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及儿影厂老演员王澍
2003年3月4日,北影及儿影厂老演员王澍因肺癌去世,终年75岁。
看过电影《小兵张嘎》的观众都不会忘记片中那个白吃西瓜不给钱的胖翻译,这是王澍塑造过的最经典的银幕形象,实际上,王澍本人就是一名翻译,翻译是他在电影这一行的主业,当演员仅仅是客串。
王澍原名王树祥,祖籍河北昌黎,出生在哈尔滨,他的父亲王兰亭创办了同兴土陶公司,哈尔滨的同兴街就是因这家公司而得名。由于家庭条件优渥,王澍儿时的保姆和家庭教师都是俄国人,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俄语基础。后来,他又被送进俄国人开办的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值得一提的是,曾主演过《国王和我》《蛇》的好莱坞光头影帝尤尔·布连纳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
抗战爆发后,王澍随家人流亡到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明德高中和满映开办的伪华北电影艺术学校。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王澍的俄文派上了用场,他先是给苏联红军当翻译,随后进入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工作。
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王澍担任译制片组副组长,参与了《伟大的转折》《夏伯阳》等多部苏联影片的翻译。由于他的外形很有特点,又有一定的表演基础,所以在东影拍摄的《内蒙人民的胜利》和《保卫胜利果实》中,他分别客串了大喇嘛和敌师长的角色。
1950年,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成立,王澍被调到北京,给授课的苏联专家担任翻译。60年代初,苏联专家撤出中国,苏联电影的引进也告中断,无事可干的王澍被安排在教务处看大门。
恰逢此时《小兵张嘎》开始选演员,摄影师聂晶向导演崔嵬推荐了王澍,崔嵬觉得戴着近视眼镜的王澍很适合演片中的王翻译官,于是就让原定饰演这个角色的管宗祥去演伪军队长。阔别银幕10多年的王澍对于演戏并不感到生疏,他和崔嵬精心设计了这个人物的台词和动作,将翻译官一开始的嚣张到后来的服软演得活灵活现,极具个性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凭借《小兵张嘎》中的出色表演,王澍成为了北影厂演员剧团的一员,之后他又在《停战以后》中扮演了记者朱伯涛,还被借调到长影,在《兵临城下》中饰演牛师长。然而,他短暂的职业演员生涯却因为随后到来的文革戛然而止。
文革后,王澍重新捡起了译制片的翻译工作,曾经热映的罗马尼亚电影《爆炸》《沸腾的生活》等均由他翻译。1981年,儿影厂成立,人手奇缺,怀着一颗童心的王澍主动要求调入儿影担任艺术指导。他本想模仿苏联电影的做法,拍一系列儿童短片在电视台连续播出,并为此从北影请来老演员赵子岳担纲主演了其中4部,可是,这套片子却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部给否了,理由是缺乏教育意义,王澍的导演梦也因此落空。
不过,王澍的客串生涯却得到了延续,无论是《四个小伙伴》中的父亲、《下次开船港游记》中的白瓷人、《小铃铛续集》中的木偶剧院院长、《北京小妞》中的评委,还是《奔向银幕的马》中的导演黄默、《高朋满座》中的薛雅高,人们依然能在银幕上看到他乐呵呵、喜洋洋的样子,但他从不承认自己是表演艺术家,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永远都是“我不是什么艺术家,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