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轴的太极功夫脚下训练
一、缘起
人类都以身体直立式为最轻松自然的姿态,也是沉落全身重力于大地的最好角度。身体在单垂直脚情况下,对于来劲力道的承载力,几乎等同于体态为弓箭步时的承载力,于是在单垂直脚可单独承接来劲力道情况下,空出了一只可随意发挥的伏兵。
二、训练的目的
左右单垂直脚,各经「下上同步」长久练习后,「阴」、「阳」同时反向操作的概念及能力,被有效培养。阴阳相济的道理由实作中获得,「阴阳同出」、「阴阳同在」的道理,落实在垂直轴训练中。彷佛枪管的打造,将枪管打通,同时磨出了来复线。枪管既通,来复线也已存在,发劲时除了劲力流动顺畅之外,还有来复线旋动的助力,更增加了破坏力。
三、训练的方式
未移位之前,身体重量系由肩、胯垂直沉坠入脚底,而不是经由大腿、膝盖、小腿再到脚底的。移位时身体的推移,绝对回避上盘肩出或中盘腰出的问题,系由下盘以向左、向右、向前或向后地运行。单脚垂直旋转时,务必维持原垂直轴心的垂直度,不使轴心有偏移的情况发生。
实务上垂直轴的训练,是进入太极拳及太极劲法殿堂的核心功法。刚开始是单一脚单旋的「单环转」垂直轴练习,接着另一脚的练习,慢慢地进入「双环转」的垂直轴练习,再进入「立体三环转」的垂直轴练习,使双脚都有垂直轴操作能力。
训练内容及流程如下。
由脚底旋动后的持续能量用「意」引导其上升,先旋动小腿,接着旋动大腿,形成腿柱的旋动状态。旋动时初期为骨骼肌肉一起旋动,经日积月累的练习,由大圈、中圈、小圈或无圈时,逐渐进入轴心旋转位置。 腿柱的旋动,要特别留意垂直轴的稳定度,以及上升的能量由脚→小腿→大腿的流程。也就是脚底旋动之后纔能旋动到小腿,小腿旋动之后纔能旋动到大腿,以至于→腰→背→夹脊→肩→臂→手→指,未旋动到的关节部位尽量不要动,每一动都要用心感觉、用心检查。
在「垂直轴」练习中,脚腿的运作方面分为「单环转」、「双环转」及「立体三环转」三种,逐级而上,以进到「立体三环转」的层级为最后目标。
1、单环转的训练 此阶段纯为脚底板足弓的旋动练习,要注意的是在旋动过程中,都要能保持垂直而无偏移或偏斜的状态。旋动时是取足弓一个圆圈的1/10圈,每一次旋动均为1/10圈的深度,不需强力,而为微力、自然、顺畅、轻快地运作。
每次旋动的深度约为1公分,单一脚练完,再由下盘移位到另一脚,另一脚接着练,如此周而复始地练习。内在感觉越来越好,动作越来越顺畅之后,转为「双环转」的练习。
2、双环转的训练 是由脚底板足弓的一环,加上脚踝的一环,形成双环的反向旋动训练,有如汽车驾驶盘的右手(脚底)向右下方牵引,驾驶盘的左手(脚踝)同步向左上方旋转的训练方式。
如由左脚开始,则左脚底板足弓外侧向左后下方及脚踝内侧向左前下方,同时向下旋动约1公分,每次相同;如由右脚开始,则为方向相反之旋动。某单ㄧ脚练习完,由下盘移位到另一脚,另一脚接着练习,如此周而复始地练习。内在感觉越来越好,动作越来越顺畅之后,转为「立体三环转」练习。
3、立体三环转的训练 「立体三环转」是指脚底板的足弓、踝及膝窝(膝腘)三者同时运作下,形成劲力逐渐上升之结构状态。小腿及大腿有如拧毛巾状,上下相互拧转产生能量的效果,能量比「双环转」还大。
假设由右脚开始,则右脚底板足弓外侧右下旋、脚踝内侧左下旋、膝窝内侧左下旋,三者同时下旋(脚踝和膝窝同向运作,与脚底板反向运作)。左右脚练习时分开练,此法成熟后实务上可双脚并用。
以上「单环转」、「双环转」、「立体三环转」之垂直轴训练,有如在人体内铺设了两条高速公路,让左右边的来劲力道可以上下往返,接发劲时有了顺畅的通路。
当以上之三种转法都已熟悉,还要能在起心动念之剎那,约1秒以内即能将气劲由脚底传输到手指,而由脚底算起传输到手指共15个关节部位的过程中,每个空间都不可漏失或跳过,必须切实地「节节贯串」,否则效果不是打折扣,就是无效。
深度在日积月累的岁月中,逐次加深,直到一次下旋的深度可达半尺或一尺以上(约需1年左右),下上对旋的能力,并能连续旋动,则其威力不可思议!
四、训练的价值
1、半年到1年时间即见功效,达到省时效果。
2、双脚腿及身体没有痛苦的负荷,达到轻松省力效果。
3、双脚腿轮流训练,顺畅自然,富节奏感,开心学习。
4、可达到下旋轻松,深度加深、加快,小腿与大腿相互拧转,劲力加大的效果。劲力由膝窝穿旋而下,腿部不致前进突出,不易造成身体前冲。
5、立体三环转的运作,其能量由大腿逐渐上升,支撑能量至少为身体高度的五成,不仅提供身体中上盘的运作能力增强,也使稳定度增加。
6、双脚两股能量相互旋动、连续挤压之下,还会产生加压膨胀的威力。
7、「阴阳相济」的道理由实作中获得,「阴」、「阳」同时反向操作的概念及能力,被有效培养。「阴阳同出」、「阴阳同在」的道理,落实在垂直轴训练中,且养成由脚底足弓起动的惯性。
8、彷佛枪管的打造,既打通了枪管,也磨出了来复线,发劲时除了劲力流动顺畅之外,还有来复线旋动的助力,更增加了破坏力。
9、脚底深度时时比对手深沉。
10、易于借到地力。
11、有助于「漏沉」功夫的培养。
12、对于外来劲力的承接、承受能力,优于坊间比重为三、七或二、八等的弓步运作方式。
13、保有一只可应付突发状况的伏兵,多了一只可随时出击的战斗脚。
五、与足弓、脚踝、委中穴的关系
在【单环转】的训练中,以足弓为运作中心,取得了足弓构造具有避震、弹性及发条的作用,可以吸收冲击力,分散重量,帮助身体完成站立、走路、跑步等动作。以及重心落在足弓,全脚底板易于四平八稳,身体容易垂直,劲力传输的直通性佳。当来劲力道经由接点导入足弓下之际,有如挤出「足弓」吸盘中的空气,使脚底板向四方松开的同时,脚底板似吸盘吸住大地,使稳定度提升,承受力加大,反击的能量相对增强的优点。
在【双环转】的训练中,以足弓与脚踝的合作之下,既取得足弓的优点之外,又取得纾解高血压症状,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从而起到保护心脏,预防中风等作用的脚踝优点。
在【立体三环转】的训练中,以足弓、脚踝膝窝(委中穴)的同步运作之下,除了以上足弓及脚踝所提的好处之外,又再启动了委中穴所带来,可治腰腿酸麻痛及下肢痿痹、膝筋紧硬或挛急,脚软弱无力等各症状的优点
【注】 【足弓、脚踝、委中穴的认识】
【足弓的认识】
一、名辞
足弓(arches of the foot)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这些足弓构造具有避震、弹性及发条的作用,可以吸收冲击力,分散重量,帮助身体完成站立、走路、跑步等动作。随着这些足弓拱型构造的发展方向,来进行站立或行走时重心的移转及地面接触,增加脚部的弹力,产生身体的平衡性,最后顺利地往前行走或站立。
二、主要功能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足弓的维持一是楔形骨保证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韧带的弹性和肌肉收缩,使肌腱紧张,是维持足弓的能动因素。
三、我的实务心得
足弓近于脚底板中央(脚心),除可平均支撑全身重量,分散压力外,更具有弹性及吸震的能力。同时重心落在足弓,全脚底板易于四平八稳,身体容易垂直,劲力传输的直通性佳。又由于足弓具有弹性空间(压缩空间),当来劲力道经由接点导入足弓下之际,有如挤出「足弓」吸盘中的空气,使脚底板向四方松开的同时,脚底板似吸盘「吸」住大地,使稳定度提升,承受力加大,反击的能量相对增强。
【脚踝的认识】
脚踝具有纾解高血压症状,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从而起到保护心脏,预防中风等作用的优点。
【委中穴(又名膝窝或膝腘)的认识】
一、名辞
委中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该经的隙穴。每一经有一郄穴,郄是空隙之意。多在骨肉交会处,气血深聚所在,凡有气血有瘀阻时最适用,临床上多用来治疗该经急性病症。
辞源上说:「本曰原,末曰委」,膀胱经属太阳寒水脉气发自小趾外侧井穴,有如水之源,经气到委中穴归入膀胱府,为絯经五俞穴之末,所以称为委,而中字表示位置,故穴名委中。
二、功用
1.治中暑:热气散不出,小便不顺或四肢发热,用放血法。
2.治泻痢:本穴能清热解毒袪风湿。
3.治痔疮:本穴有通络散瘀作用,疏通痔静脉,使之正常收缩而排瘀。
4.治花柳:疮未溃破者刺本穴放血。
5.治高血压:在穴周围寻找血络,刺出血。
6.治大吐大泻:急性炎症引起大痛大吐大泻,用放血法。
7.急性腰扭伤:本穴放血,膝腘站直在穴四周细脉紫筋上点刺放血,不可刺动脉处。
8.治腰腿酸麻痛:可以治坐骨神经痛引起腰腿酸麻痛,湿热引起腰部沉重痛。
9.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筋紧硬或挛急,脚软弱无力。
10.治癫疾小腿抽筋:按穴按到底抽筋可缓解,再踢踢小腿松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