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正常谈个恋爱,怎么摆脱恋爱脑呀?
2020年第53篇
现在想起来,很替自己感到不值,但是我想下一段关系可能还是会这样。我就是控制不住,会因为对方的一点起伏,自己的情绪就跟着一起激烈起伏,真的很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真的好希望以后能正常谈个恋爱,不想再恋爱脑了!
如果亲密关系是一段华丽的双人舞,怎样才能在其中找到彼此都舒适的节奏,没有自我牺牲,也没有吞噬对方呢?相互依赖,又各自独立,跳出一段游刃有余的舞步,就是我们今天要谱写的一段旋律。
这位糖丸儿的来信,相信很多人在心中都会有一些共鸣。在亲密关系中,或多或少的,我们都曾经因为对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一句无心的话、甚至一个皱眉,时而开心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时而又难过得我的快乐再也不会回来了。
再次有请我们之前见到过的老朋友《依赖共生》这本书,还有没有给大家推荐过的《自我边界》和《关系之舞》。
音频版👇
视频版👇
文字版👇
依赖共生 是毒药还是解药
1
依赖共生这个词相信很多老糖丸儿们都不陌生了,它的主要表现可能有:
1 “沉迷”于他人
2 感觉被困在人际关系当中 讨好别人
3 无法体验真正的亲密和爱
4 心理边界非常不明确
当然,我相信可能这位糖丸儿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严重到疾病的程度,但信中所写,因为对方的一点起伏,自己的也跟着起伏,多少有点依赖共生“内味儿”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的情绪是你决定的,这里没有“我”,只有“你”。
这里我想分享《依赖共生》,他的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的一个发展性的理论,这也将成为我们今天这个视频的一个大的理论背景。
那就是,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要经历一系列必要的发展阶段。人们在29岁之前有四个阶段要完成:
第一阶段 依赖共生
在这个阶段,虽然生理上已经离开了母亲,但是心理上仍然和这个母体是有某种联系的。这是我们最初建立基本的联结和信任的阶段,如果在1岁之前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阶段,那么孩子会感觉到安全 ,足够他去探索外部的可能会有一些危险的挑战的世界。
比如说,当爸妈带着孩子出门,他就会到处去跑啊,去看啊,去探索啊,而不是畏缩在妈妈身边,哪也不敢去。
第二个阶段 依赖无能阶段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发展过程是要分离了,因此又被称为孩子的“心理出生”过程,就是之前生出来的时候是身体出生了,但是这个时候是心理出生了,这种分离依赖于上一个阶段建立的安全感和信任。如果顺利完成,那么孩子就能够运用自我内在产生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别人来指导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这个过程最理想是在2到3岁之间完成的,没有在这个阶段完成,就可能会更倾向于“依附”别人,听别人的话,很难做出决定,或者说总是会听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主见。
第三个阶段 独立
如果上一个分离阶段的完成没有出现任何问题,那么在3到6岁间孩子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的过程,能够有很多时间去自主行动,但同时又能够感受到和父母和这个家庭之间是联结在一起的,而不是完全分离的一个状态。比如说像5、6岁的孩子白天跟朋友在外面疯玩,但是晚上他就想回来了,那这个就是在经历一个独立的过渡的过程。
第四个阶段 相互依存
在上一个阶段完成之后,从6到29岁,这个孩子会在与别人的关系程度上有些波动,有时候希望是亲近的,有时候希望是分离的,而最终在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在亲近和分离之间可以自由切换的,也就是说我又可以依赖你,但是我们不在一起的时候,我又可以保持这种独立而自在的状态。
这个像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肯定没有办法每分每秒你都和一个朋友,或一个亲人,一个爱人,你们二十四小时密切联系。但与此同时呢,我们时常就会有想要跟他们联络的冲动,你也不会失联太久,我们还是有这种联系的需求的、亲密的需求。
理想情况当然是什么岁数完成什么任务,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几个阶段。但是如果上一个阶段没有完成,那么后续可能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的效应,比如说会延迟啊、可能会中断在那个地方啊。
如果在亲密关系中,你需要依赖着对方,黏着对方才能存在,才能有一个共生生存的状态的话,那么必然会经历痛苦的纠结和挣扎。
就像这位糖丸儿说的,自己的情绪好像是不受控制的,甚至眼里除了对方,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了。有时候对于对方这种错误、伤害也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有的人甚至有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依赖着对方才能生存的;而有的人可能意识到了,并且觉得这种过度依赖的状态是非常痛苦的,可是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就是“戒不掉”,还是会受这种状态控制呢。
那这本书的作者——温霍尔德教授告诉我们,那是因为:依赖共生它不是没用的,它是有用的啊。不同于传统的观点所认为的,依赖共生是一种病。
温霍尔德教授认为:成年人的依赖共生实际上是一种治疗的尝试,因为我们所有人有一种天然的驱动力去治愈和体验完整,成年人通过形成依赖共生的关系试图完成儿童早期没有办法完成的安全的联结。
就有点像是在找补那个过程,弥补那个缺失的感觉。虽然它并不一定能实现,但是我们就是有这样的希望和冲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依赖共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在我们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我们就是本能地想要黏在一个人身上,然后抱着他,好像这样才能活下去。
我们都是独立的圆
2
前面已经说到,依赖共生的一个很大特征在于:心理边界是不清晰,所以才会觉得对方的一点起伏都很影响到自己。但其实就像《自我边界》这本书里所写:我们的感受都是自己负责的,除非我们自己愿意,否则没有人能够改变我们的情绪。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和他人是独立的两个圆,两个圆之间没有任何的重叠也没有任何的联结,那么两个圆就没有关系,这个圆改变,另外一个圆不会受到影响。这就像大多数情况下,陌生人他们有什么变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对吧?只要这种变化和起伏不是针对我们自己的,我们是不太可能会受到影响的。因为我们都很清楚陌生人是和我们无关的,所以在和陌生人的互动当中,大部分人能够保持非常比较清晰的,明确的自我边界和别人之间的距离。问题就常常出现在这种熟悉的、亲密的、重要的人际关系上。
比如亲人在一起生活互相影响,这就好像两个圆开始慢慢有了重叠的地方。就比如我妈天天念叨说希望我做一个文文静静的淑女这样的女孩子,那如果我不这样,她就会不高兴;我又会因为她的不高兴就难过,于是就产生了为了让她高兴,所以就假装自己做个淑女。你看,这就是亲密关系之间 两个圆产生重叠之后互相会受到的一个影响。
但是再想一想,即使有重叠,我们也没有完全重合上,依然是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的。我妈不高兴,并不是因为我不文静,而是因为她自己的期望没有被满足所以不高兴。这里的期望就是有个文静女儿的期望;而我的难过也并不是因为我妈不高兴而是因为我自己没有办法面对,忍受不了我妈不高兴这个事实,我才难受。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这个区分,刚才这一块比较复杂但是是非常关键的。
再比如亲密关系中的恋人,就像两个原本无关的圆,慢慢靠近,慢慢发生了联系。两个人逐渐在边界上开始有些模糊,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世界,自己也会更多地进入对方的世界。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把自己和对方看成是一个圆了,我们就是一体的了,他情绪不好,我也情绪不好;他开心,我也兴奋。那这个里面的边界就过度模糊。
可是我相信也相信大家体验过这样的感觉:某一天,恋人非常开心,想跟你一起去游乐场,但是你刚被老板追杀,赶着要去做你明天的汇报总结。那这种情况其实就在明确地呈现着,你俩是两个独立的圆,你不可能一边被老板追杀很焦虑,你也能像他一样那么开心。所以这里面其实我们有一块重合的地方,但是其他的部分又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当然,如果两个圈永远界限分明,你也别过来,我也不过去,其实也就是两个人也没有办法建立亲密关系。所以我们理想的情况就是:不是完全分开的,但是呢,有大家彼此都舒适的,能够有交集的有重叠的这个部分。
关系之舞 亲密有间
3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的糖丸儿要问了,那究竟怎么样才能舒舒服服地谈场恋爱啊?这种不能太远,又不能太近的关系很难掌控。
这里我就要请出这本书了——《关系之舞》。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个书名哈,关系就像是一场华丽的双人舞,我们都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调整,然后在其中找到我们彼此都舒服的节奏和舞步,那其中的艺术呢,我觉得教授已经写在封面上了,就是这句 “既亲密又独立”。
在书中,勒纳教授还道出了“成熟的亲密关系是需要自我改变的”。这并不是说,你就要完全抛弃之前的所有,关系都切断,然后自己之前什么样,现在就完全不能那样,老死不相往来,不是这样,也没人能够做到。
它就像我开始说的,依赖共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并不是什么“完全坏”的东西。我们需要的只是小的调整,循序渐进的改变,一步一步找到那种最适合的舞步。
如果你已经做好准备,那么我们跟着勒纳教授,一起来看看具体要怎么调整:
1 别把你的焦虑强加给对方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常常觉得很焦虑,主动积极关注未来的计划,对方在相比之下特别被动,总是被你拽着这种感觉。那他这种不积极又会加重你的焦虑,你一焦虑,又想去主动出击,然后他的压力就更大了,那这样就陷入了焦虑和追逐的这种恶性循环里。
那么勒纳教授就告诉我们说:比起给对方建议,要求对方做出行动,然后将改变的这种希望交给对方,你不如先思考你自己的焦虑到底是哪来的。
而这个思考本身就是:一方面就会减少你对对方的关注,你自然就能将关注放在了自己身上,并能让你冷静地去思考一下现状,这种真实的压力到底是在哪的,看得更清楚一些。
因为还记得吗,你是那个独立的圆,不要把自己压扁或者是完全吸附在对方的那个圆上了。你的焦虑和感受都是在自己的圆圈里面的,而不是对方让你焦虑的。如果你就是觉得和对方有关系,他做这个、做那个就是让我特别的焦虑,然后你觉得他不能照顾你 ,他也不能把我们的计划安排的很好,那其实你所有的心都操了,留给对方的空间是非常少的。
这个时候 ,其实要做这个责任分开来去看待的,不属于你的这个部分,不要去承担过多,要学会去放手,让对方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个机会是你要给他的;一方面,你要相信对方是有这样的独立思考能力,那如果他没有的话你俩为什么在一起呢?另外一方面,人是需要被给到机会才能去激发自己的潜力。有时候,他就觉得,你把所有的事都做了,我就不用做了,然后越来越懒惰,越来越在关系当中没有办法表现出自己的一面。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你就什么都不说了,从此就把他从你这个圆里踢出去了,可以是跟对方沟通,表达你的想法,你也去听他的想法。你们可能会在一件事上有不同的选择的,这个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的地方,如果你觉得只有对方说出了你的选择,你的想法才是正确答案的话,那其实还是相当于剥夺了对方的表达的权利。比如说你觉得对方跟你不一样的时候呢,可能就会赋予过多的这种不太合理的意义;比如说他要跟你不一样就是他不够爱你了,一定是你惹他生气了,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猜测。但是很多时候就是不一样而已,这个是我们要对和你亲密相处的人做的一个基本的假设。
2 面对自己的焦虑
这本书里面还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他阐明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我们有勇气去面对自己,面对真实的关系或事物的时候,才能够减少对这段关系的过度的没有必要的关注。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刷了哈利波特里面有一集:罗恩对哈利和赫敏的那种关系特别恼火,然后他就看着他俩相处融洽默契十足,就非常嫉妒、非常愤怒,这里当然有魂器的邪恶影响,但是本质上还是因为罗恩自己先产生了这种嫉妒,才会被魂器的功能所利用。他没有办法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挫败感 ,跟之前不一样的这种失落感,暂时没有办法得到自己喜欢的人的关注的这种难过的感觉。然后在这种情况下,罗恩就生气了,就走了。
但是在他给自己独立隔离出来的这段时间,他冷静了下来,不再过度关注着哈利和赫敏,而是面对真实的自己,认真回顾三个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最终明白了他自己焦虑真正的原因在哪,然后他就比较轻松地以一个比较平稳的心态回到了他们之前的小分队当中。
所以,我们在遇到自己焦虑的时候 ,一定要给自己一个相对安静的、冷静的空间去思考。不然很多时候,其实就是在纠结本身已经不合理的问题了,这样的话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了。
3 应对对方的情绪
相应地,如果对方把他的情绪全部丢给你了,那我们的情绪肯定会受到影响。你要非常明确地意识到的一点就是:我们自己的情绪我们要自己消化,对方的情绪他也要有意识的承担下来,然后要去思考,这是他自己要去学习的功课。
比如说你的伴侣可能面临着公司裁员,肯定非常焦虑担心裁员名单中会有自己。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事情肯定会牵连到你们双方的。他的焦虑,你不可能完全视若无睹,但是怎么处理和解决这个事情,是他要去发起的。
比如他说:“亲爱的,你帮我收集一下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我这边再去打听一下公司的情况,看看我之前的工作有没有什么出纰漏的地方。”他要去给出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的一个方向,你可以去配合他,但是你不要把他的这种情绪负担直接全部承担到自己的身上来。“好,这件事情你不用管了,我来替你打点好一切。”你说。他自己上班的公司遇到了这样的危机,那他是不是他应该是那个主动去处理这件事情的人呢?你能做到的是陪伴、理解和支持,但不是全盘的承担过来。
一句话,面对对方的情绪,我们能做的最好其实就是刚才我提到的那些:倾听、理解、陪伴、支持。那真正问题的解决是:对方他那个圆他自己要在自己的范畴里面去解决的。
相对于恋爱脑的聪明脑的舞步,希望大家不再让恋爱控制你的大脑。而是可以体验它、享受它,更聪明、更健康地对待亲密关系。
最后,来个小广播!
安慰记正在长期招募志愿者,感兴趣的糖丸儿可在后台聊天框架回复“志愿者”了解招募详情。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