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标点符号模拟题精练(一)

浙江模拟

日子好过了,囤积生活用品的人少了,但“囤积信息”"的人多了,理由也更充分了。(甲) 看过的电影、照过的相片如同《备忘录》,记录着美好的记忆,弃之可惜;没读的书、没看的帖偶遇就是缘分,如果不马上保存,就会在信息洪流中销声匿迹。囤积信息几乎不占用物理空间,不会和生活起居“抢地盘”。(乙) 存储介质由1.44Mb的3.5英寸软盘扩大到空间以Gb、tb计的硬盘、网盘,信息获取渠道从实体书报到群组网站,我们赶上了“攒资料”最便捷的时代。

(丙)信息爆炸,意味着信息量大、信息迭代快;所幸,信息的存储、传输能力也更强。但除了量变"的视角外,人们更关注信息存储方式的改变是否带来了“质变”。

1、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A

甲句有误,句中《备忘录》不应用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潮州零模

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

2、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B.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

C.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答案:C

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表示揣测,是无疑而问的语气。

A项前问后答,为设问句;

B项,用“难道”是反问,表示肯定;

C项,表示揣测,是无疑而问的语气;

D项,表示语气强烈的疑问。

景圣月考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

3、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文化输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答案:B

原句“文化输出"引号的作用是突出强调。

A项,表引用陶潜诗句;

B项,表示突出强调,与例句一致。

C项, 表示反语、讽刺,是所谓的大师;

D项,表示特定称谓。

青岛一模

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 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a) 用它做过水罐(b) 用它做过扁担(c) 用砣蒸过来饭;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4、文中(a) (b) (c) 三处,有人认为都用逗号,有人认为都用分号,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答案:

同意用逗号。句子有大小二个层次,前四个分句写的是竹子在生活方面的功用,第五个长分句写竹子在战斗杀敌方面的功用,前四个句子作为一个整体和第五个句子构成大的并列关系。大层次之间用了分号,小的层次内部之间句式整齐,是并列关系需要用逗号;

高三模拟

在中国文坛,你如果不服屈原、孔子、老子、李白、杜甫、苏东坡.... .这些人,还能服谁呢

?恐怕也没有更值得佩服的人了吧。

5、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那高耸的大圆顶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

B.我立刻胆怯起来:那是...... 实......我说不清有没有灵魂。

C.他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说:“老班长,你......”

D.在花市上,牡丹、吊钟、菊花...... 春秋冬三季的花都聚齐了。

答案:D

文中"这些人"之前的省略号表示表示列举的省略,未列举完。

A. “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后的省略号表示的内容的省略,表示相关内容未交代,。

B. 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C.“你"后面的话并未说完,意思也未表述完整,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语意未尽。

D.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是花的名称很多,未列举完,是表示列举的省略。

2016山东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

A.“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D.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答案] B

A. 问号使用有误,句中实际上无疑问语气,是陈述句。

B. 括号内都是对“材料”的解释说明,应紧跟被解释的部分”材料”。

C. 句中并列成分后有“啊”“呀”“呢”之类的语气词,应用逗号。

长寿月考

原来,他连接视频,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错落有致,沿龙池之畔排列着一片茶壶雕塑群,据老刘说,足足有一百多个。

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B.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D.看过石堡沟几十年,这里的山形是没有变化的——峰巅隆起, 沟谷下沉,绵延起伏。四十多年前是这样子,四十多年后依旧如此。

[答案] D

文中”是想让我看看茶壶——红壶、青壶、白壶"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表示对前面的具体解说

A项,破折号用在结尾部分,是引出总括性的说明;

B项,破折号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

C项, 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或者余音;

D项, 破折号后是对前面句子的具体解说,作用是解释说明。

模拟考试

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在地震中逃生是人本能的反应,作为老师在地震时逃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知道“范跑跑"(范美忠老师)为什么在逃生后说出“连亲娘也不救”的话来?

B.2009年《考试大纲》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项前的“*”去掉了,这表明标点符号将成为2009年高考试题的卷面内容。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筢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答案] B

A项是陈述语气,问号改为句号;

C项,第二个书名号改为引号;

D项最后一句是总括句,故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青岛高三

9、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和标点符号使用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近期,气温回升,大风天气接连出现,防火防灾迫不及待。我省已将4月3日至5月10日定为火灾高风险期。此时段,将对全省林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和山林火灾的发生,广大群众务必通过网络祭扫鲜花祭祀的文明方式祭奠缅怀亲人,降低传统祭祀方式引发山火的可能性。发现火情,请及时报警,以防止火灾带来的各种损失,“山林防火,人人有责。”

[答案]①“迫不及待"应改为“刻不容缓" ;②“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和森林火灾"改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③“务必“改为"可以" ;④“防止“改为“减少”;⑤“森林防火,人有责"后的句号置于引号外。

[解析]“迫不及待" 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刻不容缓”的意思是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语境是说防火防灾的任务非常紧迫,应该选用”刻不容缓"。"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和森林火灾'搭配不当。“禁止"的对象是人的某种行为,而森林火灾的发生除了有人为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导致的情形,故应将该句改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务必" ,显得太生硬,有命令和要求的口吻,表达不得体,应将其改为"可以" ;“防止"和"损失"不搭配 ,应将“防止“改为“减少” ;“森林防火 ,人人有责"后的句号置于引号外 ,作为整句话的停顿。

邵阳高三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 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10、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内容,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经过西北部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B.方古猿.....脑量(450 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C.他说的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D.我们有力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的鼓掌)

[答案] A

文中句子“坐在"户定" (厅门的石阶)前......”,括号作用是解释说明。

A项括号作用为解释说明;

B项作用是为补充说明;

C项为解释前句引语的出处;

D项是插入语,表示听众对讲话的反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