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记忆之六 投芝麻

我小时候,村供销社里卖小孩吃食的很少,即使有大块糖,也是因为家里没有钱很少买。于是,我的童年是属于田野大地的,特别是秋天,各种庄稼次第成熟,这里就成了孩子的天堂。

煳山药,烧棒子,拔仁果儿,还有的就是藏着在芝麻地里,掰下芝麻角,倒竖起来,往嘴里灌芝麻。

芝麻的口感不错,小时候,我们小孩子常常在地上用两个手指头分开,一边往前拐弯划,一边嘴里嘟囔着:“耩,耩,耩芝麻,耩到头,开白花!”

芝麻确实是开白花的,当它长到一米多高,就开出了白色的喇叭状花,藏在绿色的叶子里,有时候两三朵挤在叶子中间,密密麻麻的,很鲜亮!

虽然它的花不是很好看,但是,它不久就变成了绿色的角儿,角里的夹瓣里就长了针眼大的芝麻粒。

每每到了秋天,大人们不等芝麻的秸秆变干,就急匆匆的去地里。

所谓投芝麻,就是在地里找一块平地,然后把布单子铺在地上,就用镰刀割下芝麻杆,攥成一把,就把芝麻杆倒过来,下面接着布单子,用镰刀把一个劲的打芝麻杆,那些芝麻粒就纷纷地从角里跳出来,跳到布上,当然,因为芝麻角还没有全熟,所以第一遍就是象征性的投投,然后把投过的芝麻杆捆在一起。

就这样依次渐进,因为芝麻的产量不是很高,所以村里很少人家种多的,顶天就是在仁果儿、棉花地里种上一些,我只见过最多种三四分地的。

芝麻弄回来,要放到房顶上,两个芝麻捆竖起了对着放。等秋后没有事时,就上房顶,先是铺上布,然后把芝麻捆竖起了用棍子敲打,这时候的芝麻角基本都干了,所以无数的芝麻粒从角里蹦出来,像是下小雨一样,不大一会儿,布单上就落满了厚厚的一层芝麻粒,当然还有干巴叶子。

把叶子用簸箕簸干净,就剩下了白花花的芝麻粒。

芝麻可以炒着吃,下面一加火,无数的芝麻粒在锅里啪啪啪的跳跃着,然后等炒的焦黄,放上些盐,就可以吃了,很香很香的。

当然家里主要用来换油,我小时候,听到大街上有人当当当的敲着铜锣,娘说换香油的来了,于是,舀出一小碗芝麻,去打小半瓶香油。

香油虽然不多,但是,那时候我香油是真的很香,放不多一点点,就香气扑鼻,弥漫了整间屋子。

因为香油很珍贵,所以早些年我们村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村里有个老太太,打了二两香油,吃了一年,香油不但没有少,而且还多了。原来她在瓶子里用皮筋拴了一个铜钱,放油的时候,就把铜钱拽出来,因为每次铜钱总要蘸水,所以是越吃油水是越多了。

(0)

相关推荐

  • 老北京风景:卖油郎

    几十年前,在北京的胡同里,经常听到"梆.梆--"的击打声.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卖油的来了,院儿里的奶奶.大妈们,就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油瓶子,出门招呼:"卖油的,打油! ...

  • 芝麻那点事儿——蓓蕾菜地收获节(一)

    学校蓓蕾菜地,种了茄子.辣椒.西红柿等,椭圆形的菜地外圈还种了一圈芝麻,小苗苗出来后,百分之九十多的师生都问:这是种的啥?真不认识. 其实我们都在很小的时候就见到过芝麻,是在烙熟的烧饼上.熟芝麻黄黄的 ...

  • 角蒿、松蒿与地黄,今天的主角是松蒿。

    角蒿 娜娜喊我去拍角蒿,等走到了,我一脸看不上的样子,因为已经在山西拍到了更美的角蒿(镇川堡 · 角蒿.). 这株角蒿只有孤零零的一朵,又低又矮,感觉被干枯的草捆绑着,杂乱无章.正好相机没电了,就没拍 ...

  • 收芝麻的过程也挺繁琐,叶子要一片一片摘,捆成捆晾晒

    最近的天气很不好,偏偏是在这收秋时节,隔三差五的下雨,地里的庄稼都要收了,玉米要掰,花生要收,辣椒也要收,还有芝麻都炸开了,好歹今天天气转晴了,先把芝麻收了,虽然说地里的活都赶在一块了,但也只能一样一 ...

  • 【小巷记忆之六】凝然古树大儒名

    一排排人家枕河的民居旧宅,一座座粉墙黛瓦的苏式大院,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幽静街巷,一道道文化民俗的悠远写照. 苏州,古老街巷和风情民俗组成的风雅是文字所不能概述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最集中 ...

  • 秋收记忆之三刨山药

    红薯,我们这坎叫山药,山药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小时候,有两样吃食,牢牢的刻印在我的脑海中,一种是贴棒子饼子:一种是熘山药. 我们冀中平原十年九旱,麦子打不来,便指望着下季的棒子山药! 山药 ...

  • 秋收记忆之二 弄棒子

    在我们冀中平原,大田里种的最多的庄稼一是麦子,再就是棒子. 棒子管理相对简单一些,连地也不用耕,割完麦子之后就能干茬种,如果赶上一场不算太小的雨,连地也就不用浇了. 棒子出齐苗后,之后就是提苗,弄草或 ...

  • 秋收记忆之一 刨仁果儿

    庄稼人是不注重过节的,特别是八月十五正中秋,正是庄稼成熟.棉花开喷儿的时候,很多庄稼人说:"忙活地连死的空儿也没有了!" 是的,这时候,忙活起来不知道黑天白日的,所以对于八月十五, ...

  • 秋收记忆之刨仁果儿

    秋收记忆之一   刨仁果儿 庄稼人是不注重过节的,特别是八月十五正中秋,正是庄稼成熟.棉花开喷儿的时候,很多庄稼人说:"忙活地连死的空儿也没有了!" 是的,这时候,忙活起来不知道黑 ...

  • 魏瑞金:东北的记忆之六 六年五班

    [总第122503期] 东北的记忆之六 六年五班 作者:魏瑞金 六年五班在主教室南北走廊的东侧,早上橘红色的阳光透过三个大玻璃窗户,懒洋洋地洒在教室里,让人倍感温暖. 上课前,班主任李更宇老师把我领到 ...

  • 罗建平 || 巷子里的记忆之六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蔡纯柏——“指路牌”导引下的冤枉路——援越抗美记忆之六

    永远的铁道兵 "指路牌"导引下的冤枉路--援越抗美记忆之六 文/铁十三师六十二团蔡纯柏 1968年初夏,越南奠边府已经有点热了.为避开中午烈日,我们四营几个连的文书约定赶早去团部送 ...

  • 开国记忆之六:国徽里为什么有天安门 ?

    1949年 7月 10日,新政治协商会议发布了<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事.其中关于国徽的设计要求有三点,一是中国特征,二是政权特征,第三点形式须庄严富丽.随后<人民日报&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