可能的增长来达到一个长期较大幅度超越指数的目标。如果没有选错公司的话,优秀的公司往往熊市跌的较少,震荡市中远超指数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大多数年份中是有希望取得超越指数的表现的。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主要是源于我们过去研究的积累,我们特别强调研究的复利,随着我们投资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只集中于可长期存在的,非颠覆性的行业,如消费、互联网、高端制造等。在这些行业中,我们积累那些具有极大增长空间和极强竞争力的优秀公司。
港股市场充满了机会,同时也蕴含巨大的风险。在过往的历史中,每次内资进入港股市场寻求定价权时都从未赢过,我们对这次也是抱着观察的态度。港股最大的变化是引入了一批真正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较以往有了更多的好的选择,从这点上来说,在2021年这个A股白马股估值较高的环境下,港股确实显得更有机会。在港股我们有在多只股票赚5-10倍的机会。港股投资于因为偏见估值极低,公司优秀,且基本面拐点时,往往容易在短期时间内有暴利的机会。
投资免税行业某公司股票,帮我们渡过了最艰难的2018年,连续四年为我们贡献了非常大的收益。期间利好和利空不断,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刚来时,旅游几乎全部冻结,对我们的持有信心是非常大的考验。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长期持有过这么长时间的消费白马股,也因为其巨大的波动和估值变化期间变现了不少。遇到这样一个极其难得的投资机会,我们对其认知也是认为其能不断超预期,空间极其广阔,却未能以更坚定的信心持有更多,这个过程是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很多遗憾的。
投资之道的信仰:坚持只做正确的事,才是创造伟大成功的关键
长期稳定可靠的投资体系和方法并不难得到,不管是巴菲特、卡拉曼、霍华德.马克思,能几十年获得稳健投资业绩的投资大师几乎都有相同的特征:热爱自己的投资事业并享受投资的过程;建立稳定可靠的投资体系并坚定地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具备保守和乐观主义精神;注重风险超过收益;注重防守超过进攻;避免损失超过追求成功。
以上种种品质,听起来容易,实际上很难。巴菲特多次说过:“投资其实很简单——买进一只好股票,不要轻易抛出,你只要等着股价上涨就好啦!行情下跌时不要过于恐慌,股市大涨时不要过于贪婪,就已赚到相当高的回报。”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投资简单而不容易的根本原因就是投资人不仅需要保守和乐观的哲学精神,更需要克服人性中本能的贪婪、恐惧、投机等等强大而顽固的本能。坚持只做正确的事,需要的是对投资事业的一种坚定的信仰,才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惯成自然。
以前特别不理解,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挚友,却不买涨了几百倍的微软。坚持不投资科技股让巴菲特在很多时候显得非常落伍,每年20%多似乎也不是特别性感的收益。现在才明白,正是这种对自己投资之道的信仰,才是创造伟大成功的关键。
但凡准备以投资为事业或者爱好的投资者,似乎能看到的机会和诱惑都非常多,而面对这些诱惑,比任何实业容易的是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实践自己的想法。人类固有的自命不凡的心理经常战胜常识,侥幸的投机心理让自己投资之路越走越偏,坚持简单的投资理念反而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作为一个投资者,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是为了实现比理财强一点的收益、还是为了实现跑赢指数的目标、还是抱着诸如翻倍,连续涨停等更高的收益。一般而言,大家都想能战胜市场。不同的期望值一般就决定了不同投资者所选择的投资方式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不切实际的期望往往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投资者会选择高风险的投资方式,但带来的往往是低收益,甚至本金的永久损失。在低风险下实现长期战胜指数这个目标听起来简单,但相当不容易。股市为什么改不了8亏1平1赚的格局,这个结果多数从一开始过高的期望就注定了。作为A股的众多投资者,在熊长牛短的格局里,多数股市参与者都热切盼望牛市的到来,在牛市中抢购已经大幅上涨的热门股票,而不顾这些股票已经远远高估的风险。众多投资者无视股市均值回归的定律,总觉得自己能在下跌前脱身,有更傻的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接盘。市场中充斥着各种财富的神话,而人性中天性的自大让众多投资者觉得自己也必将成为幸运者的一员。但每次牛市的结局都不例外,最热门的股票往往以下跌80-90%结束,投资者最惨烈的伤痛都来源于大牛市,牛市中投资者赔的钱远远高于熊市。只有一开始就定位于以低风险获得长期战胜市场收益的投资者,通过严谨完善的交易系统,非凡的洞察力,价值观念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达到自己的投资目标。
所以我觉得投资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投资信仰与投资哲学,是比较“虚”的心理层面。对自己的投资之道有坚定的信仰;保守和乐观的哲学精神;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境界。第二个层次是投资体系与交易系统。每个成功的投资者,各自的投资体系均有自己的特点,有着鲜明的个性烙印。但理解和控制风险;理解估值、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资产配置和资金管理等等共性的特点均存在。投资体系应该是个稳定和进化的过程,一旦建立,就不应该频频否定大改,也不能固定自封,这就是所谓的内功。第三个层次是具体的投资分析工具,投资方法与技巧等等“招式”。通过三个层次的学习、实践、修行与感悟,把它们和谐统一、运用自如,才能达到投资的最高境界。
投资主要不是一场智力的游戏,更多的是智慧的挑战,它需要我们充分的认识市场,洞察人性,了解自身。成功的投资不仅给我们带来财务的自由,更重要的心灵的自由与人性的升华!
不断学习进化,以观察者的角度去看投资
不断学习进化,以观察者的角度去看投资,作为一名职业投资者,我认为我最大的优势是心态和信念。我一直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念去做投资。投资给我带来的愉快体验居多,几乎不受涨涨跌跌的困扰。我以观察者的角度去看投资,既有坚持也不失灵活,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组合投资可以在获得组合近似平均收益期望的同时,降低整个组合的风险,更有利于长期发展。另外,长期投资过程伴随各种宏观事件而影响股市大市起伏,很难见到预测持续准确、准点的人,我不做宏观择时,以高仓位组合持股的长期收益来对冲掉可能的大盘震荡带来的阶段回撤,我喜欢自下而上,逆向投资,以低估/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通过长期持有穿越牛熊。
是以兴趣为驱动力去做研究,主要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研究。遇到需要重点研究的公司时,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作为基金经理,我在听取各种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由我做出决策。我几乎不会买自己不懂的股票,因为我相信我赚不到我认知能力以外的钱。
对于未来,我是希望能在很长的时间维度(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能有一份让我们骄傲的净值曲线;其次是希望我们公司稳健,诚信的文化不被稀释,公司员工能与公司共同成长,我们能为公司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为社会做一些我们应尽的责任与贡献。
也许大多数的投资者对于投资的理解是,“选择优秀有成长潜力的标的,长期持有获取超额收益”,但同时也会遇到问题,比如判断和选择、买卖的时机怎么把握?对于我们来说,除了好行业,好公司,好财务外,我们还注重有没有股价上涨的催化剂。我们比较喜欢基本面拐点的公司,其中业绩超预期的增长、机构对其盈利预测不断调升的公司是我们最喜欢的。背后的逻辑是偏见的扭转,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一般机构对基本面真正转好和加速的公司的认知变化较慢。
我觉得好公司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断超预期的。我们比较喜欢行业长期空间巨大、公司处于行业发展的初中期、公司属于行业龙头、具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和极强的竞争优势。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我觉得免税行业某公司,医疗行业某公司都属于我们喜欢的可以长期投资的公司。在我看来管理层是最重要的,我们主要通过管理层在过往财报和与投资者交流中言行是否一致,是否有利润之外的追求,是否能不断超越市场预期、不断的创造价值来观察。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