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争

现代人可以通过沙盘推演,电脑游戏化的去推演当时的红军游击战争,但是真实的战争,肯定是万般的苦难、辛酸、复杂。

每次战斗,打赢了以后如何扩大战果?往哪里去扩大战果?往哪里去进一步打击消灭敌人?打赢了以后在哪里扩大根据地?打输的情况下又怎么办?如何利用撤退沿途地理,反败为胜?如何狙击敌人?如何在总溃败情况下组织撤退?撤退到哪里去?撤退到某个地点集结,下一步又继续往哪里撤退?这是最伤脑筋的。
大多数的战斗,是走一步才能看到下一步,打到哪再说。

要知道一个军事组织里,仅仅主官这个层面,就是一个人一个主意了,还有来自各基层的不同意见,很难统一,部队真的很难带。在残酷的内外部斗争压迫下,要知道游击战争,是被动的战争,时间和空间上的紧迫,是很难把集体的意见尽快汇总起来的。领导的决策,往往与一线指挥员的决策,相差很大的。游击战,更多的是依靠一线指挥员的决策。

虽然我们能够破译敌人各部队的电文,有来自敌人内部的地下党送出的情报,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时效性、把握性和准确性上,还是有差距的。还需要在与敌正面的一线战斗中,务必要争取对敌指挥部发起突击,俘获敌人的指挥官,或战场抓俘虏,要通过正面的战场情报来推演、最快了解到敌人的全局作战部署。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情报网还来自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是最好的“眼睛”、“耳朵”,所以群众基础、广泛隐蔽的苏维埃政权的建设、这是打赢游击战争之根本。

虽然这些工作都做到了万全,但是在大多数战斗中,游击部队还是处在连续艰苦消耗战、人员物资无法得到补充,部队是越打越小,很多游击部队,往严重里说,是绝大多数部队,都打没了(所以,领导游击战争,一定要考虑到大多数游击部队打没了的情况)。领导决策层下发的电文,也大多数是“火急”、“万万火急”,可见游击战争的非我主导性、我要付出最大牺牲的残酷性。

仅仅在战史的一面纸上,就记载了某省委的3个主要领导的叛变投敌,革命是需要抛头颅的,很多人没有坚持下来。要知道被敌人抓住,是用铡刀,铡下头颅,或者剥皮掏心活埋的。
游击战的特质,就是无所谓伤亡数字,无惧牺牲,50人最后存活下来5人就是不错的了,就是胜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