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重阳节征文 | 我的奶奶
爱在“蒲公英”
思在“九月九”
“让爱回家,爱不迟到”
——重阳节主题征文
亲爱的姐妹们,10月17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越来越忙的你有多久没有陪父母吃一顿团圆饭?有多久没给父母打个电话?你是否想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又是否想对某天的一次争吵向父母说声抱歉,现在就有一个让你敞开心扉的平台,你可以给父母写一封信,也可以向姐妹们讲出你和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的故事,我们期待您的声音,期待您的分享。
我们也在此发起倡议:
在每个节日回家看看父母;
为父母讲出你心底埋藏的故事;
陪父母一起吃顿温馨的团圆饭;
满足长辈一个小小心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让你只是停留在父母的期待里,
让你的爱不迟到!
九
重
阳
九
我
的
奶
奶
种子名片
周丽
蒲公英十期招生组
朝阳区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站站长
今
年我参加了蒲公英女性领导力培训班,重阳节又到,征文几篇,要求讲述和父母或长辈的故事,因为不写作文很多年,我踌躇了一天,脑子中总想着奶奶的一些故事,最后决定报名参加征文,用文字记录下我的奶奶,也算自己的一个小小挑战。
奶奶今年85岁,祖籍是湖南湘潭县,出生在乌石镇的一个小村子,房子后面有小山坡,有竹林,前面是池塘,距离彭德怀的老家很近,10公里左右。奶奶的父亲是地主,家境殷实,良田百亩,祖屋三四十间,孩子11个,奶奶是第二个女儿,前面有四个哥哥。奶奶的姐姐因为是家里第一个女儿,很得宠,等奶奶出生时家里已不如从前富裕,就当一般女孩养活了。她8岁开始上了几年新学堂,10岁左右负责打扫房屋,给家里一头大母猪喂食、洗澡。17岁嫁给在湖南醴陵煤矿做木匠的爷爷,解放后爷爷的工作单位变为中煤四十九处,流动性单位,先后在河南平顶山、广东新宁、河北邯郸驻扎,住在定居点家属院,每个地方待几年的时间,最后定居在邯郸,因此爷爷奶奶的四个孩子名字也都有那个时代或者驻扎城市的烙印。
奶奶是一个矮矮胖胖的老太太,身高一米五多一点,声音洪亮,办事利落,喜欢美食。十几年前爷爷去世了,奶奶独自生活,平时有姑姑、爸爸、叔叔去陪伴,帮着做饭,她自己也可以买菜、做饭。
爸爸是长子,我又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我出生时奶奶才42岁,是个年轻的祖母。2岁时妈妈生病了,我被接到奶奶家由奶奶爷爷带着,渡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那时我们住平房,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电扇,冬天屋子冷,被窝里也冷,晚上睡觉前,她总会脱去棉衣先躺进被窝帮我焐热,再让我进被窝睡觉。早晨起床,她又在煤炉上方烤热乎我的棉袄、棉裤,再帮我穿上。夏天夜晚,我躺在床上睡觉时,她会帮我扇扇子,赶蚊子,直到我睡着。
2岁多时奶奶做起了去镇上卖水果的小生意,弄了一个木头的两轮平板车,放上五六个柳条筐,筐里是一般的北方水果,苹果、梨、山楂等,其中一个筐下面垫着棉垫,里面坐着小小的我。清晨,都收拾好,奶奶就拉着车,我们就卖水果去啦。我的模糊记忆里,有一次在集市上,我想吃葡萄,奶奶就和买葡萄的商量用苹果换。还有一次她着急上厕所,就留下小小的我坐在水果板车的筐里,奶奶一离开,几个在集市上玩的大一点的孩子围着我的车,他们指点着我聊着什么,“不会想拿我家的果子吧?”我感觉到一点害怕。时隔多年,常想找一位画家画出这个场景,多好的画面啊。
奶奶虽然只读了几年小学 ,自己平时也不读什么书,但她知道读书是很重要的事,在姑姑、叔叔们面临选择是早些参加工作,挣工资补贴家用,还是继续读书的时候,她都一如既往的支持子女读书。记得那时家里有很多叔叔买的连环画书,可惜几次搬家就都没了。我读书的时候她也会安静的在一旁不出声响,不论读的是小说还是专业书籍。目光长远的奶奶总鼓励孩子们走的更远,她从不担心你离家远不能很好照顾她或者不能常见面,只要孩子们有好的发展,喜欢那个地方,她都很高兴。奶奶的生日是11月11日,非常好记,一个举国淘宝购物的日子,我们聚在一起给她庆祝,远在万里之外的表妹、表弟也会打来越洋电话祝贺。
从爷爷奶奶结婚,到如今我和弟弟都有了孩子,已经是二十多人的四世同堂大家庭。虽然离开湖南60年,家族中不断加入其他省份的成员,河北的、山东的、但奶奶和家人的饮食一直还是喜爱湘菜、米饭。不管哪个孩子什么时候回到奶奶家,她总是会热情的问:“吃饭了吗?我现在就给你做饭,赶快坐下歇一歇,喝水。”然后很快变出一些简单的饭菜,比如鸡蛋炒米饭、肉丝面这些,饱腹又温暖。
奶奶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髦老太太。今年夏天,姑姑们带着她第一次办护照,坐游轮出国,去了韩国、日本,她很欣喜,不断学习,一直在接收新事物,还配备了手机,开通了微信,以后和我们视频就方便了。她最高兴的是因为出游买了一个电动轮椅,她说这样我就可以开轮椅去远的菜市场买东西啦。
奶奶爷爷就像蒲公英一样,60年前从湖南家乡辗转多地,定居到邯郸,姑姑定居在北京,叔叔长期在外地工作,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又分别定居在更远的地方。奶奶的开朗、大度和乐观精神被我们带到了各自的小家庭里,又传播到离故乡更远的地方。
林瑾/美编
徐晓飞/组稿
袁建英 卢学红 姜鑫 娄宁/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