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论语》之“六十耳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三十岁有了自己的专长和立足之地,四十不囿于外物,五十与自己和解,安安稳稳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内心和平,不再与自己计较,不再痛苦,不再怨天尤人。六十岁的时候,无论别人对你说什么,特别是被人对你说不好的话的时候,你都能听到其中的合理部分。七十岁,就是一个很自由的状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不会违背任何社会规则。
十五志于学。十五岁开始明白了学习的意义。高中生,也差不多十五六的年纪,有多少学生还是浑浑噩噩,根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很多人,一生也没有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只是为了考大学,或者是家人、老师要求你去学,在这种环境下,不可能学会自觉学习。如果没能唤醒学生心中自觉学习的意识,让其明白学习的意义,那么就不可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这样的学习也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三十而立。三十岁有了自己的专长和安身立命之本。反观自己,三十岁做到了这个要求吗?作为老师,你真的会教书吗?你在教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吗?你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教学风格吗?如果你感觉上班的过程中感觉很疲累,你上班感觉是受苦,是在忍受“必要之恶”,你认为你的三十岁立起来了吗?
四十不惑。不惑,意味着不被外物所迷惑,不汲汲于追求物质利益,不追求那些别人能给你同时能随意夺走的东西,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你快乐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别人手里,这样的人可能是没有原则和立场的人,所有行为的标准在于是否能够获得好处,而不能做到“重”,君子不重则不威,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四十岁了,如果还是被外界的利益所困扰,就不能成为一个威严的人。
五十知天命。五十岁了,学会安安稳稳地做自己的事了,而不是还没有做到自己的所爱。我们都会有这种体验,总感觉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所爱,只是当成谋生的工具,而不能做到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而不是在抱怨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六十耳顺。耳顺就是无论别人对你说什么,特别是别人持否定性的评价,别人批评你,你也能从中听到其中合理的部分。静下心来思考,理性上确实如此。别人会批评你、否定你,指出对你的不满,就说明你确实在某方面没有做好,耳顺就是在这种话语中也能听到合理之处。这对我们个人的修炼还是很有帮助的。无论你做的多好,总会有人对你不满,无论是你真的做的不好,还是对你吹毛求疵,至少能说明你还有不足,耳顺之人就能从这种批评中听到合理之处,找到提高自己的切入点。反观现实,听到别人议论自己的时候,很容易跳起来,急着去辩解。
七十从心所欲。人到了一个境界,经历了很多事情,发现看淡了很多,很多问题都不会那么在乎了,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