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影像魔都
9月6日,与观众暂别一年半的上海音乐厅重新开放,首场“相·见”主题开放日活动,便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体验,小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这座有着海上蓝雕花穹顶、充满海派文化底蕴的艺术殿堂迄今已有90年历史,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30年成立的南京大戏院。一座戏院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音乐厅?它又见证了怎样的历史?让我们穿越时光,回溯上海音乐厅的传奇之路。
记得我们小时候有一句顺口溜:“上海兜一圈,上海音乐厅,大光明”。说明了它那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上海音乐厅位于延安东路近西藏南路。
它的原名是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
解放后,更名为上海音乐厅。
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古典典雅。富丽堂皇装饰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上海音乐厅由华人设计,建筑风格属于上海地区少有的欧洲传统风格。休息大厅十六根合抱的赭色大理石圆柱气度不凡,观众厅的构图简洁规范,复杂又不显零乱,富有层次变化,色彩庄重淡雅,与其演绎的古典音乐有着惊人的统一。自然音响之佳,得到建筑学专家及众多的中外艺术家认同
2002年,为配合城市改造,上海市中心综合改造规划决定对上海音乐厅进行保护性迁移和功能完善性修缮,使之远离车水马龙,走进绿荫丛中。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2002年8月31日,上海音乐厅举行了平移重建前的最后一场告别音乐会——《再见,我的珍爱》。告别音乐会的第二天,上海音乐厅就被重重包裹起来……
经过地基移位后的上海音乐厅
地基移位历时两年,整座老建筑向南移动66.46米后,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平移后的音乐厅,除了作了大量改建和装饰外,仍保留了入口大厅两旁蜿蜒而上的楼梯、屋顶及四周极典雅的装饰。这是旧南京大戏院在视觉上予人最富丽的感觉。
此次重归的上海音乐厅,历经了一年的半封闭式修缮,为了维护建筑原有风格,2000多平方米的“文保区域”严格修旧如旧。据媒体报道,为了修复距今已有90年历史、被称为“欧特碧之瞳”的海上蓝雕花穹顶,技术团队进行了拍摄扫描,逐块对比选色,再通过人工手绘的方式还原。穹顶造型天花及顶角线出现老化、变形、饰面开裂问题,修缮中也以纯手工的方式进行了修补与加固。此外,穹顶还贴上了800多处金箔,更显富丽堂皇。
骑游天下汪歌拍摄编辑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