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派筝法教学进度快?
【赵勃楠按:贾岩的这篇文章非常有价值。在任何研究领域中理论研究都是极其重要的,古筝没道理另立门户独树一帜。很多事实都已经证明了理论对于艺术学习的重大意义。但正如贾岩在文章中的论述那样,理论研究有其复杂性和困难性。另外还有一点贾岩没有在文章中明确指出,这就是理论研究有着前瞻性和开拓性,其困难也就体现在这里。走路很容易,但从荒山野岭之中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路,其困难程度要大于走路一万倍。】
为什么王派筝法教学进度快?
作者:贾岩
前些天,我把一个零基础开始,只跟我业余学了1年的学生演奏的古筝名曲《银河碧波》视频发到了网上,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除了个别一直搞门派之争的人(例如百度古筝贴吧吧主)对这个视频必删之而后快之外,绝大多数网上筝友都是非常支持。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王派筝法学习进度那么快,业余学习一年时间就可以以很高的完成度演奏较高级别的筝曲呢?
这个问题我以前没怎么考虑过。因为我一直就是在王天一老师创立的王派筝法门下学习,后来也一直根据王派筝法科学系统的理论来教自己的学生。不过大家的问题促进了我的思考。我认为,之所以我们王派教学进度快,水平高,确实是进度很快,归根到底,我认为是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效率会高,进度会很快。
搞古筝艺术的往往不是很重视理论,这从林林总总 的古筝教材就可以看出来。我看过市面上绝大多数古筝教材,几乎全是曲谱。涉及到技法讲解时,一两行字就说完了。不夸张地说,99.9%以上的所谓古筝教程,理论含量趋近于零。而网上可以看到的古筝艺术论文,不管是教授写的还是本科生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虽然文字量不少,但其中真正的理论,尤其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知识,仍然是凤毛麟角。这说明,大家平时练琴大概还刻苦一些,但是没人去真正研究古筝艺术理论,没人在这方面下功夫。所以也就导致了古筝艺术理论的缺乏,即使有些理论,往往也是经不起实践考验的、甚至都经不起逻辑推敲的错误理论。
而我学习的王派筝法则有很大不同。科学系统的理论教学,是王派筝法的一大特色。我们这一流派的创始人王天一先生,非常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教学。也正是因为理论先行,所以教学速度质量都有本质的飞跃。
我一直跟随我的老师赵勃楠进行学习,虽然现在身在兰州,但我会利用每一个假期去筝岛跟老师学习。赵老师教我是用理论化教学,我教学生也是这样——当然我在理论教学方面的层次、深度都没法和我的老师比,但效果也是很卓著的。
不少人大概也都能理解,科学理论非常关键。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发展。没有理论,我们进行实践就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有了理论的指导,那就会事半功倍。虽然是这样,但是很多流派、很多老师对理论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很少进行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而王派筝法就不是这样,对理论的重视,使得王派筝法在诸多流派中独树一帜,也使王派筝法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显得非常之高。
所以,王派筝法教学进度快,质量高,与我们一直采用科学系统理论指导是分不开的。因为有了理论先行的教学模式,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效果自然很好。
但是,为什么别的老师不采用理论教学的方法,不去研究理论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进行理论研究绝非易事。
研究理论绝对不容易,不但要先有充足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严密清晰的逻辑,还要有大量的文化积累,有各学科的知识储备做基础,还要有极佳的文字表达能力。举例来说,会种地的农民很多很多,他们的实践经验都很丰富,但如袁隆平一般的农业学家就少之又少了。理论确实来源于实践,但绝不等于有了实践就一定会有理论。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没有清晰的逻辑头脑,没有科学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怎么去研究理论?怎么去总结理论?学习理论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