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最大的疑点,难道是城楼上的俩琴童?司马懿其实看懂了

三国时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乱世,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发生的大小战事不计其数,无数高超的战略在这一时间内涌现,乱世出英雄,在“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三国时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大将和谋士,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北伐的交锋,棋逢敌手,非常之精彩。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蜀国一段时间内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决定南征北伐,扭转乾坤,北伐比南征难度更大,对于智若天人的诸葛亮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不北伐蜀国最终也难免悲剧收场,北伐拼死一搏,尚且有一线生机,然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诸葛亮北伐途中,遇到的最大阻扰,便是司马懿。司马懿捏得轻轻重,自知正面交锋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因此以退为进,战略就一个——“熬”字,只要熬死了诸葛亮,山中无老虎自然猴子称霸王。

历史上,真正能够载入史册,令后人折服的战争,不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便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一次交锋,便上演了这一精彩的一幕,后来这一战争成为了三十六计之一的——空城计。

诸葛亮在称为蜀国军师之前,是卧龙,“卧龙”二字其实就是周易乾坤卦中的“潜龙勿用”,这一时间段的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这一时间段的诸葛亮,也有远大的抱负,他自比为管仲和乐毅,后来诸葛亮协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成就果真如管仲乐毅般。

诸葛亮经历过无数的大小战役,除了赤壁之战之外,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空城计,空城计将兵法中的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运用得淋漓尽致,将诸葛亮的胆识和谋略,完美地展现出来,仅凭一己之力,就喝退了司马懿大军,虽然“空城计”属于三国演义,很可能是杜撰的,但是空城计也不是没有人运用过,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将叔詹、西汉时期的飞将李广,就曾运用过“空城计”,其实三国中,率先使用草船借箭、率先使用空城计的,还是吴国政权的奠基者——孙坚。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也是无奈之举,诸葛亮一世英名,却毁于马谡,诸葛亮的疏忽,看不出马谡是纸上谈兵,委以重任,最终街亭失守,而主力几乎被马谡消耗殆尽了,诸葛亮领着残兵败将守着孤城,司马懿大军,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集聚大军就要生擒诸葛亮。

就在城中人人惊慌失措之时,诸葛亮确实极为淡定,上演了一场空城计。原著中这般描写诸葛亮的云淡风轻: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兵临城下了,还有情调在城头高声昂曲,诸葛亮的气概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城头上抚琴的道童,也是悠然自若,而司马懿大军看到这一清醒,首先想到的是城中有诈,而诸葛亮在此之前,都是用兵谨慎,巨大的反差之下,谁也不知道诸葛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即使是派一小股部队进城一探虚实,诸葛亮也有办法让司马懿获得假情报。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攻城与不攻城,其实就是心理战。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司马懿已经看懂了全局,无论是虚是实,关键问题不在攻城,而是攻城之后,司马懿的下场。司马懿虽然是曹操三大托孤大臣之一,但是对曹丕而言,司马懿终究是“非我族类”,同时有“鹰视狼顾”、“三马食槽”等谣言,曹丕对司马懿还是存在戒心的,假若这城攻打下去,如果是虚,司马懿便中了诸葛亮埋伏,死伤惨重,如果是实,擒住了诸葛亮,自然是名震天下,但是司马懿接下来的下场,便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因此,无论虚实,司马懿选择退兵自保还是明智之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