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第一份工作应该怎么选择

又到了一年毕业季,几百万莘莘学子告别象牙塔,即将步入社会,迎来人生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应该怎么选呢,是大企业好还是小企业好,是外资企业好还是内资企业好?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儿作为一名过来人,想和学弟学妹唠叨两句,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学生毕业刚开始工作,还是先学习、吃苦、练本领为主,不要寄希望于坐在舒适的白领办公室,吹着空调,敲着键盘,在谈笑风生中就把几百万生意给做了,并且还拿着高薪。
这只是在都市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情形,就凭你在大学校园里学得那点东西,指望能立即在实际工作中指点江山,只能是白日做梦。
刚开始要么体力上受苦,去一线干苦活累活,要么在精神上受苦,敲代码、做方案、做PPT,通宵达旦也未尝不可。途径只有一个,必须从学徒开始。
个人以为,一个新生代的职业生涯,还是从外企起,大企业起,至内企终,小企业终。
不是鄙视内企和小企业,现在国内有很多与世界知名企业管理水平相当的企业,甚至过之而无不及,如华为、阿里、腾讯、美团、海尔等。
但由于这些类别级的企业数量偏少,每年几万人的接收量与近千万毕业生相比,可谓是杯水车薪。
根据事实来讲,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较大,毕竟西方工业文明发展了200多年。
国内企业管理觉醒普遍还是从改革开放开始,才有区区三十多年,整体还处于小学生、中学生水平,还必须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好好学习。
广大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最好能够去管理比较正宗的企业,私以为,先外企再内企,或先大型企业再小微企业,前五年以长本事为主。
在外企学习如何做一颗螺丝钉,体验流程的严密性。

外企的办公系统以及ERP系统比较强大,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天要干什么,在流程中定义的非常清晰、明确,每一步都有足迹管理。
在外企干过的一定知道邮件满天飞,他们的日常沟通语言就是邮件,开个会,会议通知发一遍,开完会,会议纪要发一遍。
方案征求意见,各个流程口子发一遍,以免方案决策时意见满天飞。
如果有客户让研发人员修改或增加某一项功能,那没有一个一年半载下不来,光走流程就要这么长,在中国,也就是几天的事。
这儿不对这件事情本身好与坏进行评判,只是说明两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做事的风格。
螺丝钉,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螺丝一个坑,还得钉地紧扎地牢。
国人老嘲笑外企做事死呆死板的,不会变通。
有一个笑话,中午吃饭的时候,只要在食堂门口放一块牌子:今天中午不供午餐。
美国人一般耸耸肩转身离开,德国人看了一定扭头就走,一句也不会多问。
若是中国人,一定叽叽喳喳,围成一团问东问西:是停水还是停电,是停供一天还是多长,瞎胡闹,怎么不早通知......
外企做事必须严格依照流程,按部就班,但是它的整体效率并不低,不会扯皮,不会推事,就像一架瑞士钟表,齿轮虽多但运转精准,一分一秒都不差。
他们每天走一步是一步,扎扎实实,所以外企员工一年一半在休假,但人家竞争力一点也不差。
反观国内,人们996、997很辛苦,每天走五步,但同一天又会退两步,综合成绩只前进了一步,与外企一样,但我们付出的资源是五步,高耗能运行,每天辛苦不迭,这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好好向外企学习的地方。
在外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尤其是一些做事的方式方法,即科学套路。
毕竟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发源于西方欧美乃至日本。
18世纪60年代的欧洲工业革命始于英国,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造就了英国世界工厂。
19世纪初,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好军事强国。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突飞猛进,一度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每一次工业革命,同时诞生了一批管理理论和管理大家。
19世纪末,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了标准化分工和计件工资。
20世纪中叶,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将管理学开拓成为一门学科;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韦伯是组织理论之父,科层制组织是组织理论基石;以及波特的五力模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事业部制最早起源于斯隆领导下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等。
组织管理理论基本来源于西方,这点不可否认。
每一件事情都有科学的做事方法。
譬如生产组织方式,从1900年泰勒的计件工资和工序分解法,演变为1914年福特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最后1975年,丰田将生产方式发展为以自动化、准时化为两大支柱的精益化生产TPS,一本《改变世界的机器》成为世界生产界的圣书。
譬如产品研发方式,从历年来研发人员闭门造车,到1990年IBM创造性的发明了集成研发流程IPD,从此在世界各地风靡一时。1998年,华为引进了IPD开发流程,从此华为产品的可靠性、成本性、可制造性与世界先进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譬如供应链管理方式,以前只是供应商管理,就事论事。集成供应链概念也来自西方,被IBM成功付诸实践。从营销、研发、生产、采购、售后、客户等打通整条信息链条,避免牛鞭供应效应。华为也是1998年邀请IBM帮助推行ISC,效果非常显著。
在外企虽能学到好东西,但是以为在其中的职业时间不要太长,因为你长年累月只是一个螺丝钉,可能会成为一名专才,一名专到针尖大小上的专才。
但你必须长期忍受方寸之地的束缚,如果不轮岗、不换岗,方寸之地外的流程和技术你会一窍不通,长久以往,你会一叶障目,逐渐会被废掉,40岁以后,就大概率成为外企裁撤的对象。
所以建议在外企工作了5-8年后,也就是30-35岁左右,可以跳槽到内企,内企由于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缺乏,再加上面临全球化的竞争,无人能偏安一隅,故内企对外企工作过的人还是如饥似渴的。
一般来讲,外企的部门经理可以在内企直接一步担任到总监或副总级别,外企的总监可以在内企直接担任到副总或总经理级别,这些都是打开自己职业生涯的有效途径。
在内企要做好多面手的准备,不是你的事也是你的事,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就得多做。
在内企做好从法治与人治的思想准备,做事很多时候没有套路,有的是多年遗传下来的,有的是强势压迫弱势来的,没有理由,所谓存在即合理。
老板把你请来不是来听抱怨的,是要你来改变的,否则高价请你来何用?
可能刚开始一段时间不太适应:企业政治、裙带关系、推诿扯皮、令不行禁不止等,经常出现生产交付延期,产品质量问题不断,供应商质量、服务跟不上,库存居高,现场6S管理混乱等等。
国内有做得很好的企业,但是以上现象在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大家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回头反哺内企,振兴民族企业,振兴民族经济。
华为学习爱立信、IBM、思科、丰田,海尔学习京瓷,学习阿米巴,学习先进是永恒的潮流。

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如果有可能的话,职业路径不妨先外企再内企,或先大企再小企。

一个目的就是,先多学习多吃苦,再厚积薄发,最终成就企业和你的一番事业。

作者 : 周洪涛

--- END ---

下一篇文章预告:研发效率为什么不高

点击下面二维码,精彩内容每周三晚为您呈现。

支持我的创作,

请点文后右下角在看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