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当年痛骂当权者,何以能安然无事?李敖:他有一个隐蔽身份!
鲁迅先生曾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生活在那个时代,他不仅有傲气,更有一身傲骨,虽是清流学者,但不畏统治强权敢于痛骂当局者。在民众思想被蒙蔽的时候,他是最早觉醒起来的人。
我们在小学便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针砭时弊,读起来通俗易懂,甚至敢于痛骂当权者,他又是怎样全身而退的呢?当代学者李敖给出了答案。
鲁迅,原名是周樟树,祖籍浙江绍兴。我们小学时便学习过鲁迅的《三味书屋》,对百草园也十分熟悉,但是我们往往以为它只是普通的园子,殊不知着鲁迅口中平凡的百草园,也有其不平凡的来历。鲁迅生活的地方,是周氏祖辈世代所居,乾隆时期,是士大夫的住宅。由此可见鲁迅祖上并不一般。
此外,国民党当局中,有很多重要人物来自于浙江绍兴,他们往往和鲁迅有着过多过少的渊源。国民党成立初期,以孙中山为主要领导人物的国民党当局,它们的政目标是拯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带领人民走向自由与独立。
此时的鲁迅,满怀希望期盼新的政府能拯救国民,在浙江绍兴也有一批先进人士加入了国民党。这些人也与鲁迅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但是后来,国民党的初衷产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大批屠杀共产党员,手足同胞之间互相残杀,这一点令鲁迅先生十分气愤。他开始写大量文章来直抒胸臆,表明立场,揭露国民党当局的不当做法,惹怒了国民党当局。
当时的革命人员中,蔡元培,秋瑾等,都是浙江绍兴人。即使有一些人想要暗杀鲁迅,他们也不会成功,早期的光复会,核心人员大都来自于浙江绍兴,他们也是鲁迅先生强大的保护伞。
鲁迅与蒋介石之间关系,很难用朋友或敌人去简单的定义。他们都来自于浙江,又有着相似的经历,在早期他们是互相欣赏的朋友。
与此同时,蒋介石对鲁迅也是十分友好,他不仅帮忙给鲁迅提供工作,更是十分尊重对对方的文学修养,二人也经常会有书信往来。
在这个时期,他们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此时的蒋介石,还只是满腔热血,希望振兴中华,并没有表现出其他方面的想法,这也是二者友谊得以维持的原因。
但是后来,蒋介石开始大量屠杀共产党员,这一点与鲁迅先生所了解的国民党大相径庭,因此二人便产生了矛盾,鲁迅开始写文章大肆辱骂国民党,他的言辞非常犀利。
但是,自始至终鲁迅并没有点名辱骂蒋介石。这一点或许是由于当时二人之间的情谊,使鲁迅不愿辱骂曾经的好友,也可能是因为鲁迅不想把事情做的太绝,不愿彻底断了昔日的情分。
鲁迅的辱骂,自然是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此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始批判鲁迅,给了他堕落文人的称号。可是尽管鲁迅当时反抗国民党的声势非常浩大,态度也十分明确,蒋介石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杀掉鲁迅。
他们曾经对鲁迅下过逮捕令,但是当时的鲁迅就在上海,想要抓住他易如反掌,由此可见,蒋介石只是给鲁迅一个下马威,希望他收敛一点,二人并未公开针锋相对。蒋介石甚至还一直想要拉拢鲁迅。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毫无疑问排名前列,鲜少有人能与之媲美。他是一个战士,唤醒了沉睡中的中华民族,用自己的笔墨叫醒了一代又一代沉睡中的国民。
鲁迅的名望,并非仅仅是现在才有,在当时那个年代,他便已经有了很高的文学地位,不少学者都拿他当做思想的标杆。 当时鲁迅在学术界的地位到底有多大呢?在他去世之后,有一大半的学者都前来吊唁,这其中甚至有与他文学态度相对立的。
鲁迅和梁实秋之间,一直有着多年的争执,鲁迅甚至曾骂梁实秋为走狗,梁实秋也一直看不惯鲁迅。但是在他去世之后,梁实秋从未说过他一句坏话。由此可知,虽然他们学术观点不同,梁实秋还是十分尊重鲁迅的。
鲁迅之前曾在日本留学,学习医术,后来意识到,医术不能真正的解救国民,才开始弃医从文。
在当时的文坛上,大批文人学子都是他的好友,他的作品涉及到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至今我们都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他的作品读起来令人受益颇多。
在当时那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国民党当局之所以不杀害鲁迅,一方面是由于蒋介石及当时的国民革命人士与鲁迅有着特殊的渊源,另一方面是由于鲁迅自身的地位不低。
倘若他们擅自杀害了鲁迅,必然会引起大批文人学者的不满,这样一来往往得不偿失,因此他们不愿意轻举妄动。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钦诵二心,憾于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这是郭沫若给鲁迅的挽联,由此可知他对鲁迅的高度评价与赞扬。
虽然鲁迅在当时的社会上痛骂当局者,但并没有受到迫害。当代学者李敖虽一向言辞犀利著称,但他却十分佩服鲁迅的过人之处。其中,不仅因为鲁迅的朋友同盟庇护,更因为他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地位,虽然是文人学者,但可以救国救民,堪称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