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寿轩作品:《劝善》诵读:从善如登

焦寿轩作品:

劝善

诵读:从善如登

编辑:花开半夏

很小的时候,我家住在祖国西北的一座小县城里。城虽不大,但甚规整。它是模仿省城西安的格局建造的,分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正中央是钟鼓楼,纵横小巷也很规范,这就是我的家乡户县。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我正从私塾转入小学读书。因为学校设在西大街,我家住在北门里,每天上学、放学,都得穿过两条街。有时购物也去南大街和东大街,偶尔还出城去郊外。此间不论是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劝善的,天天能见到他们。
所谓劝善者,就是劝人行善的人。他们几乎是一个模式,独自一人行动。多穿长袍马褂,自备一条木板凳,左手执一本圣贤书,右手拿一把芭蕉扇,选一个往来人多,且不碍交通的避风处,放稳板凳,站上去,先照书诵读,然后讲解,读的时候还或多或少带点唱腔,表情十分严肃、认真,讲解到动情处,自己也声泪俱下,格外感人。他们讲的大多是封建礼教,例如有的讲二十四孝,有的讲治家百言,有的则讲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等。
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都能在街巷里见到他们的身影,一到冬季,天寒地冻,行人很少,他们就基本上不出家门了。
劝善者除了因冬日寒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坚持行劝从不间断,精神实属难能可贵。社会效益,亦难以低估,可以说他们当时的所做所为,正如同今日的社会文明宣传教育一样,旨在教育人们向善向上有所遵循。但他们没有职务,没有劳保,更无报酬,像今日的许多志愿者,主动服务社会,这无疑是他们高尚人品的显现。
他们的年龄多在五十开外,均为男性,大多是些老秀才、老学究之类的健康文人。据说,在这之前,清末民初的时期,在中国这种劝善的行当就较普遍,亦甚盛行。我曾记得在某本书中读到过,民初在绍兴有人专门问鲁迅:为什么市面上劝善的人这么多?鲁迅答到:因为现在行善的人太少了。所以,劝善的人就多了。这个回答真妙!
作者简介:

焦寿轩,男,1931年生于陕西省户县。幼年读私塾,1949年7月报考西北军大参军入伍。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十九兵团保卫部任政治侦查员。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先后调任十九兵团留守处保卫科和军法处工作。1953年至1954年,在解放军第五政治干部学校保密室和解放军六十三速成中学政治处干审办公室工作。1956年回京分配到总参高等军事学院保密处任助理员。1958年8月被总参临时军事法庭打成右派。下放团泊洼劳改后东北安家。至今离休读书为乐,颐养天年。

朗诵者简介:

从善如登,淄博人,喜欢游泳、朗诵。希望自由自在的畅游在声音的海洋里,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正能量。

(向滑动查看内容)

平台建制

关于稿费

稿费来自于您作品的打赏(喜欢作者),具体方案如下:

1.赞赏金额六元以上,60%返还作者。阅读量较高的作品另有奖励,300以上至500另奖励三元;500以上至800另奖励六元;1000以上另奖励十元。

2.赞赏金额六元以下(包括六元)和一周之内阅读量不足一百的作品不再发放稿费,留作平台发展基金。

3.赞赏返还金额在作品推送七天后准时发放。如有疑问,请及时提出。

温馨提示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wxh840212

沐兰之香

幽兰香溢远

花开蝶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