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下·七阳1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下·七阳1
七阳1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
(一)注意这几个字的发音:
赋[fù] 霄[xiāo] 斟[zhēn]
(二)八个韵字:
长 香 王 塘 妆 堂 霜 阳
(三)平仄声: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
平对仄,仄对平 仄仄对平平
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对平平
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
平平仄平平仄入,平平平仄仄平平
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
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平仄
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
仄平入仄,仄平仄平平平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1。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2,绿野晋公堂3。寒集谢庄衣上雪4,秋添潘岳鬓边霜5。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6;客斟菊酒,兴常寄于重阳7。
注释
[1]五帝:说法不一,通常指少昊,颛顼、高辛氏、尧、舜等五位上古贤明的帝王。三王:指的夏禹、商汤、周武(文)王等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
[2]绛霄唐帝殿:五代时期的后唐有宫殿叫绛霄殿。
[3]绿野晋公堂:唐裴度之事。唐宪宗时,裴度因平定蔡州刺史吴元济叛乱有功,封晋国公。文宗时,裴度因宦官专权,自知政事已不可为,便请求罢相归隐,于河南洛阳午桥种植花木万株,中建别墅,号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饮酒作诗于其中。
[4]寒集谢庄衣上雪:《宋书·卷29·符瑞》说,南朝宋大明五年正月初一,天降大雪,右卫将军谢庄下殿巡查,雪花都堆积在他的衣服上。他上殿报告孝武帝刘骏,皇帝认为这是很吉祥的事,“于是公卿作《花雪诗》”。唐李商隐《对雪诗二首》之一“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温谢庄衣”,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5]秋添潘岳鬓边霜:出自晋朝潘岳《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我 32岁那年,头上开始出现黑白相间的头发。)后来以“沈腰潘鬓”来比喻人因忧愁而形容消减,李煜有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6]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这句话意思是说:在兰汤中沐浴,这件事在端午节的时候不能忘。兰汤:用兰草熬出的热水。南朝梁的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题名为隋杜公瞻的注解说:“按,《大戴礼记》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今谓之浴兰节,又谓之端午。”可见古人有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用兰草熬水沐浴的习俗。汤,热水
[7]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这句话意思是说:远游之客在重阳节的时候难免想起家乡要斟上菊花酒的习俗。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月、日均为九,故称重阳。《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下杜公瞻注解说,这天要佩带茱萸(一种香味浓烈的植物),吃果饼,饮菊花酒,可以“令人长寿”。此习俗的由来,据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桓景眼随费长房学道多年,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难降临,你赶快回家,叫家人将茱萸囊系在手臂土,登高饮菊花酒,可免除灾难。”桓景赶紧按照吩咐去做,到晚上回家一看,留在家中的鸡狗牛羊都死光了。于是后来就形成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诗词欣赏
秋日之郡舟行即事
曹洪梁(清)
小艇乘潮发,行来傍野塘。
岸移杨柳影,风送稻花香。
轻橹分秋水,孤帆扇夕阳。
人家烟树外,此景最苍茫。
卷二·七阳1
台对阁,沼对塘。朝雨对夕阳。
游人对隐士,谢女对秋娘。
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
秦皇照胆镜,徐肇返魂香。
青萍夜啸芙蓉匣,黄卷时摊薜荔床。
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
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
注释
谢女句:谢女,指晋代才女谢道韫,人称咏絮高才。谢安问兄子胡儿曰:“大雪纷纭何所似?”胡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奇之。秋娘:即杜秋娘,(唐)李锜妾,能诗,其《金缕衣》诗最为有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锜(qí奇):○1古代一种带三足的锅,○2古代的一种锯。
三寸舌:指能说善辩。史载战国时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九回肠:形容人心情郁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说他“肠一日而九回”。
玉液句:玉液、琼浆,都是道教服食的药饵。
秦皇句:传说秦始皇有照胆镜,能透视人的内脏,发现有人胆张心动,就意味着要暗害他,当即杀掉。
徐肇句:《十洲记》载,西海申未洲上有大树,叶香闻数百里,煎制成膏,名返生香,死尸在地,闻之可活。又释徐肇遇苏德音,授以返魂香,燃之,能起上世忘魂。
青萍:宝剑名。
黄卷:用绢书写的书籍,此似指道书。
元亨二句:元亨利贞,是《周易·乾卦》中的一句。古人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称为四德。二句的意思是,由于天地有此四德,才化生了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