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这是我读完的第一本叔本华的著作,在这之前,听说他的思想很悲观,也听说有人读了他的作品不想活了。不知道是我的理解不深刻,还是我没有读到他真正悲观的书,仅就这一本而言,一点也不悲观。只是在寻找幸福的过程中不是那么顺利,有必然会遭遇的容易让人痛苦的东西。

如书名所示,这本书讲的是叔本华眼里的人生智慧,更确切的说,是“幸福的智慧”。虽然充分剖析了人生里的痛苦根源,但他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幸福是可以得到的,只要人们能摈弃那些令你痛苦的追求。

而这些痛苦的追求往往是受外在环境所影响的,所有追求幸福的观点里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内在的生命才是幸福的源泉。

在一本阐述阿德勒思想的书《被讨厌的勇气》里面讲到人们所有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引起的烦恼,在这里可以扩展成环境的影响。人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时候,其实很容易感到幸福。

比如对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当周围没有人开汽车的时候,他觉得有个自行车挺就幸福的。一旦周围的人都开汽车了,他还是只有自行车,他很可能为此感到痛苦。但显而易见,别人有没有汽车对他来讲其实并没有任何实在的影响,他也并没有损失什么,可他从此就感受不到拥有自行车的幸福了。

这在叔本华这本书里有更为具体的描述,他特别剖析了名誉、骄傲、官位、荣誉、名声和世界的痛苦在生活中对个体的影响,但不全是痛苦的。这些俗世的东西,大多情况会使大多数人痛苦,但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启发大家生出“人生的智慧”来应对这些容易使人产生痛苦的东西。

叔本华关于痛苦的思想与所有教人幸福的思想一样,都在告诉人们:别人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对这件事怎么想,以及你对“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怎么想。

然而身在社会洪流中,很少人能把持住本心。受现代社会裹挟,为了功名利禄透支身体的大有人在。

我最近为了读书也常常是晚睡,平时温水煮青蛙的不健康生活等积累到一定时间会出现大问题,等发现有可能为时已晚,这实在是得不偿失。

扪心以为,学习成长是我所欲,但快速学习成长非我所欲也,完全是受身边优秀人士的影响,我受影响想成为优秀的人,而那些优秀的人又是受别的更优秀的人影响。就这样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另一方面又觉得生命如此短暂,想做的事情有太多,要是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又觉得有所浪费,很是纠结。

欲望是无止境的,这个时候要客观理性地寻找一个平衡,是非常考验人的,这关系到人对生活的基本认知。

叔本华把一个人比作一个国家,说需求和输入越少的国家幸福度越高,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自给自足的国家不用求助于别的国家,心灵富足的幸福不来自别人。

但不管理论上还是现实中,每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地球上所有的东西,所以势必要进行一些交换。人也是一样,再能安于自心的隐居者,也需要与外界交换工具、药品等。

这种自由和富足是一种心态,能有这样的心态,到哪里都是天堂了。但这些都不能抹灭别的痛苦,比如身体的痛苦带给心灵的影响,绝不能分开看。一个人如果在胃痛难耐的时候,还要笑着告诉你自己觉得很幸福,这难免有点怪异。

所以我认为,追求“平和”也许比追求“幸福”实在得多。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之所以伟大,也就是他们处于一种没有偏见的、不自我的观念中,这使他们面对生活平静、客观、不为所动。

思维决定行动,当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时,只会一笑而过。这与自尊、利益无关,他们从不把事情与自尊和利益相关联。

所以他们的幸福是平静的、持久的、坚定的,令现代人倾羡的,但现代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他们那样的态度,因为身处这个时代的人的认知已经与他们大相径庭。

我们在说追求幸福的时候,常常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点超越金钱、超越社会现实的爱好,这种爱好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让生命的意义更加丰厚。

但人们时常因为追逐金钱和热爱金钱超过一切而受斥责,却是不太应该的,这是很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事。

这也是没有对错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所愿的权力。问题不在于你追求了什么,而在于你追求的过程快不快乐。

人的一生就是定要追求点什么,不管是金钱、地位还是别的,这样才不至于因为体会不到自身价值而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只是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有一个缺点,就是永远都有更好的、更高的,使你疲于奔波。

只有内心的安宁与平静、对生命超越现实的认知是永恒的,是无需外求的、也是别人拿不走的。在面对环境影响时,有这样的安宁和平静,就能很好地保持自心,不被动摇。

这里涉及到一个独处的能力。我们总是很欣赏那些能随时保持自心的人,仔细观察这些人,他们大多数人都有非常好的独处能力。而越是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人,越喜欢喧闹,一旦需要独处时就失落、不自在。

对于当今社会环境对人“物欲”的影响,是值得人反思的。当我们为好车、奢侈品、学区房、名校而焦虑的时候,需要深思这些是真的需要还是“被需要”。

我们追求自己不真正认为需要的东西时,是会觉得非常累的。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当前真正需要的,去追求和解决。而放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别人认为”需要的东西。

“心欲”在叔本华看来也是容易令人痛苦的,比如荣誉感不能带来幸福的感觉,只能代表被某种信念控制了。这种控制能激发人去往正向发展才能使人得到幸福,如果走偏了也是万丈深渊。

我曾经向一位朋友讨教,如何让孩子自觉发奋学习(他的孩子学习很优秀,学费全免,还要拿生活补贴)。

他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战斗精神,荣誉感可以让孩子有争取的欲望,战斗精神可以让孩子吃苦、自律、向前。

他提出的荣誉感就是给孩子树立一种价值,让她去达成。这就像一种宗教信仰,多少有点偏向于他自己受环境影响而得出的结论。但一旦被孩子接受和认可,便会成为终生行事生活的准绳。

但如果给孩子灌输的是追求“物欲”的价值观,被接受和认可以后,也会终生受此影响。

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对于痛苦的认知更全面一些,也就启发了幸福的智慧。

幸福和痛苦都是有相对应的事件的,我们不会莫名其妙说自己幸福或者痛苦,往往是失眠这件事让人痛苦、孤独这种状态让人痛苦,或者冬天的阳光令人幸福、躲过一场车祸而庆幸。

但同时有人因为爱情而失眠、享受孤独而觉得幸福,也有人为了防止紫外线不待见冬天的阳光、刚经历一场车祸而自觉倒霉透顶。

不论是幸福、快乐还是痛苦,它们是否有积极意义全在于个人对它们的看法。面对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事情没变,变的是人的看法。

(0)

相关推荐

  • 叔本华:晚年才明白,人们活得焦虑麻木,源于人走了这三条弯路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使命,那就是去寻找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赚到万般的钱财,拥有胜过他人的地位和权势. 有人认为,幸福就是明天就能够升职加薪,从此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这些,都是幸 ...

  • [给力]叔本华写了这样1句话:“人生在两...

    [给力] 叔本华写了这样1句话: "人生在两个极端间摇摆:痛苦和无聊.快乐的本质是否定的,痛苦的本质是肯定的.幸福并不来自于快乐,而来自于没有痛苦.如果既无痛苦也不无聊,那就是生活中最大的幸 ...

  • 叔本华:人的一生,不是要去追求幸福,而是要避免痛苦

    <人生的智慧>在豆瓣评分很高,当生活中遇到困难,迷茫无助时,很多人把这本书视为生活中的指路灯.因此,很多人喜欢叔本华也是因为这本书.但是想要深入了解叔本华,光读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为 ...

  • 叔本华的幸福哲学:人生诸多难题,靠这15句话便已足够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51本书 <人生的智慧>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人生的智慧>.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 ...

  • 【阅读思考】叔本华:没有独立思考的人,读书再多也只是两脚书橱

    叔本华:没有独立思考的人,读书再多也只是两脚书橱-- 思考这种事并不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志.一个人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坐下读书,却不能随时坐下思考.思想如同客人,我们不能随自己高兴去召唤他们,而只能耐心 ...

  • 读书与书籍叔本华段落划分

    读书与书籍叔本华 ①有许多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的书,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只顾赶时髦,觉得现今庸人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所以古代名...

  • 叔本华:论阅读和书籍

    论阅读和书籍 叔本华 1 无知只是在与财富结伴时才会丢人现眼.穷人为穷困和匮乏所苦,对于他们来说,劳作代替了求知并占据了他们的全副精神.相比之下,有钱.但无知无识的人却只是生活在感官快乐之中,跟畜生没 ...

  • 叔本华《论阅读和书籍》

    无论悲观与否,叔本华到底是个清醒的思想者,他的文章往往如解毒剂般,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如<读书与书籍>,"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谁说不是呢?&quo ...

  • 《论阅读和书籍》——叔本华

    经典 166 美阅读书 致  最爱阅读的你 导读: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无知只是在与财富结伴时才会丢人现眼.穷人为穷困和匮乏所苦,对于他们来说,劳作代替了求知并占据 ...

  • 象牙塔|叔本华:论阅读和书籍

    在阅读的时候,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考,因为我们只是重复着作者的思维过程.这种情形就好比小学生学写字--他用羽毛笔一笔一划地摹写教师写下的字体.因此,在阅读的时候,思维的大部分工作是别人帮我们完 ...

  • 叔本华谈阅读

    人们经常会引用叔本华的"阅读的时候,我们的脑袋成了别人思想的游戏场"这句话,乍一看以为叔本华反对阅读,断章取义大概是很多人的拿手好戏,专门用来糊弄懒于深究的人.只要稍动一下脑子,就 ...

  • 叔本华:读书与书籍

    读书与书籍 文 | 叔本华 一 愚昧无知如伴随着富豪巨贾,更加贬低了其人的身份.穷人忙于操作,无暇读书无暇思想,无知是不足为怪的.富人则不然,我们常见其中的无知者,恣情纵欲,醉生梦死,类似禽兽.他们本 ...

  • 王朔:叔本华,你贵姓?

    每天晚上我都睡得很晚,不是不困,而是不想睡,强迫自己不要睡.我似乎得了强迫症,我很忧郁. 因为我总觉得一天什么都没干就这么过去了,实在不甘心!于是我就尽量延长这一天的时间.我真是个有志气的人,我很欣慰 ...

  • 叔本华:人生的前40年是正文,后30年是注释

    孔子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四十岁为分水岭,人生大致分为两个不同阶段.对于这两个阶段,叔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