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新富人群”成高净值群体主力
5月17日,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了《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该报告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全球疫情对经济市场的影响下,中国率先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正增长,中国私人的财富市场也迎来了稳健的发展态势,下面我们就通过报告看一下高净值人群投资形态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可投资资产千万以上人群达262万人
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接近300万,而这部分人掌握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就接近84万亿人民币。
二、高净值人群年轻化
报告显示,2021年高净值人群年轻化趋势凸显,年轻群体创富速率加快,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成为中坚力量,占比升至42%。
其中,“创富一代”企业家占比缩减,董监高、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群体规模首次超越“创富一代”企业家群体,占比升至43%;新经济群体涌现,从总人数占比16%上升至20%。
40岁以下的高净值人群成中坚力量,其比例从2019年的29%上升至2021年的42%,这背后是互联网、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占比提升,新经济人群大部分通过股权实现财富快速增长。
图: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
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福建九省市高净值人群超过10万人,最靠北的是北京。其中前五个省市高净值人士占比超过60%。
图: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区域分布
图:2008-2020年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五个东部沿海省市高净值人士及其所拥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比重
新经济的IPO成就创富潮,近两年高净值人群中董监高、职业经理人(非董监高)、专业人士的群体规模持续上升,占全部高净值人群的比例由2019年的36%上升至2021年的43%,规模首次超越创富一代企业家群体。
图:2019-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构成按职业划分
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的比例由2019年的29%升至2021年的42%,高净值人群年轻化趋势凸显。
图:2019-2021年高净值人群规模按年龄和职业划分
2021年高净值人群的需求中,能够及时参与全球新兴、热点产品投资需求的占47%。
图: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个人需求
2021年高净值人士可投资资产配置比例中,公募2019-2021年占比较2017-2019年上升21%。
图:2017-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境内可投资资产配置比例
这是个拐点式改变,相信也是未来10年的大趋势。
图:传统经济创富一代VS新经济创富一代金融资产配置结构
44%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表示,2021年考虑境内资产配置时,最大的难点是资本市场波动大,不想承担太高的波动风险。
图: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困难点
2019年,53%的受访高净值人群已经在准备或已开始进行财富传承的相关安排,2021年这一比例升至65%。
图: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代际传承服务需求与财富传承准备情况
境外可投资资产占比升至30%
对于高净值人群,如何做好全球化资产配置尤为重要,19-21年的高净值人群境内外资产配置比例可以看到,当下中国高净值人群整体境外资产配置比例呈现三七开的原则,境外可投资资产比例升至30%,于此同时展望未来两年境内外资产配置比例预计保持稳定。
高净值人群对家族办公室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财富传承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的意识加强。2019年,53%的受访高净值人群已经在准备或已开始进行财富传承的相关安排,2021年这一比例升至65%。与此同时,财富传承理念受到新富人群青睐,提前规划与安排财富传承目标与框架逐渐成为新趋势。
2021年家族办公室服务的接受度由2019年的不足80%升至近90%。高净值人群对家族办公室服务中最期待进一步提升的内容从财富打理和安排演变为更关注税务法律、企业经营及能力培养等的专业意见,其中家风及家族内部管理制度、家族企业未来规划和安排建议、家庭其他增值服务(如专属医疗、教育资源接入)、税务筹划与法律和慈善咨询等需求明显。
场、高净值人群投资态度、行为特点以及私人银行业的竞争态势。
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241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数达到262万人,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4万亿人民币。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稳健发展。预计到今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接近300万,可投资资产突破90万亿。
该报告中有五大亮点值得注意:
一是高净值人群结构更加多元,年轻化趋势突显,主要表现在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成为了中坚力量,占比从2019年的29%升至2021年的42%。
二是高净值人群的境外资产配置比例明显提高,从2019年的15%提升到了2021年的30%。资产类别也从传统不动产逐步转变为多元资产类型。
三是税务规划和财富传承等非金融需求更强。从过去的注重个人财富管理需求扩展到如今的“个人、家庭、企业和社会”等多层次的综合需求,越来越多人士希望得到一体化服务方案。随着国内外税务环境的日益透明,卢森堡、开曼群岛、毛里求斯、百慕大、摩纳哥和巴哈马等传统税务天堂的避税功能逐渐弱化,高净值人群更倾向于选择税率低、税种少的国家或地区。
四是大型银行仍然是高净值人群的首选,尤其关注大型私人银行的专业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品牌和产品。
除此之外,根据报告数据显示,富豪们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圈。高净值人群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北和福建九省市,人数超过10万。其中前五个省市的高净值人士占比超过60%。
2019年,有53%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表示正在准备或已开始进行财富传承的相关安排,到了2021年,这一比例升至65%。大时代的信号已经发出,人们的财富传承意识正在快速觉醒,越来越多人正在打破现有的资产壁垒桎梏,更大程度地拓展发展空间,发现更多可能。
国内房产市场限购、限贷、限价,投资价值及投资信心降低
从资产配置组合上看,监管和市场双重影响下,资产配置更加多元。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固收类及房地产投资占比进一步缩减。在“房住不炒”政策指导下,政府对于购房资格、贷款政策等提出明确规范,降低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及吸引力。
三、国内房产市场限购、限贷、限价,投资价值及投资信心降低
从资产配置组合上看,监管和市场双重影响下,资产配置更加多元。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中,固收类及房地产投资占比进一步缩减。
在“房住不炒”政策指导下,政府对于购房资格、贷款政策等提出明确规范,降低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投资价值及吸引力。
四、子女教育需求作为高净值人群关注点的重中之重
2021年高净值人群家庭需求中,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境内外子女教育、稳健的大类资产配置、代际传承安排、全球化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占据了前5名。
同时高净值家庭全职太太作为家庭规划重要成员,更看重子女教育,对于境内外子女教育需求占比高达65%。
疫情影响下,许多行业同仁对未来信心递减,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但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未来财富人群的变化是正向的,越来越年轻的客群以及更加全面化、定制化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是趋势。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也迎来稳健发展态势,中国内陆高净值人群规模和数量不断在增长。日前,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在北京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下称《报告》)透视出当前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的变化。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个人与家庭财富快速积累和富裕群体日益庞大,作为向高净值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高层次服务,私人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业务领域。
“新富人群”成高净值群体主力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预计到2021年底,这一数字将增至近300万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约96万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高净值人群主力发生了变化,董监高、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成新富人群,首次超越创富一代的企业家群体。《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结构更加丰富多元,伴随着互联网、新能源等新经济、新行业发展迅猛,股权增值效应助推新富人群崛起。董监高、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群体规模占比由2019年的36%升至2021年的43%,而创富一代企业家占比缩减至25%。
从年龄上看,年轻群体创富速率加快,40岁以下高净值人群中,新经济董监高、新经济创富一代为代表的新富群体占比显著提升,已经成为高净值群体的中坚力量,占比从2019年的29%升至2021年的42%。
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高端高净值人群主力发生了变化,这说明我国整个经济增长速度快,整个结构也在优化,服务业更加发达起来,专业人士、董监高、职业经理人收入也在提高。其次,中国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来,财富在不断积累,原来更多财富是创富一代创造出来,现在有些财富是多年积累下来,这也说明创富的需求仍然存在,财富的安排、规划、传承会受到更多的重视。
记者注意到,新富群体迅速崛起离不开新经济、新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新富群体所从事的行业和领域,大多数集中在新兴产业。从行业细分的角度来看,2019-2021年,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电动汽车、线上教育、医疗服务等新兴行业的优质企业成为资本市场追捧的对象,上述企业的IPO、股权融资案例数量和金额均名列前茅。
理财机构角逐财富管理市场
高净值人群持续快速增长,给国内的私人银行业务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目前,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券商、私募、信托、第三方机构等共同参与市场角逐,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竞争加剧。
《报告》指出,在选择打理财富渠道方面,高净值人群对于将资产交由专业机构配置的意愿加强。创富一代整体更偏好寻求机构方面专业意见,但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存在不同机构偏好。新经济创富一代企业家投资渠道更加多元,更偏好从非银机构如券商、私募等获取配置建议;传统经济创富一代企业家更加信赖认可银行渠道,更偏好直接从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获取配置建议。
面对私人及家庭财富增长迅速的市场机遇,近年来,多家银行均不断加码私人银行业务。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建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的批复》,同意兴业银行筹建私人银行部,为该行所属分行级专营机构。
董希淼表示,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服务高净值人群发挥主要的作用,虽然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银行虽然高度重视高净值人群的服务,优势很突出,但是还有些银行不够重视。其次,对于高净值人群的服务,不但有金融服务,还有非金融服务,所以国内银行人才储备还很不够。最后,还要选择好的组织模式,有些私人银行业务专营机构其实效果并不好,还是应该在内设机构设立。
在董希淼看来,银行要不断地创新产品和服务,既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包括非金融产品和服务,一站式地满足高净值人群的需要。银行的自身能力不够,可以加强跟外部机构合作,共同创新一些产品和服务,在私人银行业务上,还要坚持开放银行的理念,多方合作、协同服务,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