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语文辅导引发的思考

高一学生语文辅导引发的思考

渐新堂

一位带着纯净微笑的大男孩。上高中大半年,似乎各方面进步都很明显,尤其是通过住校的锻炼,精气神都比较饱满了。

带来了最近阶段考试自己的答题卷,拿着笔等待着我的辅导。

我问,老师建议在哪些方面进行补习,回答了六七各方面,包括了高考语文的几乎全部能力要求。

但是,我给他说,先不说答题的具体问题,答题技巧可以留待高三再说,还是先看看高中语文应该怎么学习。

先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部分,一共六条,打印出来共同理解明确要求。第一条是六多(多读多想多写 多观察多积累多运用——即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流)  暂时不细说也不去强调后面的五条。

到底高中的语文学习在心目中留下了些什么烙印呢?

我要求抄写第一学期学过的两篇文言文《劝学》与《师说》,并将事前打印好的现代文《写在大地上的史诗》拿出来,要求10分钟阅读一遍后写留下的主要印象,再继而扩展为内容提纲。主要检查阅读的精力集中程度以及内容压码的容量。

结果令我吃惊。史诗一文4500字,要求10分钟读完,仅仅4分钟就能读完了,只知道标题,还反问我内容有必要去知道吗。

抄写已经学过并默写过的两篇古文,错漏不少。口头讲一讲每句的大意,也常常两三个字略去不说,只是说说大意而已。

简短交谈,得知:孩子深深陷入了很错误的一种认知:方法至上,只要有了好的方法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找我就是希望得到灵丹妙药。

我告诉他,方法是皮毛的东西,过去被斥之为奇技淫巧。方法必须在无数次实践历练的基础上才开始有效。现在最需要的是读进文本理解知晓内容,逐步积累增加对社会对自然对自己的认知。没有积累,阅读同类文字就常常了无痕。

没有语文实践,没有语文积累,就说不上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补习班讲得再好,不能够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最根本的是自己的感悟领悟,以及实践中的历练与提升。

我凭借记忆,以下的字,要求孩子下周写给我看看   师——帅  修——少一竖  效——交  久      水——上加了一横   是——下面出头   走之——左下交叉  问——同    太多了:是童子功起步功严重缺乏与错乱   让人无法快速辨认。

孩子学过很多项目,编程、钢琴、奥数、作文、围棋、英语……

然而,学习起步阶段应该有的习惯,被一些口号忽悠,被一些家长群的起哄左右,至今仍然积重难返。当然,也折射出近五到十年来教育留存的闹心的问题:重形式轻实质,重方法轻内容,重未来轻当下。这些恶果正在一步步向我们呈现并要求我们一口口吞食。

丢掉幻想,不再去找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再去寻万能的解决良方;不失信心,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地方开始,字要一笔一画规规矩矩地写,文要一句一段认认真真地读,语文学习要对字词句篇一点一点地积累。

当然,要孩子理解与接受,难。因为一些语文老师都还不太相信这些太古老太皮实的常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