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琴行杯”散文有奖大赛终评获奖名单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依依琴行杯”散文有奖大赛终评获奖名单
作家新干线编辑部

一等奖:《旧人旧事》作者 李喜春
评语:用白描的手法,写一组人物,鲜活灵动,栩栩如生。作者选材有眼光,有折叠,有浓缩;剪裁得当,落笔干净,不刻意,不张扬,不做作。语言精练且朗朗上口,形容到位且风格独特,农村生活气息浓郁,乡俗俚语运用娴熟,稍做改动,亦可以是一篇很有味道的小说。
不足之处:题材有点陈旧。白描是一种大写意的手法,但用在散文上,或许显得过于冷静,有点“干涩”,少了些情感和韵致。个别字句似可修正。

二等奖:《日暮乡关》作者 绿萍
评语:一份浓得有点化不开的乡愁,一肩沉得有些挑不起的亲情。乡里乡亲那些人和事,那些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通过作者的心与笔,让人爱,也让人痛,让人觉得沉重也充满期待。作者的目光关注着的,是一种宏大背景下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状态,日暮乡关,以小见大,引人深思。
不足之处:构思稍欠缺,整体布局层次有点乱。

三等奖:《奔跑的村庄》作者 韵荷
评语:工业化城镇化真的会比传统农业文明更符合人情人性吗?韵荷的笔墨集中于现实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得失优劣,充满忧患意识,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文人情怀。作者关注当下民情,关注民生未来,行文语言干净,叙述顺畅自如,焦点集中,情真意切,思考有理,笔锋有力。本篇能够进入前三,获得三等奖,正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引起评委的关注。
不足之处:文章的“点”,到了,力点和力度有了,“面”却未展开,所以篇幅不够,意犹未尽。还有,本篇的语言文字还不够精致,有待提高。


特别奖二名
最佳美文奖:《流年·送春》作者 姬永胜
评语:一个人诗意流淌的自言自语,是对春、对大自然、也是与自己的对话对白。文中看似无人却有人,有点儿小众,是真我,不世俗,或者说是阳春白雪,词雅调雅,读进去,却也能打动人心。关键是美,情怀之美,意境之美,文词语言委婉曲折迂回妙曼之美。
不足之处:稍显轻浅了些,“小我”了些,文人行文多样化是对的,但是文人的责任和担当更重要,散文并不小,需要力量,需要“大”,需要厚度、高度和深度,不可以只有风花雪月的美。

最佳真情奖:《流泪的小拐杖》作者 张辉
评语:情感真挚,朴素亲切,作者由外而内又由内及外地观察、体悟父子间无言的爱与心痛。那么小的孩童,他眼里和内心对于父亲受伤的关切和体贴,传递给成人世界,让我们的心,更加柔软也更觉温嗳。张辉行文如涓涓流水,起伏顺畅,由此可以感知他细腻敏妙的丰富情感和如鱼得水的运笔把握。
不足之处:可能是为了“扣题”,有些地方因描写“小拐杖”而有点刻意,不太自然。让本来真挚感人的父子情,因为“故作”而显得有“作秀”之感。文贵自然,忌刻意,散文尤是。

以上点评:徐小兰

十佳散文奖(得票数为序)
1.《婆婆》 作者 张国娴
评语:一篇亲情散文,题为《婆婆》,还真都是些婆婆妈妈的生活琐事;难得是,这些琐事,在作者干净利落的“短句”和拙中有巧的文字下,琐而不乱、碎而不赘;由“补丁”到“袼褙”到“鞋”,再到“化腐朽为神奇”后的“坐垫、墩布”等等,一条日常琐事的“线”引领、濡染着“儿媳”作者的生活视角,也有序地牵着读者的视线,从中能看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美中不足的是,作品原本就是小题材中的小事情,着墨都是“蜻蜓点水”,如果能有些生动“细节”的支撑当更能引人共鸣和感动。

2.《土鸡》作者 姚红权
评语:一餐饭涉及两种鸡。两种鸡映射着一种社会现状的两个剖面,一种烟火人间的生命体验。文字干净,语言明快,实属行家之作。不足之处是,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只是轻轻一瞥,没有就其一点生发拓展,使作品少了本应有的份量。

3.《窗眼》作者 王红英
评语: 小窗眼生发出大世界。境内情、象外意都有了,语言也处理得干净利落,是一篇好文章。

4.《大象无形》作者 卫国强
评语:虽为私情却是大意,虽为小我之哀却有大我之殇,而且没有落公众话语之窠臼,情真意切,令人感怀。如果能在“直抒胸臆”中多些中不语之语的“呈现”,或许会更多些弦外之音的魅力;另,有些段落过长,容易给人视觉疲劳。

5.《五叔》作者 倪瑞星
评语:“文章合为时而著”, 一个从“共和国初创”到现今,大时间跨度的人物,其人生的履迹是带有时代印痕的,这是此文的闪光之处——对时代和现实的承载。看得出来,作者在取材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一些细节处理、语言应用也很生动;不足之处是,大片段落充塞着人的视觉,感议太多让人思维没有留白;另外,关于人物称呼,称“五叔”即已明白,没必要强调“我五叔”。

6.《质朴的大河》作者 李雨生
评语:“情景相融”是散文的特征,也是散文家的特质之一,李雨生老师笔下的永定新河,人、河一体,河有人的灵性,人有河的质朴;文字独具“自我”个性。结尾处作者原意许是为了升华主题,却是落入了人为拔高的“窠臼”,使文章美中有了“硬伤”。

7.《白玉河,蒲芦雪》作者 吕丰昌
评语:文、情相形,显示出作者丰厚的生活积淀和独到的感悟;文章很有画面感、也有一种意境美。不足之处是多处句长语赘,有三(两)句合成一句之嫌:“那面饼夹心里裹着粘了麻油的椒盐经过碳火一烤鼓得像两面紧扣的铜锣散发出浓郁的香味”,“一到汛期发洪水,就会不顾命地和大人们涌进河滩去捞从上游冲垮的简易木桥飘来的木料和那些刚刚成熟的玉米穗南瓜红薯之类的东西”等等,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如果文字能吝惜些,效果会更好些。

8.《五月槐花香》作者 杨群群
评语:有槐树的地方就有人家,有槐树的地方就有村庄。槐树是乡人的“根”,是乡土中国的一个意象。文章从人对树的敬畏,树对人的庇佑,槐树对乡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影响,由实而虚,由虚向实,过渡巧妙、文笔优美,和槐香飘飞的乡村一样充满了诗意。有个别处表意不准确,如,“碎玉在枝头窃窃私语”,“的”字运用也不太讲究。

9.《老爸的玉米经》作者 王钢
评语:“任何事物,打交道多了,就会生出一份情来”。玉米之于“老爸”是灵性之物;农作物之于农民是生命所托、灵魂所在,所以玉米在作者眼里才会有血有肉有情有德。文字灵动富有美感,也彰显出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足的是,文字始终在“玉米”间打转,少了玉米外农墒地情的关注,几处文字错误也露出美中之瑕。

10.《悠悠伊犁河》作者 王语轩
评语:“唯美”是散文的重要特性,美的载体是诗的语言下延伸的“诗的意境”。此文语言清新,入笔优美,想象力丰富。不足之处是,材料有些松散,遣词造句缺少雕琢,个别处表意不精准,如“有的站着滑,有的手拉手滑,有的坐在木板上……”,“有的”之间关系交叉;文中多处标点符号、“的、地、得”运用也不规范,须加以注意。


优秀奖18篇(排名不分先后)
1.《没有了母亲的母亲节》作者 王爱玲
评语:家常话表家常情,文字处理得比较干净,看得出来,作者对散文抒情还是比较老道的。内容略显单薄了些。

2.《妹妹》作者 王晶
评语:一篇亲情散文,尽是人间烟火的呈现,却避免了亲情类文章易有“情绪流”的随意宣泄;看似杂乱不相干的一些生活碎片,尽归于一棵“生长在一起的树”,说明作者“情”与“文”的感觉都是不错的。不足是,有些话过于口语,如“爱哭鬼”;表达也有文不达意之处,如“以为不过又是母亲在病中的叮咛”等等。

3.《怀念是一种无言的痛》作者 吕云峰
评语:多愁善感,是一个散文作者应具的潜质。有了这种潜质,才能在日升月落、柴米油盐的烟火人间中,在花开花落、燕来雀走的寻常之景里,见常人所不能见,感常人所不能感。由此来看,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细腻灵动的感觉是值得称道的,文字表述也比较灵动。不足之处是,所谓情景相融,情是主导,情最终要跳出“景”而不能为“景”所囿;其二,有几处用词不当,比如“莞尔的小姑娘”,“莞尔”只是微笑的模样,不能用作人的形态描述;“小青果的汗毛纤毫毕现”,“汗毛”表述不妥、也多余等等,应当注意。

4.《以人民的名义读书》作者 薛文法
评语:散文力排公众话语。此文用个性语言表公众情结,句句有意,字字可以砸实。语言俏皮务实。美中不足:前帽戴得有点厚,题目确实有些牵强。

5.《暮春四月赏牡丹》作者 李恩虎
评语:语言文字经得起推敲,抒情也自然流利;文字仅止于眼前的牡丹,就景言景,文者的“视线”短了些。

6.《没有母亲的日子》作者 尚远征
评语:以坟前母子对话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矛盾而纠结的情感,角度新颖,抒情独特,文字在朴实中有诗的张力;看得出来,作者是懂诗的。美中不足是结尾处有为文而文的刻意,使文章逊色不少。

6.《下雨,不打伞》作者 赵晓爱
评语:情、景、事,应该说作者对生活、对文字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有些语言也很俏皮生动;但总体看,文章上下之间过渡得不自然,有衔接缺痕。

7.《故乡梦》作者 王小燕
评语:以“穿越”的形式设计文路,落墨现实,想像新颖,文理清晰,语言也还精炼;有多处词不达意和错词(字),还需稍加注意。

8.《心灯》作者 薛前发
评语:总体来说,这盏心灯点得朴实生动,语言也详略有致。不足的是,“心灯”出现得太早,冲淡了结尾处“忽然想起的'心灯’”包袱;“望子成龙”与“父亲的多种优品厚德”两个主题用墨游移,致使两口“井”出水都不多,影响了本应有的与读者的共鸣。

9.《嫁女静夜心语》作者 孙爱晶
评语:情到真时最自然,话出自我方为文。此文闪光点是,真情实感、文字皆自然流露,缺点也在文字太随意,未能从生活中拔出来;标点运用也有些随意。

10.《春话雪语》作者 李鹏
评语:“情”与“景”是相融相生的,《春话雪语》名为写景,实写人生之“悟”,立意还是不错的,有些地方,落笔也挺有感觉,如,“与冬季不同的是,这不是一片被白色蒙蔽的世界,分明是身着婚纱的待嫁女子”;但写景之文,最不应少了“美”,美之首,在文字,此文多处文难载景。相较于作者熟悉的农家农事农情文章,此文显得有些生涩;但终归是作者难得的新探索,亦为可贺之事。

11.《照片》作者 张玉霞
评语:家长里短,穿衣吃饭。常人眼里再“日常”不过的“照片”,在有心的作者眼里成了一条常人视而不“见”的人生轨迹,文章虽小,内容也略显单薄,但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感触还是很不错的。

12.《想远方》作者 森林
评语: 人生在世,每个人每天都在琐碎苟且的眼前与浪漫理想的远方之间穿梭、挣扎。眼前与远方,这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又是人们情感和精神领域空气般日日真实的存在。森林的《想远方》用文字的阶石在抽象与真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言人心中有口中无”,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所在。不足是,说教的“骨感”强了些,尤其是第三部分,如果能从“丰满”的现实着手,会增强读者阅读的快感和“润物无声”的享受。

13.《奶奶的桃花园》作者 李淑君
评语:应该说,《奶奶的桃花园》,从立意到文字表达上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一些短句用得也很精彩。不足之处是,材料的取舍和安排。此文的精髓是从“从我记事起,岭上的春天……”这段开始的,如果就此入笔,“开门”自然“见山”,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奶奶的家在岭上”这段放其后,也是个很好的背景衬托;紧接下一段:“我奶奶有福,赶上了……从此后,这面北坡就是我爷爷、奶奶天上人间的家园”,文章就此止笔,当有余音绕梁之效。前面大段与收尾段的“帽”和“靴”,不仅冲淡了“主情”,也削减了读者读下去的耐性。

14.《梦幻牡丹园》作者 康永兰
评语:对生活、对人生独到的感悟,是散文之所以成为散文的要点之一,康永兰的《梦幻牡丹园》,把生活中无以言说之情、之悟寄语于牡丹,下笔有独特之处,在独到的“悟”中也显现出散文应有的内涵。不足之处是文字少了些张力,如,“招来好多亲呢的人们合影留念”,“的”字运用也较随意,标点符号也不太讲究,有些段落“一逗到底”。

15.《乡土浓郁的垣曲炒琪》作者 史光荣
评语:从土炒的垣曲炒琪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发的自然。缺点,一是语言不够精炼,如,“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即水土不服的问题”(“问题即”可去掉)、“因此垣曲人自古以来就有个很大的特点……都会或多或少地带一种本地产的炒琪食品”,与下一段“炒琪是垣曲特有的一种风味零食”,完全可以精炼为一句话等;二是概念或结论性话多了些,有点“强灌硬塞”的感觉(“炒琪有土”排比段)

16.《生死有知》作者 王艳萍
评语:一篇纯意识流的文章,也是纯个性、自我的“悟”。萃取此文,不在于其观点是否科学,而在于其独到的“自我性”和虽貌似“喋喋不休、自言自语”,实句句讲究的语言文字。散文有这两点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就立意和视野而言,有点“小我”的局限。

17.《我们曾经走过那段路》作者 马国亮
评语:散文是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本文从题目到内容到语言,都较好地完成了对内涵的有效承载。不足之处是写得有点满,少了些留白。

以上点评:刘云霞

本次大赛评委:
刘云霞,山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侯马市作协副主席。
徐小兰,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文学杰出作家奖”获得者,曾任赵树理文学奖评委。
李云峰,山西省作协全委会委员,运城市作协主席,文学评论家,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曾任赵树理文学奖评委。
杨志强,本平台散文编辑,散文作家。
谭文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多项全国性文学奖及影视剧大奖,曾任赵树理文学奖评委,本平台主编。
(颁奖仪式及时间另行通知)
《作家新干线》编辑部
2017年9月3日

第二届小说有奖大赛征稿启事

首届“新干线”短篇小说有奖大赛取得圆满成功,为鼓励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繁荣本平台文学创作,现决定举办第二届全国短篇小说有奖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征稿范围:向本平台投稿并关注本平台的所有作者,不关注本平台的作者谢绝参赛。
2、小说题材内容不限,每一位作者限投一篇,字数4000字以上,10000字以内。
3、参赛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在任何媒体和微信平台发表过的作品禁止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4、征稿时间:2017年7月5日起至9月30日止。
5、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800元,特制水晶奖杯一只。
二等奖1名:奖金500元,特制水晶奖杯一只。
三等奖1名:奖金300元,特制水晶奖杯一只。
佳作奖10名:奖金各100元,获奖证书一册。
本次大赛所有获奖作者,将由本平台聘为首批“签约作家”。
6、评奖规则
(1)凡参赛作品将在本平台择优发表,获奖作品将从所发表作品中评选。
(2)阅读量及留言量将作为获奖入选参考,人气高的作品将直接进入初选(阅读量1000人次以上,或留言100条以上的作品无条件入围初评)。
(3)本平台将邀请知名作家和评论家组成终评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获奖作品。
7、参赛稿件请寄本平台小说邮箱:3295584939@qq.com,参赛作品必须注明“小说有奖大赛”字样,不注明者不得参与评奖。
特别鸣谢:本次活动奖金、奖品由作家新干线刘静老师全额赞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