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修行有捷径可寻(乞者鼎然)

不要妄想修行有捷径可寻(乞者鼎然)

《金刚经》云:于法不说断灭相。这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大乘起信论》云:所谓法者,唯众生心。是心生一切世出世间相。这就不难明白,其实法的实体就是寂灭,简单地讲就是不可说。不可说,不是落入断见,而是毕竟离相的意思。这就更清楚地知道“于法不说断灭相”其实指的是应众生心,说不同因缘法。令其善智萌现,悟入根本。这就相应了《金刚经》之:离一切相是则名一切佛。假如你没有深入佛陀三昧,本觉无法圆真显露,你可能知道“于法不说断灭相”的真实禅义吗?在这个地球上堪称所谓佛教泰斗的人,哪个彻觉:于法不说断灭相的真实佛义?要不,您可以翻阅翻阅、查阅查阅,寻找寻找,有这样的翻译吗?何故?非中国式佛教亦!如果不通达经文背后的真实义理,你也必然凭借浅显的意识来妄觉佛经,所宣讲出来的玩意注定是漏性十足,不仅仅灭自己善根,也丧他人佛种。造业无量,也是必然。若你轻信并鼓吹其外道邪解,你也一并造业,难逃果报,真实不虚。为什么?不如实深入佛陀根本三昧亦!

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不是佛经所说,但含带虔诚而大行的种子,是值得赞叹的。但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哪个可曾晓得如何去学?从哪里起修?怎么去学?注意什么?如何辨别哪个法门是正哪个是邪?这些疑问,有哪个所谓的佛教泰斗给你详细解释和如实教授修持方法以及详细而系统的修持仪轨呢?说句实在话,连他们自己吃了上顿都为下顿担忧,又怎么可能让你圆达实相呢?法门,不是说有个实体的法门可学、可入,可证。法门,指的是心平等化现出一切清净妙用相。法,指的是心;门,指的是平等幻化;无量,指的是平等妙用;誓愿,指的是恒常明净的觉智;学,指的是平等相应。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由本心平等幻化出来的一切功德妙相,恒常明净,清净饱满。无形无相,与性毕竟相应。如果你能够彻底明白了“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毕竟之义,你也必然通达一切教义背后的真实义性(鼎然提示:不是真实义,是真实义性。为何?无量性演义无量义故)。能够如此明达经义,也必然是深入佛陀冥想禅定的缘故,别无二路。若凭借还没有净化后的意识心去看待一切言语文字,恐怕“猪鼻子插葱”的如今伪佛教徒占据是绝大数的。为什么?因为非要和外在所谓的“佛、菩萨、如来”攀“亲戚”故!就是不想和自己本真的心相应。

八万四千法门,是应众生心而幻现出来的因缘说教法,无一个实体的法可供你证悟,更无一个实体的性可供你去见。为什么?因为本来本具。你只需要借助一切善因缘说教法,踏实深入禅定,彻消心妄,自然圆见一切,毕竟不坏。如果你“躺”在你认为的“家”床上,拿着你吃饱撑的妄觉来揣摩佛法乃至根本,你想想你揣摩出来的玩意有多么的幼稚和愚痴啊!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你总想寻觅一个不需要进入禅定而妄想通过一个不用吃苦不用坐禅不用善思不用一切的一切来“想”出一个修行直入成佛的捷径,你觉得这样的画饼充饥,有意思吗?你骗了自己不说,你拿着你那三两半的邪知邪见再去骗别人,你觉得造业还不够吗?一个心术不正的人,结局注定是可悲和可怜的。

踏踏实实地修行就是捷径,没有不踏实修行的捷径;安稳稳地修行就是捷径,没有不安稳修行的捷径;真真实实地修行就是捷径,没有不真实修行的捷径;清清白白地修行就是捷径,没有不清不白的修行捷径;明达根本就是捷径,没有不明根本的修行捷径;如实了知就是修行的捷径,没有不如实了知的修行捷径。这些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修行。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修行呢?踏实即修行、安稳即修行、直心即修行、清净即修行、达本即修行,如实即修行。这些虽然是属于真正的修行,但是不是有智慧的修行。什么又是有智慧的修行呢?烦恼即修行、妄想即修行、嗔嫉即修行,贪欲即修行。这些虽然是有智慧的修行,但是不是毕竟修毕竟行。那么什么是毕竟修毕竟行呢?修无毕竟,是名毕竟修,也无修者;行无毕竟,是名毕竟行,也无行者。于无所修,平等取相,也无可取者;于无所行,不行一切行,也无不行者。这才是毕竟修毕竟行,也名根本修,根本行。什么是根本修?根本行呢?踏踏实实地修行就是根本行,没有不踏实的根本修;安安稳稳地修行就是根本行,没有不安稳的根本修;真真实实地修行就是根本行,没有不真实的根本修;清清白白地修行就是根本行,没有不清不白的根本修;明达根本就是根本修,没有不明根本的根本行;如实了知就是根本行,没有不如实了知的根本修。

绕吗?晕吗?糊里糊涂吗?若是,你得好好修行,好好禅定了。不要拿着几个浅显的佛理、禅理、揣摩、妄思、妄修、妄证、妄认、愚知,愚见,就以为自己没烦恼了、自己自在了、自己智慧了、自己懂佛了、自己解脱了、自己无漏了、自己实证了、自己通达了、自己成就了、自己悟道了、自己见性了、自己开悟了、自己神通了,自己成佛了。更何况写几个糊弄人的杂偈呢!

妄想逃离苦受而寻求所谓不劳而获的捷径去成就的人,趁早打消自己愚痴的知见。否则,一生如空花结空果,徒劳一场梦。而那些堕在念佛相上,背离根本而顽固求取外在所谓往生的信徒应该醒醒了。念佛当觉心,莫要丧了性。一切净土国,皆从心来明。故经云《净名经》: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一切外道邪教,总制造出几个看似很华丽花哨的惑人玩意,到头来折腾的还是自己 ——乞者鼎然

乞者鼎然阐述:“家”在哪里?

(0)

相关推荐

  • 修行故事丨我是如何走出抑郁症的阴霾的

    本文作者:田居士 本文字数:4994字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禅通居士编语: 末学接触很多人学佛的因缘是因为抑郁症.且他们的年龄.职业.出身家境等等均无规律可循.而根据 ...

  • 什么是发愿,如何正确的发愿?李双林

    主讲:李双林 导读 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菩提心):别指完成净土,以救济众生之心(即誓愿).盖菩萨所发之愿,有总愿.别愿.净土成佛愿.秽土成佛愿等, ...

  • 如何走入正修行的道路?(乞者鼎然)

    记得小时候总喜欢用沙子堆积起很多的"房子"和"窑洞",总觉得自己堆积起来的"房子"和"窑洞"比其他伙伴都要好,也时常嘲笑 ...

  • 乞者鼎然修行法语

    眼若不放逸,於色堪能不放逸.不放逸色则不放逸眼.於眼色不放逸堪能於心不放逸.於心不放逸则眼见自在,自在於色,常能清净於心,可得身心安止,常随寂静.若如此修,如是证,方为修道人堪能安顺众生,亦勿令 ...

  • 打破固有的佛教,走向全新的修行(乞者鼎然)

    打破固有的佛教,走向全新的修行(乞者鼎然) 真理是恒性的,也就是不变的变幻始终是恒常.真理的确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遵循.佛陀发现了宇宙真理性的演绎,也同样洞察到了人心深层的禅定演绎 ...

  • 正修行人基本禅定仪轨(乞者鼎然)

    修道之人贵在彻明根本.根本不明,如瞎人揣摩世界,轮转黑暗,徒劳无意.什么是根本?心为根本.何为心?法性故!法者,众生心.若能离此众生心相,则法即性是.譬如:见波识水,水性朗然,周遍明净.若能离此波相, ...

  • 修行人为什么要坐禅?(乞者鼎然)

    世俗人之所以没有恒常坚固的定力,是因为放纵意识攀缘外界的结果.意识具有分别和索取的功能,是在业的牵引下,对外界进行抽象分辨而最终形成贪爱.因为贪爱是制造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我们的意识时常因为贪爱无限奔 ...

  • 正修行人当依四念处修习而得大德神力(乞者鼎然)

    什么是四念处?身观念处.受观念处.心观念处,法观念处.这是真正的四念处,也是任何正修行人公认的四念法智.故经云<杂阿含经>卷20:尊者舍利弗语尊者阿那律言.奇哉.阿那律.有大德神力.于何功 ...

  • 你为什么要学佛?你为什么要修行?(乞者鼎然)

    人,本身就是苦.苦,本身就是业.业,本身就是轮回.因为苦,所以学佛.学佛,就是出离苦.出离苦,就是想自在.想快乐,想幸福.这是世间人共同的追求和依附.因为是人,所以才懂得世间苦的纠缠.也因为世间苦的纠 ...

  • 修行哲言(乞者鼎然)

    见到烦恼,花就开了.纵然凋零,绽露的也是种子. 自我,不是我的自己.而是伤感的浮现.贪取的光临.妄想的存在,感恩的开始以及广大无取的心. 做人,于己于他都得踏实对待. 不要灭了你不喜欢的痛苦和伤感,因 ...

  • 修行,是人生最自在的生活(乞者鼎然)

    活着,是每一念的醒悟和明净:醒着,是每一行的清明和无住:生活着,是每一心的踏实和平淡.这样的人生,注定是自在和幸福的.这样的自在也注定是智慧的,这样的幸福也注定是无悔的.人,就应该这样活着.倘若你把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