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

1、“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弗吉尼亚·伍尔芙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 Virginia Woolf 1882-1941),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

伍尔芙一生勤奋,著述丰富,除小说创作外,还有大量的散文、日记等,供后人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收集得已经十分完全。伍尔芙认为写作要摒弃纷繁的物质表象,在对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探求中定格人类“存在的”“有意味的”“瞬间”,通过人物的瞬间感悟揭开生活的面纱,触探生命的哲理。伍尔芙的创作也从诗歌、音乐、绘画中得到很多启示。诗歌和音乐的意象运用充满了她的创作,印象派绘画对她的影响表现在她致力于捕捉瞬间印象,也使她的感觉更加细腻灵敏。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即使她本人并不喜欢某些现代主义作者。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她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她和当时的詹姆斯·乔伊斯、普鲁斯特等创作意识流文学作品的作家一起,把意识流文学推向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的写作手法,他们的出现成为了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水岭。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中,她虽然强调独特的女性意识,宣扬女性独特的价值,要求女性“成为自己”,但她并没有试图去营造一种纯粹的,封闭的根植于所谓女性本质的女性主义诗学理论,相反,它呈现出开放的趋势。

以下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生前唯一一段流传下来的录音。

伍尔芙 来自东方历史评论 00:00 01:54

2、“鸿篇巨制往往是过誉的,因为读者希望说服自己和别人他没有浪费时间。”——E·M·福斯特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20世纪英国作家。

E·M·福斯特出生于英国伦敦,在剑桥大学求学。毕业后一度往意大利和希腊旅游,回到英国后,协助创办《独立评论》,并成为其主要撰稿人之一。1905年出版了他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其后接连出版了《最长的旅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霍华德别业》。他到印度作了两次旅行之后于1924年写出《印度之行》,于1946年回到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任荣誉研究员。

福斯特的作品中蕴涵着福斯特对英国人“发育不良的心”这一主题的诊断。作为“旅行阶级”的代表,福斯特是以英国文化为参照点和出发点,带着某种俯视的目光打量其所造访的国家和人民的,英国中心主义的烙印随着他作为英国人的想像视野的延伸而扩展,同时还伴随着他对大英帝国前途和命运的焦虑而蔓延。

为了纪念福斯特,在美国文艺学院设立有爱·摩·福斯特奖。

回复v871收听E·M·福斯特谈他的小说写作。

3、“命运不是一只雄鹰,它像耗子那样爬行”——伊丽莎白·鲍恩

伊丽莎白·鲍恩(Elizabeth Bowen 1899–1973),英国作家。她的小说和短篇故事洞察入微,主要关注英格兰和爱尔兰中上阶层人们的情感和彼此之间的微妙关系。

伊丽莎白·鲍恩出生在都柏林,就读于肯特郡的唐屋中学。二战期间,在伦敦的英国信息部工作。

她早期创作的小说以机智和嘲弄著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之后的作品传达了一种悲剧情感。代表所《心之死》被很多评论家视为她最优秀的小说,探讨的主题就是老谋深算的人背弃了单纯无辜的人。其他优秀的小说作品还包括:《巴黎之屋》、《炎炎日正午》和《小女孩》等。她还撰写文学评论和其他随笔。

回复v872收听伊丽莎白·鲍恩的一段采访录音。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