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老子没吃饭来看病,你们医生吃什么饭?医生果然中计了

来源:医学宝,医生与患者,就像王朔评价自己与马未都:和他的结识,就像光和光打招呼,在最黑的地方见到。

前段时间,有医生发了这样一条留言:

@tu tu:上个月买了两个土豆,当天做了一个,剩下那个现在还在冰箱里,希望没有发芽。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但到了医生这里,吃饭似乎变成了一件没那么要紧的事情。

没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人,会悠闲地等待外卖。曾有一位外卖小哥回忆起他在医院送餐时的见闻:有的医生一边开会一边拆开包装;有的医生赶时间,随便扒两口就要上下一台手术;有的外卖送到三个小时仍原封不动……

这些中国医生,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胃。

拖延了下班时间的毛医生,到了中午饭点时间,她还没有空吃饭。
在给最后一位患者做完治疗后回到诊室,毛医生发现就诊桌上放着一袋面包,还压着一张字条。

字条上写着:医生,你好,我家小朋友觉得你中饭未吃给我们看病,一定要给你买个面包,可自己又不好意思(自己)给你,放在你桌上,请查收。

寥寥数语,让毛医生内心顿时温暖开来,她说:“收到字条和面包的时候真是很触动,很难得碰到这么有教养和懂事的孩子。”

懂得感恩的人,总是会让人感动和温暖的。

曾经,有一名知乎上的网友说了一件病人质疑医生吃饭的事:

一名急诊科医生因为去抢救一位车祸受伤者,半小时没出来。一位因感冒而来就诊的年轻女性便跑去护士站骂人:“老子没吃饭来看病,你们就这个态度?!”

护士连忙解释说:“我们也没吃饭,医生也没吃饭在抢救病人呢!”

不料,护士的这句话却激怒了那位女子:“你们吃什么饭?他凭什么去抢救那个人晾着我在这里?!”

之后,医生从抢救室出来,连口水也没喝,就接着给他们看诊。

这位女子冲上去就指着医生骂,指责医生对她生命不负责。

这两则新闻对比,人格高下立判。

其实这两类情况对于医生来说太常见了——

1.「医生还吃什么饭?我娃都发烧了!」@罗拉兔 陕西儿科中午吃的少,12 点接班到晚上 7 点,一直什么东西都没吃。

中间换班去,去旁边快餐店吃点东西。来不急堂食,只能打包。计算着时间,回去的路上边走边吃,这样到诊室门口的时候可以刚刚好吃完。

正准备换上白大褂继续看病人,就听见门外一个家属在喊:「医生吃饭去了?还吃什么饭!我娃都发烧了!」

坐下来,打开电脑,叫号。机械而麻木地做完这一切,刚才狼吞虎咽的东西好像根本没来得及被消化,沉甸甸地坠在胃里。

我是儿科医生,我自己的孩子也刚刚 1 岁。从此以后,不管多少病人,我都不愿再为难自己。饮食不规律,胃溃疡,我要是把自己累倒了,别人的娃没处看病,我自己的孩子也没人照顾。

2. 饿了就喝点水,从没敢告诉过爸妈@johnyeungkc 四川普外科 对于外科医生,尤其是手术日的外科医生来说,准点吃饭真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最痛苦的就是肝移植这种大手术,结束已经是下午三四点。吃午饭太晚,吃晚饭太早,不吃又饿得发慌,只能回科室找点饼干面包的垫垫。后来学会在上台前带两瓶水进去,中途如果饿了,就麻烦护士弄点水喝,顶一顶。但是这些事情是绝对不会和家里讲的。至今没有和爸妈主动说过自己一台手术要做多久,反正都习惯了,不想他们多一份担心。

3. 刚吃上一口家里的饭,就被叫去抢救@Frederic 河北泌尿外科 收到了家里寄来的快递,里面装了一大盒我爸做的酱牛肉。第二天特意炒了个两个菜,一起带去上班。

热好饭坐下来刚刚吃了一口,护士突然进来叫人,18 床的血氧突然掉了。来不及多想,放下筷子就冲出去……

等忙完回到办公室,已经三点多了。把凉透了的饭重新回炉加热,安慰自己说,没关系,越饿的时候吃饭越香。

4. 抽空给自己开了一套胃镜,检查出慢性胃炎@叉叉 江苏消化内科有段时间科室缺人手,内镜室的压力一下子大了很多,忙起来中午饭要到下午两三点才吃得上。

这么搞了一段时间,开始隐隐约约感觉到肠胃不太舒服。但是实在是太忙了,自己一个穿白大褂的也「讳疾忌医」了起来:没检查就当没生病,生病太耽误事了。

又过了一两个月,终于抽出空闲给自己开了一套胃镜,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

门诊、病房、手术室……大多数时候,医生们在哪里工作,就会在哪里吃饭。

这样的选择本来是为了多挤出一些休息的时间,但事实上,工作却透过吃饭这件事,正一点一点渗透进生活的每一个缝隙。医生与患者,就像王朔评价自己与马未都:和他的结识,就像光和光打招呼,在最黑的地方见到。

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觉得,人身难得,生命唯一,是宝贵的,也是不可重生的。所以人命关天,因此古时尊医为大夫,从一品;今人敬医为天使,最神圣。在佛教之中,西天圣界,最大的佛陀是药师王如来佛,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法力无边能治病救人起死回生。自古以来,荣誉的花环,道德的旗帜,从来都是医生的盔甲和精神武器。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主导下,人们在改革的洪涛巨流下,急速的紧随着时代的步伐,快速的前进,将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一切都契约化。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渐渐被经济改革的大潮,反复冲刷着降温。懂得、理解、温情、感恩渐渐成为了稀缺名词。作家刘迎轩曾说: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当我们学会了欣赏和感恩,就拥有了幸福和快乐。培养一颗感恩的心,理应成为患者的必修功课。疾病不可能挑时间来,我们披上白大褂,就像穿上盔甲,要时刻保持备战状态。只是,除了父母,似乎已经太久没有人关心过那个医生,TA 今天累不累,有没有好好吃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