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春曲
♣ 袁占才 人们常把春拟为姑娘,这姑娘腼腆、文静、温柔、亲切,招人喜欢,无不盼之偎依身旁。 盼春,这愿望并不虚妄,一入冬,人们唯愿冬天快快过去,春早一点到来。冬愈冷漠,盼春之情就愈强烈。冬挨到尽头,有春在厮守,春归有信,情动于心,翻过立春这道关,冬悄然隐去。冬去春来,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活也像这春光一样美好起来。 然而,春到底什么时候会来呢?心知肚明她脚步已迫近,但还是有些急不可耐,那么不妨就到田野中喊春去吧。 农村里有喊春的习俗,独自对着山川,对着旷野,拉长声音,看这喊声能被风送多远,有没有回音。喊得太早,冷总是把声音截断,春要来时,人肺活量扩展,声音饱满而充盈,有润味,回声也大,风柔顺得可把这音儿送出去老远。但这喊春是年轻人的事儿,他们虽耐得了冬的寒冷,却受不了冬的禁锢,最先跑到田野中去喊春宣泄。 而孩童不擅喊春,却喜迎春、接春,让风筝到半空中接。过了正月,阳气腾空,风儿一软,他们对于春便有了感应,纷纷到户外放风筝,扎就竹骨,绘上彩图,有腿无腿,有翅无翅,鸣禽走兽,牵了线任在空中翻飞。他们说不出迎春接春这雅词,但分明是在为春天的到来举行一种别开生面的迎接仪式。 年轻人喊春与顽童迎春都是感性的,理性的是老人。春要来时,老农人并不多言语,却也是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走到田野中去。但他们感知春情萌动的方法是摸春:用脚使劲踩土块,松软;抓一疙瘩土坷垃,手一握,酥碎;折一折杨柳枝,折不断了。老人们的这种举动是在直接触摸春天的脉搏呢。春搏昭示春播,于是老人们急匆匆从田野赶回家去就开始准备春耕春播的农具了! 满眼不堪三月喜,春上溪头荠菜花,人们终于把春天给盼来了,到处是姹紫嫣红。这时,居家的女人把春弄得盈香满口。她们欢迎春天的方式是品春。草色遥看,鹅黄半匀,三分春,她们能品出十分的春味。挽了竹篮,到田野里仔细拿眼睛探向地头、地埂,寻寻觅觅,嫩的绿芽,绿的青棵,有名没名,悉数采来,烹炸煎炒,凉拌腌制,极是爽口。昔日挖野菜为的充饥,于今只在品味那缕缕的清纯与微苦,君不见野菜今已成席上一道珍品,价格不菲呢。 花寒懒发鸟慵啼,何故未春先有思?怀春的少女,动的多是春情。她们于春是一种恼春怨春恨春的心情,想走到室外去感受感受春的气息,但又睁不开眼睛,睁开来,乱花迷眼,弄得也是无端一腔春恨。她们盼春来,又不愿春来,古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是典型写照。这世上最是伤春者,要数林黛玉了,“手把花锄偷洒泪,自筑香坟葬落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其葬花勿宁说是葬春,真让人心酸。古时未婚女子足不出户,芳心谁共鸣?琴弦谁知音?情感无所寄,岂不春愁无限。已婚者,丈夫戍边在外,悔叫夫婿觅封侯,连李清照都把一夜春恨撒到卷帘人身上。春宵苦短,概春情之萌动,与思春之女子在一个共鸣点上,春琴一弹,无论欢娱抑或低迴,免不了音韵袅袅。当然很多女人怀春别人并不知晓,看她们春睡晚起,懒对菱花不梳洗,说她们伤春怨春,她们几不承认,我们也不必过于深究。 动人春色不须多。此刻最是忙不停闲的要数诗人了:咏春。春天也本该是诗人的,但诗人汗颜,想起“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句子,都再不敢咏春,再写关于春天的诗了,这也是遗憾今天少有超越古人春诗的原因。于是现代、当代的诗人们亦一任无可奈何花落去,只从古诗词中细细品味春之绝妙意境了事。 四季中,没几人不爱春的。这世上人都爱春天。早春、仲春、晚春,春天不同的时候,爱法也不一样,即便是恼春恨春,也是爱之一种。但更多的人爱春是惜春,嫌春太短。春让我们的心情风雅并丰满了许多。汉字中由春组成的词组恐怕最多了。什么字与春搭配都感到契合、温馨。惜春常怕花开早,怜春一片红落地。试用鲁山一古稀老人“颂春”句作结尾吧:春风春暖春日长,春山春水春花放;春鸟春间啼春芳,春柳春杏点春光;春木春薇春草绿,春雨春露春海棠;春女春蓝采春桑,春曲春口唱春腔;春情春韵展春意,春心春思发春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