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脉应阴阳四时的道理
黄帝内经中认为脉应阴阳四时的道理
【原文】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1)。万物之外,六合(2)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3),为冬之怒(4),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5),以春应中(6)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7)。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8);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9)。
阴阳有时,与脉为期(10),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11),故知死时。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12),从阴阳始,始之有经(13),从五行生,生之有度(14),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15),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是知(16)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17),甚饥则梦取(18);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19)多则梦聚众,长虫(20)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21)。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22);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23);秋日下肤,蛰虫将去(24);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25)。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26),知外者终而始之(27)。此六者(28)持脉之大法。
【注释】
(1)其与天运转大也:其,指脉。大,广博精深。全句言脉象的变化与天体运转的规律相应,有同样广博精深的道理。
(2)六合:指上、下、东、南、西、北六个方位之间。
(3)忿:指秋季肃杀劲急之势。
(4)怒:指冬寒凛冽,北风怒号之势。
(5)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指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运动变化,脉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6)中:合也。
(7)规、矩、权、衡:均为古之衡器和量具,引申为判断的准绳,分别形容春脉圆滑而动、夏脉方正而盛、秋脉轻涩而散、冬脉沉石内伏之象。
(8)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冬至45日后为立春的时节,此后阳气渐长,阴气渐消。
(9)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夏至45日后为立秋的时节,此后阴气渐长,阳气渐消。
(10)期:会合也。
(11)分之有期:期,度也。言判断脉象变化有一定的尺度、标准。
(12)纪:纲领、要领。
(13)经:法则、义理。
(14)度:即计算长短的标准和器具。此引申为标准。
(15)得一之情:即掌握了人与天地如一之理。
(16)知:助词。
(17)予:送物于人。
(18)取:谓夺人之物。
(19)短虫:即蛲虫等体短之寄生虫。
(20)长虫:即蛔虫等体长之寄生虫。
(21)虚静为保:保,通宝。言诊脉以清虚宁静至为重要。
(22)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脉得春气,虽浮动而未全出,故如鱼之游在波。
(23)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形容夏日脉象盛浮于肤表,盈满指下。夏季阳气大盛,脉象亦像外物之长极,易取而洪大。
(24)秋日下肤,蛰虫将去:下肤,指脉气由浮趋沉。整句指秋日阳气下降,脉来下于肌肤,像蛰虫将去之象。
(25)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冬日阳气内藏,脉沉于骨,像蛰虫畏寒,深居密处,君子法天时而居室,退藏于密。
(26)按而纪之:切按各脏腑的脉象来识别病机。
(27)终而始之:诊察脉象要注意与其相应的天气阴阳消长,终而复始的变化。
(28)六者:指上文春、夏、秋、冬、内、外。
【白话详解】
黄帝问道:脉象是怎样应四时的变化而变动的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变的所在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疾病的变化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忽然发生在内部或外部呢?请问这5个问题,可以把其中的道理讲给我听吗?岐伯说:让我讲一讲人体的阴阳升降与天运之环转相适应的情况。
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间的变化,阴阳四时与之相应。如春天的气候温暖,发展为夏天的气候暑热;秋天的劲急之气,发展为冬天的寒杀之气,这种四时气候的变化,人的脉象也随着变化而升降沉浮。春脉如规之象,夏脉如矩之象,秋脉如秤衡之象,冬脉如秤权之象。四时阴阳的情况也是这样,冬至到立春的45天,阳气微升,阴气微降;夏至到立秋的45天,阴气微升,阳气微降。四时阴阳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的,人体脉象的变化,亦与之相应,脉象变化与四时阴阳不相适应,即是病态,根据脉象的异常变化就可以知道病属何脏,再根据脏气的盛衰和四时衰旺的时期,就可以判断出疾病和死亡的时间。四时阴阳变化之微妙,都在脉上有所反应,因此,不可不察。诊察脉象,有一定的纲领,就是从辨别阴阳开始,结合人体十二经脉进行分析研究,而十二经脉应五行而有生生之机;观测生生之机的尺度,则是以四时阴阳为准绳;遵循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不使有失,则人体就能保持相对平衡,并与天地之阴阳相互统一;知道了天人统一的道理,就可以预决死生。所以五声是和五音相应合的,五色是和五行相应合的,脉象是和阴阳相应合的。
阴气盛则梦见渡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见大火烧灼,阴阳俱盛则梦见相互残杀毁伤;上部盛则梦飞腾,下部盛则梦下堕。吃的过饱就会梦见送食物给人,饥饿时就会梦见去取食物;肝气盛则做梦好发怒气,肺气盛则做梦悲哀啼哭;腹内短虫多则梦众人集聚,腹内长虫多则梦打架损伤。
所以诊脉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必须虚心静气,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春天的脉应该浮而在外,好像鱼浮游于水波之中;夏天的脉在肤,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满于指下,就像夏天万物生长的茂盛状态;秋天的脉处于皮肤之下,就像蛰虫将要伏藏;冬天的脉沉在骨,就像冬眠之虫闭藏不出,人们也都深居简出一样。因此说:要知道内脏的情况,可以从脉象上区别出来;要知道外部经气的情况,可以从经脉循行的经络上诊察而知其终始。春、夏、秋、冬、内、外这六个方面,乃是诊脉的大法。
【按语】
本节从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大背景出发,阐述了脉应阴阳四时的道理,形象地描述了四时脉气的动象。人在“与天运转”过程中,其生命节律会与宇宙节律取得某些近似或一致。脉应四时,是“人与天地相参”在脉象上的反应,一年之中阴阳二气的消长决定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受此影响,人的脉象也随季节更迭而有春天圆滑、夏天方大、秋天浮毛、冬天沉石的不同。脉象规矩衡权,相期而至,是为正常,否则为病、为死,并可依此周期推断病死之时。所以,必须把握人与天地如一的规律,方能察脉辨病,预决死生。
梦境与疾病究竟有何关系?这是为古今中外学者所关注且又争论颇多的问题。《内经》把梦与人的生理病理状态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样便可以通过患者对梦境的回忆,测知其阴阳脏腑气血的盛衰状态。阴阳的盛衰,可以从梦境中测知,如阴盛梦水、阳盛梦火、阴阳俱盛梦争斗。
脏气的盛衰亦可从梦境中加以推断,如上盛则梦飞、下盛梦堕、甚饥梦取、甚饱梦予、肝气盛梦怒、肺气盛梦哭、蛲虫多则梦众人集聚、蛔虫多则梦殴斗击伤等,皆示阴阳气血盛衰变化的反映,既表明了《内经》形为神之质的唯物主义思想,又提示了梦境作为中医诊法内容之一有其科学内涵,给后世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文中还对医生切脉态度及方法提出了要求,指出医生诊脉要做到虚心静虑,这样才能察出四季脉象的微妙变化,春日之浮,如鱼游在水波之下;夏日脉气浮出肌表,盈满指下,犹万物生长之茂盛;秋日脉气下于皮肤,如蛰虫将入地冬眠;冬日脉沉在骨,如人静居密室,都要细察才能明辨。因此,春、夏、秋、冬、内、外这六个方面,乃是诊脉的重要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