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
散文有两种:形象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文艺散文等;逻辑散文,包括哲理散文、历史散文、论述散文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是逻辑思维的,包括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逻辑学在佛教界称为因明学,新因明学创始人为古印度陈那法师(公元 440-520),其再传弟子法称法师发展为“因明七论”,包括《释量论》、《定量论》、《正理一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诤正理论》,其中《释量论》是藏传佛教考试授予“格西拉让巴”最高博士学位的课程之一。
最早的散文是《尚书》里的一些文稿,还有刻在铜器上的铭文,刻在石头上的石鼓文,都是散文。《论语》的体裁是语录体,是散文的前驱。《左传》、《道德经》、《国语》、《战国策》、《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吕氏春秋》等,都是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中国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美誉。
其中,孟子、庄子都是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写的,他们的文章都很有文采。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主义倾向,历史上像韩愈、王安石、梁启超、鲁迅等,很多人都受孟子的影响;庄子是进一步发挥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具有避世的浪漫主义倾向,在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影响比较大,李白、柳宗元、女词人李清照等都受庄子的影响。汉代以后佛教传到中国来,与庄子思想相混合,东晋时代的玄学又受庄子和佛教的影响。汉代后常常是“孔孟”并称,“老庄”并称。曾国藩说:人生得意时“孔孟”,失意时“老庄”。比如苏轼,其政论文是儒派的思想,但他遭贬后写的《赤壁赋》又是老庄的思想。
西汉时期,散文成就突出,《史记》就是一部很好的散文集。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晁错的《贤良对策》、刘向的《说苑》等,都是西汉散文名作。
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倡写散文要学习汉魏散文古朴雄浑、不尚词藻,主张文以载道,重视思想内容。
《吕氏春秋》
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据《史记》记载,吕不韦家中的佣人有一万之多,他令食客们分别写出各自见闻,将之编辑成 20 万字的《吕氏春秋》,成为网络各种知识的百科全书。司马迁对其评价很高,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在《报任安书》中,甚至把它与《周易》、《春秋》等相提并论。
商人吕不韦,行走各国之间,在赵国也有行馆,并置有一歌舞美女赵姬,他赠与五百金给在赵当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又将赵姬送与子楚为妻(当时赵姬刚刚怀孕,据说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并前往秦国买通无子嗣的太子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撮合子楚为华阳夫人的义子。太子安国君接任秦昭王的王位才一年就去世了,子楚顺理成章地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子楚即位后,遂任吕不韦为丞相。但子楚只干了三年就去世了,秦王的宝座被年仅十三岁的“政”即位。这个“政”表面上是秦庄襄王子楚所生,实际上是吕不韦之子。秦王“政”即位后,吕不韦被称为仲父。
由于秦王政的母亲赵姬钟情于吕不韦,让吕不韦已经察觉谣言四起,为了回避赵姬,他找来性器特别巨大的“大阴”之人嫪毐,假冒太监服侍太后赵姬。后来,这位“大阴”之人与赵姬生了两个孩子,又企图谋反,被秦王嬴政平叛后五马分尸,两个孩子也被诛杀。此事发生后一年,23 岁的秦王政派兵围住了在乡下养老的吕不韦,并致信给他,要将他流放至蜀地去,吕不韦遂看破一切,服毒自尽。
秦王嬴政在镇压嫪毐叛乱、逼迫吕不韦自杀后,就立即加强了对六国的攻势。公元前 230 年灭韩,公元前 227 年灭赵,公元前 225 年灭魏,公元前 223 年灭楚,公元前 222 年灭燕,公元前 221 年灭齐国,从而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可惜,公元前 206 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所灭,历时仅 16 年。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代学者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该书共12卷,收录上自周代、下至明末文章222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人非凡的智慧。当代学者邓汉平等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3 年版《古文观止》中对各文进行了解读和点评,为初学者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和营养。
唐宋八大家
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东坡)、苏辙 (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的弟子),明初朱右将此八人的散文作品编选为《八先生文集》,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再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其中,“三苏”的祖先是唐初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深得武则天赏识,曾官居相位,中宗即位后,被贬为眉州刺史。
苏轼识人有误:高俅原来是苏轼的书童,苏轼在被贬中山之时,将其托付给曾巩之弟、宰相曾布,被拒,后又推荐给驸马王诜,驸马将其推荐给宋徽宗赵佶,从而把高俅送上了历史大舞台,但没想到高俅最终成为一位祸国殃民的奸臣。
宋徽宗在位 26 年,是北宋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他本人酷爱艺术,宠信蔡京、童贯、梁师、高俅、杨戬等人,他们无恶不作,导致方腊起义、宋江起义。方腊是浙江淳安人,起义后自称圣公,人数曾达百万人,攻占浙江、安徽、江西等地,但因叛徒出卖被韩世忠活捉而英勇牺牲;在河北山东一带活跃的宋江,队伍武艺高强,待宋军镇压方腊起义后,移师北上,宋江起义很快就被镇压。
北宋末年,金灭辽后,转而大举攻宋,宋徽宗无计可施,将皇位传给其子赵桓,是为宋钦宗,他将蔡京等人或流放或处斩,启用主战派兵部侍郎李纲,击退了金兵,但这位保卫战的功臣又被贬至宁江(奉节),待金兵再次南下,宋钦宗寄希望于神巫郭京率领的“六甲神兵”,被金兵破城,金人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大量财宝文物北归,扶持傀儡张邦昌为楚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河南商丘应天府,被推举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宋高宗,后来他建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南宋与金展开 5 次大战,两败俱伤,都被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所灭。南宋前后 153 年,涌现了李纲、宗泽、种师道、张所、岳飞、王彦、韩世忠、文天祥、陆秀夫等抗金抗元名将名臣。还出现了文学家辛弃疾、陆游,理学家朱熹、陆九渊等人。陆秀夫等人坚持抗元,最终,他背负幼帝投海而死。
南宋时,奸臣之多历史罕见,从宋高宗时期的秦桧、王渊、康屦 jù、张俊等,到宁宗、理宗、度宗时期的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等,都是奢侈腐化。秦桧制造千古冤案害死了岳飞。丁大全和贾似道都是在被罢相贬放途中被押解官所杀。
韩愈
字退之,河南孟州人,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名作有《师说》、《论佛骨表》、《进学解》、《原道》、《原性》、《归彭城》、《龊龊》、《晚雨》、《盆池五首》等,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以维护道统自居,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把封建统治者的人性看作是上品,而把黎民百姓的人性视为下品。对此,毛主席是持否定态度的。但韩愈革新文体、推陈出新的思想,毛主席是赞成的。他后来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倡反对“党八股”即是受此启发,并有进一步发挥:不仅老八股、老教务要不得,而且洋八股、洋教务也要不得,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列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柳宗元
字子厚,生于唐代宗大历年间,17 岁中进士,29 岁官至监察御史。他为官清廉,讨论问题善于旁征博引。唐顺宗至唐宪宗时期,柳宗元随王叔文谋求改革失败而先后被贬永州、柳州,但他都能随遇而安。柳宗元擅长写游记、寓言。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其表达“黔驴技穷”的寓言故事《黔之驴》世人皆知。他的《捕蛇者说》反映苛政猛于虎,比毒蛇还毒的税负状况,很具有思想性。当今,其嫡系子孙柳国庆成为活跃京城的著名书法家,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泼墨挥毫,奥运会期间为来自全球的 104 个总统赠送了他书写的“福”字。
“三苏”
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故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同时,他善绘画,喜作枯木怪石。苏东坡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即喝酒,下棋及唱曲子,但他的诗文、书、画却名垂后世。
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位列执政。哲宗亲政后,因上书谏事而被贬知汝州,连谪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苏辙亦善书,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写了 500 余篇散文 , 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其《朋党论》、《醉翁亭记》是历代传颂的佳作。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提倡写作唐代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主张文以致用,反对浮靡的文风,得到范仲淹等人的支持,被尊为宋代文坛盟主。北宋景佑三年(1036)五月,朝廷大臣范仲淹由于直言谏事被贬,身为正七品宣德郎的欧阳修为之鸣不平,因而被贬为夷陵县令。据考,欧阳氏是夏禹王的苗裔,为古今之望族。夷陵县委的欧阳运森系欧阳修第 38 代后裔,也是当地一位文豪。
欧阳修与范仲淹命运相似,范仲淹两岁丧父,欧阳修四岁无爹。欧阳修少儿识字,是其母郑氏用荻草杆在沙地上一笔一划地教他,此正是“欧母画荻”之由来。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 年),欧阳修第三次应试,考中榜首,两年后,他与当时的大文人胥偃的女儿慧贞成婚,可惜慧贞生下一男后不久便去世了。欧阳修再娶杨氏夫人,又不到一年去世。最后再娶了薛氏夫人。欧阳修担任主考官期间,录取了苏轼、曾巩、苏辙等贤才。苏轼赞美欧阳修的文章是“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王安石
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政知事、宰相,推行变法,目的是抑制豪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富国”、“强兵”,从变法开始就受到了大地主阶级和万股守旧派势力的坚决反对,其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司马光与苏轼、曾巩等人都是由当年负责进士考试的欧阳修录用并推举的。王安石的新法实行了 16 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后来 10 岁的宋哲宗即位(其老师程颐是由司马光推荐的),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启用保守派的首脑司马光任宰相(苏轼、苏辙兄弟也是其保守派成员,但在是否全面废除新法上观点不一),几乎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所有法案,革新派人物均被斥逐流放。后人研究认为,王安石变法只改革经济体制,不改革上层建筑,本来其“青苗法”是由政府给农民低息贷款的,而在操作中演变成为各级官员的高利贷。
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但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列宁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美国新政农业部长华莱士于 1944 年访华时说“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美国新政农业政策同样可以借鉴”。“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王安石的名句。意思是站得高看得远,不会被假象所迷惑。这与苏轼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相仿。
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