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50问》(二)
在阅读部分后5问中,“齐读拖腔调怎么办?”“要分角色朗读怎么办?”“一直说不想听怎么办?”这三个是关于学生课堂表现应对的。另外两问,课堂上接不上话怎么办?看上去没有进步怎么办?一有两个是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技巧、教学效果的时间性。
先说说前三问。教语文,我是半路入道。入道之后,发现自己本身在语文素养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普通话不标准,写不了一手好字,也没有自带流量的气场。但是,我知道语文课一定是要书声琅琅。我也还是要求学生读课文。可是,在一次又一次拖腔拿调,或者是越读声音越小之后,我终于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课堂上,我尽量不读。不读就不会拖声音,不读就不会暴露我自己在指导分角色朗读中的无力感。虽然,没有积极想办法,但是从我自己内心来说,还是希望改变这一现状。
于是,在接手低年级的时候,我下定决心:改变。低年级的课文短小,易操作,指导的难度应该低一点吧!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发现学生要么拖腔,要么扯着嗓子直接吼,还有的同学干脆只做嘴型不出声。我通常眉毛胡子一把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何捷老师这样来说这个问题的:
这给了我两个提示:一、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学会拆分,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就像看病一样,哪里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心中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二、朗读中示范指导是很重要的方法。要想学生读好,老师首先自己要读起来。
包括后面的分角色朗读的问题是一样的。老师首先要统计角色数量,然后对角色进行定位,每个角色应该怎么读,老师心中要有一个模样。担心自己读不好,想不好,听名家录音,听课文朗读示范。最后才来实施角色教学。角色教学分为五步走:放、理、学、教、练。放手学生,自读课文,熟悉故事;梳理故事,提取要素;学说故事,顺带完成生字的教学;学后介入指导;最后练习读出不同层次感、角色感、故事感、情境感。
在课堂上的读问题解决了,可是学生一直都想自己说,不听别人说,怎么办?这是现在孩子的一个通病。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我班里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情况:纷纷举手的,嘴里喊着“我来,我来。”别人说了什么,完全不知。部分不举手的,趁这个时候好好歇一口气,完全不管发生了什么。倾听能力的培养,必须开始。关于倾听,部编教材也是非常注重的。在每一次口语交际,尤其是在互动型交际任务的时候,都对听做了明确的要求。听听别人说了什么;如果没听清,请对方再说一次。关于倾听的培养,何捷老师的建议是:
一、不能养成一种习惯——抢先发言。我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是,在实施的时候,我发现,当学生想说的时候,你不马上请他说,他就会走神,去做别的事情。即便是请他说了,说完,还未坐下,可能就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二、课堂上坚持一份等待——想一想再说。这个建议考验老师的备课。只有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学生才能顺利经过这样的过程,也才能养成这样的习惯。比如,低年级,给生字组词,班里闹成一团麻;提出一个需要想一想的问题,想的同学是少数,其余的都用这个时间休息休息。所以,我在想,可能需要减少课堂上生字组词。把回答问题的时间留在高质量的问题上,既养成想一想的习惯,又帮助学生获得思考后的成就感。
三、发言时提出一个要求。1.所有同学看着发言人。对于这一点,台湾的王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班班有读的线下课上,昭文老师执教罗尔德·达尔的《长颈鹿、鹈鹕、猴子和我》。开课的第一句话便是:“孩子们,你们能看见我吗?”然后老师在上课场地转了几处“要看见我的眼睛才算看见哦!”老师就这样用了5、6分钟 的时间教孩子,别人说话时,你的眼睛应该看哪里;你的身体应该怎样。并且在课堂中,老师也时时提醒。2.别人说过的不重复。3.别人说过的我可以评述。4.别人说过的我还能补充。
对于这几点建议,我还在践行中。我深深知道,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学期,两学期有可能都是不能达到你最终欢喜的效果,他必须是要一直贯穿在你带班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对于14问,看上去没有进步怎么办?对这个问题,我很是感触。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世人欢喜的是速成,我也不例外。可往往有大部分时间,你都会觉得看上去没有进步,你也许会气馁。有一天,我释然了。我2016年带毕业的一个学生家长对别人说,现在,我的孩子虽然成绩没有那么好,可是他非常喜欢语文、喜欢作文。在那一刻,我确定了我所做的有些慢活终将在某一天开花,不管这朵花是否娇艳或是惹眼。权当自己的精神食粮吧!
13问:课堂接不上话怎么办?两点:修炼基本功:统整式备课、了解儿童、学一点逻辑、来一点幽默。适当的技巧:看相,走近儿童,察言观色;听话,用心去听检测和回应;找茬,分析儿童话中的端口,那些有意思的,有疑问的,能拓展的;表达,对他说的话进行评述,引发全班的关注和讨论。备课时,备学生这一点还必须提及。对于关键问题,必须有三种打算:你想的和我想的无关怎么办?你想的和我想的相反、你想的和我想的一样怎么办?事先做好预案。
哈哈,技巧也是需要修炼基本功中才能纯熟。语文老师,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