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星娜:无定预期、特定预期与反预期情状的多维度考察——以“竟然”“偏偏”等为例
本文将反预期情状抽象化为三个要素:当前命题(P)、预期命题(E)和二者的偏反关系,从多角度观察“竟然”和“偏偏”等典型反预期标记和情状。
“竟然”标记所在小句的反预期功能,即当前命题“竟然P”必然蕴含一个与之具有型-例偏反关系的命题,即无定预期E无定。
2.1 “竟然P”必蕴含预期
“竟然P”出现的必要条件是存在E无定:
(1) 甲:我告诉你哈,老王今天早上买菜的时候看到周润发了!
乙:*他竟然遇到了周润发!周润发是谁?
乙方话语含有特指问,论元所指的特征化(是明星)不明,可以看出乙在说话前并未形成相应的E无定,不适用“竟然”。
2.2 E无定是命题
本文注意到,触发“竟然”表达意外语义的是预期命题,不是惊异反应。(“#”表示语用怪异):
(2) (言者熟知本地政府爆竹燃放禁令,但市区内鞭炮声不绝于耳,遂悠然说道:)
a. #啊/哎呀/妈呀! (心理导向)
b. 竟然有人放鞭炮! (命题导向)
2.3 E无定是无定预期
“竟然P”所触发的E无定表现出与无定/类指NP相似的语义特征,故称为无定预期。即,1)E有类指性(genericity),可还原为特征句(characterizing sentences),表达“普遍属性(general property)”,(参看Krifka等,1995)2)在说出当前命题“竟然P”之前,E无定处于未激活状态,甚至未显性表达出来,可补出:
(3) a. (E无定:老王是她的领导,她向来顺从……)老王让她去买个烟,她竟然不去。
b. (E无定:她是老王的领导,她总很孤傲……)老王让她去买个烟,她竟然去了。
2.4 E无定的言者导向
“竟然P”为言者的认识负责。例如说出“海马竟然是鱼!”则暗示言者者的E无定为:海马不是鱼,我们不能因为这个E无定不科学即判定“竟然”使用不当。从信息领地(territory of information)理论(Kamio,1997;Heritage,2012)视角看,“竟然P”标记了言者的低信息领地状态(K-)。
“偏偏P”要求存在特定预期E特定,是事件导向(episodically oriented)的预期。P和E构成了现实-非现实的偏反关系,例如“让她买烟
她没去买烟”。
(4) a. 老王让他去买个烟,他偏偏不去。
b. *老王让他去买个烟,他偏偏去了。
除了“我偏偏现在就要吃”外,大多数“偏偏P”仍是言者导向。例(5)中“偏偏P”并无“故意违背……”等义,它所偏反的,只是言者说出这句话时他的E特定。
(5) 我……当初怎么就没有报考“中戏”而偏偏报了所没人待见的鬼学校呢。说来也不能怪我,那个时候我哪里知道什么“中戏”呀。(卞庆奎《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因此,E特定这种指示“我/此时/此地”的话语直指性与E无定一致。
E特定有时甚至只提供纯粹的背景信息,如(6)的“屋顶破洞”并不必推出“不要下雨”这个的E特定,二者之间本质上是规约隐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因此可取消或改变:
(6) 老杜屋顶破洞了,又偏偏遇到了连阴雨。(屋顶破洞 → E特定(期待不要下雨))
(7) 〈语境提示:言者欲整蛊老杜,拆其屋上茅草,待降雨而未果,遂抱怨〉屋顶破洞了,偏偏一滴雨也没下。(屋顶破洞 → E特定(期待下雨))
3.4 从概率、期待参项看“偏偏、竟然”和范围副词
“竟然”对小概率敏感,与期待(由奖、罚导致的E特定)无关。“偏偏”的理想状况是同时满足小概率和反期待,但反期待会压制小概率的权重。
表1 概率和E特定参项下“偏偏、竟然”的适用情况(已知袋内球数为1白9黑共10只)
言者对E无定(多人吃粥应该有声音)命题态度可概括为“信而未认”,对“竟然P”(竟然不出声音)则是“认而未信”。
(8) 真稀奇,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点声音!(汪曾祺《受戒》)
“认而未信”和“信而未认”分别表现在与两类话语标记的搭配上:
(9) 对P,认而不信:难以相信、没想到、不料、没料到、岂知、谁知道、哪想、不成想……
对E,信而未认:我以为、本以为、一直以为、本来……
“竟然”对于P具有叙实性,说出“竟然”即意味着P不能被言者自己否认和质疑,不能用于条件句、或然判断、或非亲见推理等。但有意思的是,“竟然P”不可以做叙实性动词“知道”的补足语,“不知道”却可以:
(10) *我知道,她竟然变卖房产给偶像刷礼物!
(11) 我不知道,这个简单的小手术竟然已经是事故。(2017.8.26)
这是因为,“我(不)知道P”的实质解读是“我此前(不)知道P”:
(12) a.我知道P = 现在知道了P + 此前知道P
无可反预期、无意外语义,排斥“竟然”
b.我不知道P = 现在知道了P + 此前不知道P
有可反预期、有意外语义,适用“竟然”
因此,若凸显“现在知道”也可以允准“竟然P”:
(13) 我才知道/知道了/从老五那儿知道/*知道,春天竟然有狼来村子里。
根据信息领地理论,“竟然”提示言者的K-状态,“其实”提示K+状态。
(14) *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的确,博尔特竟然跑了9″59!
“竟然P”反映言者自我的内在认知冲突,“其实P”反映言者与外在主体的认知冲突。从信息量、信息领地、话轮推动贡献等角度看,“竟然P”几乎为0。而“其实P”则属于高位赋权、高贡献行为。
“竟然P”的言者低位赋权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1)P内的施事角色的人称可及性等级:III>II>I;2)“竟然P”可搭配“我以为/他以为E”,排斥“你以为E”。
“竟然P”表达言者适应世界的失败,是知情和信息方面的被动状态;“偏偏P”表达的是世界不合言者期待,是主观情感方面的被动状态。
(15) 我竟然得了个特等奖/都没入围小组赛!
(16) *作为摄影菜鸟,我偏偏得了普利策奖。
只有一种情况,“偏偏P”表达言者的强自主性和高位威权状态,此时,“偏偏”语义接近方式状语,略同“故意”,如“我偏偏不让你得逞”。“竟然P”表言者情态(认识)、语力(意外),自然属于主句现象,只能做主句,不能嵌套和从属。而“偏偏”则表现出有限的可从属性,可对比“竟然”:
(17) *如果有的人偏偏/*竟然乐意毁坏自己的财产,那你能拿他怎么办呢?
这种“偏偏”含方式义,属于事件内部语义范畴,因此在从属化、依存化的句法环境中可以只激活方式义,并过滤掉其言语行为义和言者语力。
原文刊于《中国语文》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