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阴谋,理性生存(23)虚情

博锐管理在线 -- 作者:赵丹阳

弄权者的阴暗心理揭露:

  自从约翰弥尔的“实利主义”在英国广为传唱,孔特的 “实验哲学”在法国方兴未艾,欧洲社会之制度,人心之思想,为之一变。德意志科学大兴,物质文明,登峰造极,制度人心,为之再变。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文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无不重实利而薄虚文。一切无裨于现实生活的愚民政策、学者建言、空洞巧辩、官面文章、道德礼俗,都被吐弃殆尽。

  《告新青年》书中也言道:“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祀天神而拯水旱,诵“孝经”以退黄巾,人非童昏,知其妄也。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书中虽不乏激越之情,难以周正,但大抵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阶层,天王贵胄也好,平头百姓也罢,想要做出一番对自己与社会兼而有利的大事业来,都必须秉持“不务虚名而处实祸”的求真务实原则。不要轻易被病态的理想、虚假的说教、无意义的讽谏而左右。

  但自古的帝王将相无不想自己独建功业,而使苍生大众犹若蚁蛭,任自己脚踩鞋踏。所以他们自己将曹操的“不务虚名而处实祸”牢记在心,却暗中动用犬儒、市侩、禄蠢、顺民这四种猪猡向百姓传递能暂时敷衍塞责、缓解矛盾且兼无益实际的“虚情”。

  所谓“虚情”者,其象有五:

  一、崇虚玄而薄实际,以名教为要,以实利为次。

  二、对于他人之所“经营”或“创造”,妄用'虚情’之术者所评言语若为溢美之词,则其赞许之处必定假、大、空、虚,不着实物,泛泛而谈;所进言语若为抨击之词,则批评之语必然上纲上线,狠辣刁毒,却无有利于改进现实状况和他人缺点的措施奉上;所进言语若是奉劝之词,则大都倚老卖老,空谈资历,崇尚庸德或辞华绝逸,首鼠两端,故作高明;若为肯定之语,亦只巧语连连,口称“大有可为”而远离其间。

  三、凡为'虚情’者,如遇到能为国出力、为民请命、助人为乐却稍损其身的事情时,无不远遁而去,退隐市井,美其名曰'不慕名利’。并以'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之类的保身法则教育后进青年或愤世嫉俗者。实则无一有利于社会和被劝说者。

  四、都以'虚情’之术劝人,而以实利原则“惠己”。名托大义,却对内对外双重标准。

  五、'虚情’之人建言献策、问难诡辩不乏小才,一旦见用,必定蹈范且、虞庆之例,倒屋折弓。

  案例一:

  齐纨、鲁缟是古代最著名的两种丝织品。管仲请齐桓公把服装面料由纨改为缟,命令大臣也要穿缟,于是齐国百姓纷纷效仿,缟价猛涨。管仲又禁止齐国百姓织缟,反而为鲁缟大开绿灯。鲁国百姓见钱眼开,鲁庄公也贪图赋税,放任全国全力织缟,不种粮食。 一年后,管仲突然拒绝鲁缟。又让齐桓公和大臣们改穿纨。

  于是,齐国又流行纨,不再穿缟。鲁国的缟堆积如山,却换不来粮食,顿时陷入饥饿之中。最后,鲁庄公被迫屈服,签订了尊奉齐桓公的协议。

  通过“齐纨鲁缟”这个外贸阴谋,管仲彻底摆平了鲁庄公。

  身为国君,不注重'六守三宝’,却盲投于蝇头小利之事,即使被击败不也应该吗?这便是'因虚废实’的案例啊!

  另一种说法是:

  在曹公略定中国,独据北方以后,朝廷之上的一些腐儒动以“爱国名义”,晓以春秋礼法,希望他把政治权力交回到中央的手中。然而面对朝野上下有理、有据、有节的呼吁,曹操的回答却令人瞠目结舌:“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这就是所谓的“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所以说曹操才是真正懂得在'虚文’与'实利’之间做出正确选择的人。

  案例二:

  恩师问:“你的文章得以刊载了吗?”

  学生答:“被刊载了。”

  恩师问:“反响怎么样呢?”

  学生答:“我已经把样刊给系里和院里的老师与领导传阅了。”

  恩师问:“他们怎么说?”

  学生答:“他们大部分还正在看,只有一个姓张的老师发表了评论,说'借古讽今,急于献策,沽名钓誉之徒’。”

  恩师问:“然后呢?仅此而已吗?后面没有关于今后文章的写作思路、运笔手法和题目选材的建议吗?”

  学生道:“张老师只说了这一句,便得胜似的离开了,至今杳无音信。”

  恩师笑道:“有批评而没有改正方案,这算什么评论呢,充其量是无意义的中伤而已!”

  学生圆场道:“或许张老师觉得在下不堪造就,也就没提。”

  恩师疑惑道:“既然他觉得你的文章不值一晒,又为何要评论呢?”

  现今有因为一时好恶、兴之所至而妄评别人长短,却不同时给予中肯意见以帮助他人或社会进步而只图不吐不快的,大都是张老师这种空谈误国的败类。

  案例三:

  单位有两名勤劳能干的职工——小李与小王,在提处的时候,小李落选而小王升迁。

  小李于是闷闷不乐。

  单位经理开导小李说:“小李啊,对于这次的选拔,组织上是有充分考虑的,希望你能理解嘛!要知道大器晚成!大凡事物成长得快则衰亡也快,缓慢适时地成就才会有好的结果。早晨开花的植物,到了傍晚就会凋落;茂盛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所以,道德很高尚的君子不求很快得到成效。你虽然干得不错,但是性格中还有一些小缺陷尚欠砥砺。只要你今后本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的原则加以修缮,我保证不出三年,提你当副经理。”

  小李听罢,忽而如释重负,欢快的跑回家中。

  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叹道:“提拔人才而没有事先参照'八观六验’的准则或其他科学系统的方法,谈得上是充分的考虑吗?所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之类的屁话,《群书治要》中不也有一万来句吗?事情的实情我早就调查了,小王是经理的外甥,所以受到了提拔。你即使按照'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修身大法练上一百年,被提拔的也必然不是你。”

  小李讶异道:“他说三年后可以提拔我,难道是骗人的吗?”

  父亲苦笑道:“这就是权谋中的'远近’之术了,经理年底就要提前退休了,三年之后你去哪找他呢?”

  现今社会有以'虚情’劝人,而以实利惠己的,大都类似经理之流。

  案例四:

  林子清(化名)担任院长,令自己的侄子去管财会,而令绩效考核十分优异的王明去管理图书馆,并对他说:“人的精神是智慧的源泉,精神清爽,智慧就明晰;智慧阅历是心的府库,用智慧公正无私地处事,内心就平和安定。人不会在流水中观照面目,只会在平静的水面上观照面目,因为这时的水既清澈又平静,所以只有精神爽朗、心情平和,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你出身名牌大学,虽然干绩优异,险躁求名之气犹在,读书可以使你修身正气,远离祸患,达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的境界。你好好干吧,我看你将来错不了。”

  案例五:

  刘老师在讲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时候,曾经这样给大家解说:“确定己方的利益需要,寻找对方的利益需要,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竭力创造双赢的局面,才是做生意的王道。若只懂得'确定自己的利益与立场、捍卫自己的利益与立场’却罔顾对方,这样去讨论让步的可能性,只可能导致你死我活的局面。”

  赵丹阳问道:“利益的蛋糕就这么大,谁都想多拿,还想分的公平,太难了点吧?”

  刘老师道:“这就要看如何在寻找双方的利益与需要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了。假使桌子上只有一个橘子,咱们班上的刘辉和赵刚都想得到它,怎么办才好呢?丹阳不妨试着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赵丹阳脱口而出:“当然是一人一半。”

  刘老师道:“这显然是没有考虑到双方各自的需求啊。据我所知,班上的刘辉沉静善思,犹爱品茶,但厌恶酸甜类食物;赵刚则生性通达,喜好各类不同品种的水果。如果按照你的方法各自分一半,刘辉很可能把一半的橘子肉丢掉,而用上面的橘子皮泡茶喝;赵刚则有可能吃光另一半橘子肉而丢掉橘子皮。这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假使双方本着平等交流,求同存异,互惠互利的磋商手段去进行价值型谈判,着眼于双方利益的满足,那么刘辉可以得到完整的橘子皮,赵刚则得到了完整的橘子肉。”

  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的笑出声来,既是欣赏老师的才思,又觉赵丹阳之所答过于唐突。

  徐东忽而说道:“虎狼之徒,一跃而皮肉并食,惟留汁水,我辈足可用乎?”

  于是全班同学就不笑了。

  商界之中,弱肉强食,腥风血雨。既是强弱有别,手段殊略,又怎么能用两个地位平等之人协商谈判的案例以偏概全呢?

  昔曹公战于官渡而不能速胜,郭嘉、荀彧分别以'十胜十败’、'以正合,以奇胜’之论助其破敌,遂能以弱胜强;张宏彬筹资不力,危亡在即,而其妻子以纵横捭阖之术招金纳士,打破困局。此三者皆务实避虚之表率。

  现今的商务老师不教授学生如何在商场上以小博大的计略,不明示中、日、美共创的企业文化中“惟恤十难,以任贤能”的用人法则,却把一些看似巧辩实则无用的理论拿出来惑乱人心,实在是不堪师位啊!

  (作者按:无论是国企抑或私企,都要考虑在任用贤能之士方面有十难:一是没有知人之明,二是知人而不能善举,三是举人而不能善用,四是用人而有始无终,五是因小小的怨隙而抛弃他可贵的品德,六是因小小的过失而贬斥他的大功劳,七是因小小的缺点而掩盖他整体的美善,八是因奸邪之人攻击而伤害忠正之士,九是因邪道之说而扰乱了正规的企业制度,十是因小人的谗言嫉妒而废弃贤能之士。这就是所谓的十难。)

  案例六:

  面对一个有才无德、贪而有能、初入仕途的后生,箕子谶言道:“德不御才,迟早垮台,疲于奔命,还算侥幸!多行不义必自毙!”

  大家都竖起拇指赞扬箕子的耿介。

  苏护听说了这件事,说:“在殷商的体制下,有谁不是这样呢?他起码还有才能,如果以良好的管理方法加以驾驭,他完全可以被去芜存菁,尚可为国立功,有其一定的价值。总比那些尸居余气、尸位素餐,助纣为虐的官员强多了。现在的政府已经无可救药了,不如你我齐心合力,与周武王里应外合,推翻殷纣王的暴政吧。”

  箕子道:“君子相时而动,尤其是在世道衰微的时节,应该隐遁山林,著书立说,以避免祸乱。待到明君主政,润泽天下,可为宰辅之臣。'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此之谓也!”

  苏护道:“夏桀昏庸已极了,然而如果没有商汤去讨伐他,他也还是不会灭亡。现今的殷纣王虽然恶贯满盈,不得人心,但是如果没有人吊民伐罪,难道他自己会自杀吗?您在世道衰微的时候隐遁山林,只想着自家的安全和著书立说的事,却不想着重修宇内,再造乾坤。待到别人辛辛苦苦收拾完旧河山,天下和畅,政局安定的时候却跳出来说要出将入相,这大概是小人的行径吧!”

  古来有对在政治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肃清吏治,安邦定国,兴利除害之事不奉献己身,却反过来对比他弱小的人物苛责求全、喋喋不休的,大都是箕子这类。

  案例七:

  王奶奶的孙子在政府做高参,很多政治性文件都出自其手。王奶奶与人聊天时,装作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样子道:“你们听到的很多地方台的政治报告,那都是我孙子代笔的。你们可别出去说,否则他会很难做人。”每当她话语一毕,周围之人无不面带钦羡之色。

  次日,王奶奶又连续跟十五个老朋友谈及此事,在说完之后,还不忘加上一句:你们可别出去说,否则他会很难做人。

  世间有没到“不患人之不己知”这种境界却还想装作谦冲而有城府的人,大都类似王奶奶。

  另一种说法是:小伙子王进明找到了一个工作条件、家庭条件都远胜自己且容貌姣好的女子。他唯恐别人不知道这件事,于是连续跟自己的437个QQ好友说:“我知道她方方面面都很优秀,但我最烦的是她什么都给我安排好了:工作、食宿、房子、名车……我真的感觉压力很大,我不想这样,我不想被别人说作是吃软饭!”

  案例八:

  刘裕的大军进击河套地区,眼看快要荡平卢循,其兵锋所向间接威胁到了慕容超。

  慕容超问计道:“眼下该采取什么抵御措施呢?”

  谋士赤巕戾暨道:“形禁势格,利从进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虚而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满朝文武都觉得赤巕戾暨所言博大精深,涵盖了古今兵法中的大乘谋略,纷纷鼓起掌来。

  次月,南燕灭亡。

  现今也有人说的话让大众听起来似是而非,怎么听怎么有道理,然而却无益实际,大都类似赤巕戾暨这番“妙谛”。

  另一种说法是:虞庆打算造房子,工匠说:“木材没有干透,泥巴是潮湿的。木材没干透就会弯曲,泥巴潮湿重量就大;用弯曲的木材承受重量大的泥巴,现在即使造成了,时间一长,必然坍塌。”虞庆说:“木材干了就会变直,泥巴干了就会变轻。现在情形是,木材和泥巴如果确实干起来后,它们会一天比一天变直变轻;即使是经时历久,房子一定不会坍塌。”工匠无话可说,就把房子造了起来。又过了些时候,房子果然坍塌了。

  案例九:

  郢地有个给燕相写信的人,晚上正在写着,烛火不亮,就对拿烛的人说:“举烛。”嘴里说着“举烛”,信中也误写上了“举烛”。举烛,并不是信的本意。燕相收到信后却解释说:“举烛,也就是祟尚光明;所谓崇尚光明,也就是要选拔贤人加以任用。”燕相告诉燕王,燕王非常高兴。国家因此治理好了。治理是治理好了,但这并不是信的本意。当代被提拔的学者大多都像这类人。

  防范原则:

  我们日常听取言论,一定要以“功用”为原则,如果对方的言论只破不立,这只能叫做“怨怒”之言,不足采听,其效用大约等同于鲁褒的《钱神论》;如果对方破而后立,切中要害,所言的确对你和社会兼而有利,那么这种人可以拜为老师了;如果对方破而后立,所言单单是对你有利,那么这种人可以算作益者三友;如果对方所言对你有利而对社会有害,你就要动用八套方法反观他的品质和才具,(一曰,微察问之以言,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贪;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知道了对方切实为你着想而并非想利用你的立场,就暂时放弃他的计谋而重用他的才华;如果对方所言对社会有利,而对你有害,你就该躬身自省,虚心下听,砥砺自我,修正愚妄;如果对方所言对你与社会都无效益,仅仅是兴之所至、一时好恶、不吐不快,就可以当他是在放屁了。

  破解之道:

  听取言论不如观察事情,观察事情不如观察行为。听取言论必须审察言论的本源或动机,观察事情必须验证事情的实际状况,观察行为必须考察事迹。把这三方面综合起来详细分析,就会较少出错了。

  《晋书》说:“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意思是听凭自己的猜测,则有不识人才的弊端;听从别人的传言,则有彼此看法不同的偏差。对于了解的人,以自己的爱憎取代了应有的公平;对不了解的人,凭人事关系破坏了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这正是察人听言不以功用为目的的害处啊!

  因此,答对也有细致、明察、微妙、难能但却不是迫切需要的,所以像赤巕戾暨、刘老师、林子清、经理这些人的建言,都像精绘竹简一样,华丽而无用;言辞也有表面谦逊或激愤,其实目的在于间接夸饰自己的,王老太、王进明这些人的言语就是例证;议论也有深远阔大但却不切实用的,所以像魏牟、长卢子、詹何、陈骈这些人的学说,都是像乱画鬼怪一样,空洞而失真;行动也有违反常规,一般人难以做到,表现十分坚定固执的,但对于国家并不实用,所以像务光、卞随、鲍焦、介子推、田仲这些人的作为,都和坚硬的实心葫芦一样,厚重而无益。再说虞庆虽能把匠人驳得无话可说,匠人照他的话造出屋来最终还得坍塌;范且虽能把匠人说得无言可对,匠人照他的话造出弓来最终还得折断。因此要想得到真实的东西,不能像小孩做游戏那样把泥巴当饭吃,最终还是不得不回去吃饭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