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262:家长和教师各行其职更要密切配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续)
紧张性木僵:轻者病人的言语、动作和行为显著减少、缓慢,举止笨拙。
严重时,运动完全抑制,缄默不语,不吃不喝,保持一个固定不动的姿态,僵住不动,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相应反应或躲避。
由于吞咽活动受累,病人不咽唾液,任其沿口角外流。大小便潴留也不主动排出。
白天多卧床不起,但在夜深人静时可稍有活动或自进饮食。询问可低声回答。
蜡样屈曲:病人肢体可任人随意摆布,如将四肢抬高并弯曲成不同角度,即使摆在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也能保持很久而不变动。
空气枕头:将病人头部抬高离开床面,他持续在一个好似枕着枕头的姿势躺着,即使很长时间,也不自动矫正。
病人意识仍保持清晰,对外界变化仍能感知。他完全知道别人对他的摆布,但却不加以抗拒。
当病人摆脱木僵状态后,能回忆并叙述病中的经过。见于精神分裂症。(待续)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的家庭压力、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使很多家长力不从心,无暇过多顾及孩子的教育。
他们希望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自己一身轻松地投入生活、工作和事业。同时希望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
无论多好的学校,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无法替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尤其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父母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般3~6岁的孩子,家庭教育占绝对主导作用。6~9岁,家庭教育的作用逐渐弱化,学校的作用逐渐增强。10~12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逐渐达到平衡。
初中以后,学校教育的作用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高中和大学的教育,基本都由学校承担,家长逐渐退出。
老师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就是常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其它方面的教育主要靠家长的言传身教。
良好的品质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务,也是成才的根基。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但能力却无法掩盖道德的缺失。
除学校的教育外,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重要、更深远。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保证。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催促孩子做作业,边玩手机边让孩子认真读书等,很难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只有家长自身作则,才能使孩子养成热爱学习、注意力集中,合理安全自己时间的良好习惯。
当然,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手机等已经成为工作学习的手段。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以免让孩子误以为父母是在玩耍游戏。
学习兴趣的培养,孩子读书学习的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一般3岁左右就要开始,让孩子读书听书背书。
总之,家里的书越多,家里读书的人越多,孩子就会有兴趣效仿而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孩子今后的写作水平和认知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人的道理和原则、坚强的意志力等,都需要父母长期而耐心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孩子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提高情商。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生长在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氛围里的孩子,往往心理健康,幸福感较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父母工作的一部分,千万懈怠不得。
家长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给老师,老师更不能推脱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家长和教师各行其职,密切配各,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