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莱《无常》的探析及在这首诗中雪莱人生观的浅露

【摘 要】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非常重要的诗人,有很多名篇流传于世,为后世所赞赏,研究他的学者数不胜数,足见他在英国整个诗坛的地位。雪莱创作过很多家喻户晓的诗篇,然而本篇论文将探析他的一首短诗《无常》,从中看出雪莱对于人生及生命看法的流露。雪莱以一种近似悲观的情绪看待人生,认为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然而在认清了世界本来的样子之后,又有一种趁美好事物尚未消逝,尽情享受的思想,以及当痛苦来临,坦然而直面的洒脱。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是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著名诗人。1792年雪莱出生于英国苏塞克斯郡一个世袭男爵的家庭中,就读过伊顿中学,后被牛津大学录取,但是由于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而被学校开除。1818年,雪莱侨居意大利,四年后由于海难而逝世,年仅三十岁。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雪莱的思想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等人的影响,然而他个人信仰柏拉图主义。他的代表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钦契》等,本篇论文以雪莱的短诗《无常》(Mutability)来探究雪莱所持的人生观。《无常》一共分为两个小诗。第一首是雪莱在1816年创作的,由Baldwin,Cradock和Joy 在伦敦发表。另一首是发表在他的诗集《Alastor, or The Spirit of Solitude》上。这篇论文将分别研究《无常》中的这两首诗,以其来探究雪莱的人生观。

《无常》

1

今天微笑的花朵

明日即枯死;

我们希望的停留者

逗引后即逃逸;

什么是尘世之欢?

嘲笑黑夜的闪电,

明亮却短暂。

2

美德,是多么脆弱!

友情是多稀奇!

爱情卖廉价欢乐,

换骄傲失意!

这些速朽,但我们

超越这一切欢欣,

要继续生存。

3

趁天空蔚蓝明净,

趁鲜花娇美,

趁入夜变化的眼睛,

使白昼明媚;

趁静谧时辰未消逝,

睡吧——然后从梦里

醒来,哭泣。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雪莱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他认为世间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枯死”与“失意”,就像“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一样,表达了世间万物以及人生的变化无常。作者在本诗的第一小节就写到“今天微笑的花朵/明日即枯死/我们希望停留者/逗引后逃逸/什么是尘世之欢/ 嘲笑黑夜的闪电/明亮却短暂”,美丽花朵的绽放是短暂的,所有美好的事物也只是一时停留于世上,博我们半刻开心,就消逝于世。在《无常》的另外一首诗中也表明了同样的主题,生命的短暂和世间万物的瞬息万变。这种人生观和曹雪芹所云的一首诗也十分相似:“浮生着甚苦奔忙,重席华宴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所谓的“尘世之欢”是稍纵即逝,就像闪电一样划过夜空,独留黑夜漫漫。因此雪莱认为人生的快乐像闪电一样是短暂的,痛苦则像长夜一样无穷尽。在第二小节中诗人写道“美德,是多么脆弱/友情是多稀奇/爱情/买卖廉价欢乐/换骄傲失意/这些速朽,但我们/超越一切欢欣/要继续生存”,美德是脆弱的,未必能经得住考验;友情也是难得遇见,真心朋友难寻;在爱情里面更是失意多于欢欣。在这里他认为,美德、友情和爱情都是十分难以获得的,这种思想看似悲观,可是雪莱最后一句却说超越这些欢欣,继续生存。在第三节当中,雪莱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生命的看法,“趁天空蔚蓝明净/趁鲜花娇美/趁入夜变化的眼睛/使白昼明媚/趁靜谧时辰未消逝/睡吧——然后从梦里/醒来,哭泣”,这最后一小节表达了他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雪莱这种人生观和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短暂的一生波折而崎岖。但有些学者认为雪莱的人生观是悲观的,他对于现实社会不能适应,因此有太多的不满。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雪莱的死亡从现实角度看,是因溺水而死的意外;从精神层面看,雪莱的死是一种'自杀行为,是对理想顶礼膜拜的仪式,是对丑陋现实的最深鄙视,更是对雪莱一直无法适应、却坚持反抗的现实社会的最后弃绝。”[3]其实我并不是十分认同这种看法。无疑雪莱的人生观是有些悲观,不过他的这种观点也表明了他对世界的真实认识,我想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人才是悲观的,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才是痛苦。但是雪莱并不是悲观厌世的人生观,他是在看清了世界的本来样子之后,而有的一种平常心态,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他接受了世界的本来样子,然后享受这短暂的美好。正如诗中最后一节写到“趁天空蔚蓝明净/趁鲜花娇美/趁入夜变化的眼睛/使白昼明媚/趁静谧时辰未消逝/睡吧——然后从梦里/醒来,哭泣。”享受短暂的如梦的美好,醒来之后直面痛苦。这正如李白在《将进酒》中所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美好的事物短暂而易逝,因此雪莱也有李白这样“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也就是说,他看清了世界本就是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痛苦或是平淡才是人生常态。或是从他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他的一生是坎坷多于平坦。然而他不是无法接受这种世界,不是不能面对自己的人生。他在认清了世界的本来样子之后,接受了世界的真实面目,直面自己的人生,欣赏生命中盛开的美丽之花,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因此我认为雪莱的人生观虽悲观但并不厌世,是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

(0)

相关推荐

  • 小诗二首:雪

     什克洛夫斯基在他的< 作为手法的艺术 >中写到: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 ...

  • 宋词非常适合中年品读,它像一杯陈年的普洱,回味悠长!

    听唐诗宋词 公众号 欢迎您 去听唐诗宋词 随着年岁的渐长, 思想的成熟, 人到中年,却喜欢上了宋诗. 它正如一杯陈年的普洱, 气韵醇厚,平淡典雅, 理趣横生,回味悠长. <寄黄几复> 黄庭 ...

  • 探析《汤液经法》中五运六气与五味五行

    <汤液经法>的五味五行理论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运用"取类比象和天人合一"观总结出来的用药制方理论,虽然伊尹所著的<汤液经法>已佚失,但从陶弘景所著的&l ...

  • 基于玄府理论探析风药在肺癌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122

    基于玄府理论探析风药在肺癌治疗中应用 被引量:1 22 作者 张惠子 高宏 黄金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35-137,共3页 玄府是中医藏象学说的特色理论,玄 ...

  • 梁玉梅:探析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发<中国教师>12月刊 探析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 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   梁玉梅     邮编:445000 [摘要]新课改教学理念下,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 ...

  • 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胃病适宜性探析

    导读: 半夏厚朴汤最早载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妇人气郁痰阻之梅核气.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和文献研究发现,半夏厚朴汤对多种脾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理论研究.组方分析.现代应用及药理研究等方 ...

  • 以民事调解书为例,释明延迟履行利息规定的必要性探析

    山东高法2021-05-06 12:35:47 一.迟延履行利息规定的 出台背景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和增强执行措施和手段,一些对被执行人有威慑力的制度和机制相继建立,强制执行措施主要包括限制 ...

  • 沈氏世系代次分歧探析 ---由宗族世系代次“乱象”所想到的

    沈氏世系代次分歧探析       ---由宗族世系代次"乱象"所想到的 近三十年来,国风重谱,修谱盛行.姓氏百家风动,东打听.西寻觅,将束之深藏的传家宝翻了出来,将早已破损不堪.缺 ...

  • 章永红教授经方治疗大肠癌经验探析,附医案一则

    章永红,男,1951年生,江苏省名中医,师从名中医钱伯文先生. 章教授认为大肠癌病因多为长期的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抑郁,或久病失养而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正气虚损,邪气乘袭,蕴结于脏腑, ...

  •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若干问题探析

    摘 要: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地的管理和保护秩序,客观方面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农用地大量毁坏的行为,其核心是改变被占农用地用途造成农用地的 ...

  • 万历朝鲜之役前期明军粮饷供应问题探析

    "壬辰倭乱"时期(1592-1593年),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率大军入朝抗倭,明军势如破竹,先后收复平壤.开城.王京等地,但粮饷不继一直阻碍着明军的行动.宋应昌在辽东筹备了充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