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鼻子、印堂”断疾病,很准

第一章:观鼻辩病我们身体的许多变化都会在脸上表现出来,这在中医里叫色相学。我们可以通过鼻子、眼睛、耳朵、嘴唇等些微形象和色泽的改变洞悉身体的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我们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可以对许多疾病防患于未然。我们今天介绍的是鼻子与健康。鼻子,在中医里又叫明堂,它正中的鼻梁线是我们脸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也就是说它是脸上最亮的部位。

健康的鼻子应该是:1.明亮;2.润泽;3.含蓄。中医最重视鼻子的气色,其各部分分别代表:1.两眉之间-肺

浮青:寒症

浮红:热邪

淡白:肺气虚

发黄、发灰、变暗,有痰;发红则发烧。2.两眼之间-心脏发白,心气虚;发红,心火旺;变暗,致命疾病;青紫:气滞血瘀;黄黑,心脏有痰有湿,痰迷心窍

3.鼻梁-肝

变浅,肝气不足

4.鼻尖-脾

发白,脾气虚,不想吃饭,吃饭不香,一吃就胀。

5.左眼角垂线与鼻尖横线交叉点,即鼻翼,是胃

发红则胃火尤重,口干,口渴6、左眼角垂线与鼻梁中线交叉点——胰右眼角垂线与鼻梁中线交叉点——胆它们的颜色变化同样反应了肝和胰的健康状况

右侧是胆

子宫、膀胱在鼻唇线上端

人中沟,生殖器官

男子精室在唇下

脑在额头

额头发干、发暗,脑有病

鼻正中线为脊柱

内脏有病,可以按压相关的色部。

颜色变深,重揉。

心病,也可以按压劳宫。

第二章:观印堂辩证疾病顾名思义,「印堂」者即是保管官印的地方,古代官僚制度中最重视的信物是印信,所谓印在则官在,印掉不但官位不保,可能连项上的人头都保不住,所以古人是非常注重印信的保管与防护,而印堂正是保管与防护印信的地方,通常官僚系统都非常注重及派重兵守卫。在人体头面当中印堂上接天庭,天庭即「官禄宫」的位置,下接山根,山根与年寿即「疾恶宫」的位置,故印堂位于两眉之中的眉心。《内经》云:「印堂候肺,山根候心。」在临床上,也有印堂候心、山根候肺的说法,其实都有道理。总之,这个部位属上焦胸膈心肺之部,故而又称「命宫」,命宫者生命之宫城,当一个人在生死关头,存亡之间,印堂的气色便相当的重要,此时若印堂明亮有神、气色相得便为吉,虽是大病但终究能愈;若气色相失则生命垂危愈后无期。《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所以印堂不但候心肺之气,更直接关系到大脑神明的运作,道家更认为人死灵魂便从此处脱去,所以谓之「命宫」;又道家所谓的「开天眼」及坊间所谓的「第三眼」,皆是指此处。在临床上有一些头痛的部位在于前额、印堂或眉棱骨等,其实这一类的患者大多患有久年鼻病,鼻窦中的额窦或有发炎,或窦中的压力升高而导致前额头痛、印堂头痛、眉棱骨痛等等。在解剖上印堂下卽所谓「额窦」,故这些症状卽西医所谓的「窦性头痛」,鼻窦发炎头痛等。一、锁眉:指两眉头之毫毛延伸相交于印堂处谓之「锁眉」,在相学上称「锁眉者寿促」,主要因为印堂是观察一个人的心性特质,所谓「眉毛看个性,眼睛看心性」,「眉属肝而横长,故属木也。」因此锁眉者在肝气的疏泄上通常是比较不足,易造成气机及精神方面的失调;在精神方面的失调,易有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的倾向,平日的情绪经常处于低落、忧郁或脾气暴躁的状态;因此在五脏中,肝木表现的太过或不足的情况下,肠胃脾土受到影响,所以锁眉者通常因为肠胃蠕动不足而表现胃口差没有食欲,或是因肝气横逆、情绪紧张而易有胃或十二指肠方面的疾患,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等等。另外眉头深锁的人,因木盛反乘肺金,肺气比较容易有不足的现象,故不能通调百脉,导致心气的不足,心肺功能低落,故有「锁眉者寿促」之称,「寿促」者卽命短。由于个性上比较容易紧张,思绪也较为繁杂,经常有神经质的特性,故容易损耗肝气,因此人体的免疫机能也会比较低落,易受外邪的侵犯且易留邪成为痼疾。如在鼻病患者若兼见锁眉,通常有鼻子过敏的现象,而且经常伴有肠胃功能失调的症状,容易腹胀、腹泻或便秘,临床上需以调理脾胃为主,疏郁通窍为辅。除了药物治疗外,锁眉者也可将延伸在印堂上的眉毛除去,让经气运行较为通畅,及不断提醒自己要经常保持笑脸和心情的舒坦,此不但能改善情志,更能改进人际关系,甚至有助于肠胃的运化,所谓「笑能治百病」就是这个道理。

二、气滞:所谓气滞乃是经络之气运行受到阻碍,运行不畅,宛如交通受到阻碍,走走停停在此堵塞,如周末时行驶高速公路行经收费站,或是车道由四线道变成双线道时,此时可以发现整个车流因车速变慢而走走停停,庞大的车流堵在收费站或车道缩减之前,而收完票后或车道变宽时大家又高速行驶扬长而去,站前和站后、车道缩减的前后,气象完全不同,站前车流因收费而堵塞,站后因空旷而高速驶离,车道因缩减而壅塞,因变宽而快速,此时大家便可意会什么是堵塞,什么是流畅了;因此车流宛若经气,堵塞犹如气滞一般。师门有云:「直行观气滞,转折观气结」,因此在观察气滞时要和四周的肤质及气色作比较,要观察肤质的粗细、腠理的大小、肤色的散搏、经气的顺畅,在气滞的地方肤质气色经常较无光彩,宛如有薄雾笼照其上,气滞日久造成色变甚至质变,此时可以发现腠理的改变,甚至外型也会发生变化,所谓「色变则病生,质变则病成」。因此在临床上印堂气滞者可以发现有虚实的不同,经由他处的参合,可以判断究竟是正气虚或是邪气实所造成,因此我们究竟于细微之处时,不可忘记它处的观察及四诊的参合,这就是望诊所谓的「相不独论,病不独取」。在不足的方面,临床上多见肺卫气虚,心阳不足,肺卫气虚则表卫不足,所以经常反复感受风邪;心阳不足则荣血虚弱,正气虚,虚则不能驱邪外出,邪气留连日久,缠绵不去,就会造成气机不畅,孔窍不通,气行滞于表络,气色呈现于印堂。故鼻病者见印堂气滞,多属正气虚弱,治疗上要扶正祛邪,以补气为主,散邪为辅。

三、纹路:中年之后,在印堂上经常有纹路的出现,或左或右或在中间,有深有浅、有长有短,有单条、双条甚至三条皆谓之「悬针纹」;悬针纹与凹陷的差别是悬针纹像陷下的一条沟渠,而凹陷是整个印堂比周围皮肤略为下陷。在个性上,有悬针纹的人大多比较强势、固执、有恒心、不达目的决不干休;因为作事积极强势,所以在事业上比较容易成功,地位上相对得提升,但却容易因为过度的自我而得罪他人,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由于悬针纹在个性的强势与固执,使得五行之中的木火太过,导致有火旺金衰的现象。故在临床上有悬针纹的患者多属心肺功能渐有衰退的迹象,但其病仍有虚实、初久之不同,和一般常见的疾患,初病为实、久病为虚的现象仍然是相同的。门诊中经常可以见到悬针纹的中年人患有鼻病时,兼见心血管疾患的比率是非常高的,因此悬针纹是心肺疾病很好的指征,尤其是心血管的疾患,此时治疗鼻病反而不是当急之务,应先治疗心血管疾患为先,酌加通窍之药物为辅,并告诫患者要「事缓则圆」,时时注意自己的心情及控制自己的脾气,及减少熬夜、少食高热油腻量之饮食,若是胸口经常有不适的感觉,应及早就医诊治,以避免如电子业闻人一样在睡梦中突然暴毙。一般在性情忧郁或年龄较长的人,印堂上也会有悬针纹的形成,只是纹路较浅、气色不变而已,观察时还须配合其它部位的望诊以别真伪,以免患了杯弓蛇影之差。

四、凹陷:在中国传统的相学之中,若一个人的印堂饱满,上庭宽阔,表示有吉星高照,诸事顺遂;反之,如果一个人的印堂发黑凹陷,十有八九表示此人正在走霉运。此种说法在医相学的角度也是有道理可循的,一般而言,若印堂凹陷者,属于虚也、弱也、正气不足也,但若为先天性的,则不在此限之内,故可分为常态与病态而论。(一)常态者-属先天性,乃是种族特征,虽然五官较为奇特,但各部协调,如同脉象中亦有「斜飞脉」与「反关脉」,乃先天体质所致,不能作病态论。另有一种后天的修练者,练气养神使得两眼的神光内敛、印堂凹陷气色光彩,此属修行的成果,亦非属于一般的病态。(二)病态者-新病邪在表之时,气色并无多大改变,若能及时解表,大多能立刻恢复正常,若是病延日久,则正气日虚邪入于内,故可见其印堂凹陷气滞色变,代表心肺之气不足,甚至于脏器也有相当程度的亏损。所以鼻病的患者如见印堂凹陷时,治疗需酌以补益心肺,稍加辛温通窍之药,若只用风药,非但效果不彰,且易使患者正气更加虚弱,因风药气散、风药燥血,故久用风药则正气反虚,更难驱邪于外,病情反复缠绵难愈。

五、色变:印堂者,候心肺之原,印堂色变,代表内在脏器也有所病变,所谓「五色应五脏,色变则病生」。鼻病与五脏相互关连,察印堂之色变,以知其根源,从而察其因以治其本。在相学上,印堂在双眉之间为「命宫」,气色的望诊首重印堂与准头,一为先天的命宫,一为后天生化的根本所在,尤其是在印堂上的气色更是吉凶祸福的关键,故相士经常以印堂的气色作为论断的基础。相学上若在印堂见白色者主孝服,表示家中有亲人远去;在医学上,主气虚、主寒,如鼻病印堂色白者主肺气虚寒,表阳不足;症见外感、咳嗽、气急、鼻塞、清涕等。若是见赤色者主诉讼、判刑、车祸、或火灾;在医学上主血瘀、主热。如鼻病印堂色赤者主心肺风热,心阳上越;症见咳嗽、痰黄、涕黄稠及心悸、怔忡、气短等。若是见青色者主灾难或事业失败;在医学上主惊、主痛,主风。如鼻病印堂色青者主肝风拘急,惊邪气乱;症见咳嗽、鼻塞、急躁、易怒,甚者四肢惊颤、筋惕痉厥等。若是见黄色者主升官或发财;在医学上黄色主虚、主湿,如鼻病印堂色黄者主脾胃虚衰,湿邪内蕴;症见鼻塞、咳嗽、腹痛、腹泻等。若是见黑色者主破产、大败或危险;在医学上主劳、主饮。如鼻病印堂色黑者主肾阳虚衰、水寒上泛;症见咳嗽、气喘、水肿等。

结论:在内经的时代,望诊的技巧与功夫已经相当的纯熟了,在《灵枢?五色篇》中提到,「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此段以外感六淫为例,从印堂的部位观察,到底是初病在皮毛或是久病深在筋骨的分析。在本篇中的另一段,「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此是教医生以五色来判断疾病的内外及种类。「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搏,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这一段话其实就是望诊的精华,从其五色在其部位来的浮沉、泽夭、散搏、上下,来判断疾病的浅深、成败、远近及病处,并教人望诊的心法-『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教人望诊时要精神专注、观察要细微,尤其是有些部位的细微变化时更要特别注意。虽然师门常云:「相不独论,病不独取。」但若在明显独特之处独取又何妨,因为此时不只有该处部位的变化特别明显,其它部位亦如此,如上图中有几张印堂部位的凹陷是特别明显的,或是悬针纹特别的明显,或是色泽的变化特别的明显,此时分析时便要着重在「独取」与「独论」的部分。若是该处变化较为细微之时,如上图中有多张的气滞,锁眉或色泽的变化较为细微时,此时医生的分析则须靠各部位的变化,甚至四诊合参来分析疾病的走势,故古人说:「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因此「独取与独论」的取舍,便要靠医生的经验来作一个综合的判断。因此不只是色的望诊,其实对于各部位的气、神、形质、动态的望诊也是一样,当医师所掌握的细微之变化愈多时,其诊断就愈准确,治疗的成效就愈佳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