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神方“上焦宣痹汤”
用药习惯和用方习惯,每个成熟的中医都会有。这是不可避免的。一则因为地域特性,二则因为经验成熟。通俗的说,就是用起来顺风顺水又顺手。在江中,有几个方子用的很有特色,一个是上焦宣痹汤,还有一个是银翘马勃散。今天闲聊上焦宣痹汤。
怀揣好东西,总是希望和人分享。虽然可能盲人摸象,只说了一端,但是算作引子,大家重视一下也好。
不论认识深刻与否,在临床跟诊过程中,上焦宣痹汤无疑是刘老师常用的方子之一。我有时说,如果来江中进修,能够学到上焦宣痹汤的使用,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的。我觉得,这个方子会用,那么你很多疾病,尤其是咳嗽,慢性咽炎的效果应该会提升二十百分比。
一方一药的研究和使用,是方证的习用方法。虽然不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辨证论治目的,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方法总是阶段性的。不可一蹴而就。姚老师虽然曾经说过:百家争鸣虽好,但是总是存在最好的方法的。但是相对而言,退而求其次,能够熟练使用好方也能够有很不错的中医疗效。
引子
这个方子非常不起眼,方子很简单。出自《温病条辨》的46条“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但是实际上是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来的。我们来看看药物组成:
郁金,枇杷叶,射干,通草,香豆豉。
用刘老师的话说,没有一味将军药,即没有所谓的很有偏性的药,但是用起来却又大天地。不要小看这个方子,有时候用起来能够派上大用场。
方子虽然是吴鞠通的,但是真正发扬的却是姚荷生老先生,首先推广的是姚梅龄,然后伍炳彩用的很多,刘老师用的也很多。
神方上焦宣痹汤
理论依据应该是姚荷生老先生的少阳三焦膜腠理论。所以可以搜索来仔细阅读下。主治病证有:湿中夹热,郁痹上焦。具体而言,运用范围推广到了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湿热性胸痹、心悸、多汗和眩晕等疑难杂病。上焦湿郁有热的很多病证都可以使用。
上焦宣痹汤平淡的药物,轻灵取胜,简单的五味药物,能够宣透上焦的湿热,清解上焦的郁热。
简单介绍一些使用情况,有胸咽自觉痹阻与轻度的郁热现象都有使用。很多人都有,喜欢清嗓子,但是呢,又不会太不舒服,有时候感觉胸里面有个东西,想要咳嗽出来,但是用不上力,感觉不在喉咙里面。
梗阻感。那么怎么分辨梗阻感呢?
觉得胸咽部位有点不通,或者梗或者闷,或者有压迫感,或者感觉胸前有点东西,但是病人自己也搞不清楚。
很多人首先想到了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这个是需要鉴别的。一般而言,梅核气无形,而这个会发现比如有感冒病史,用电筒看看咽壁,可以看到滤泡或者漫肿大(就是有形了)。
喉痛的梗阻感病人其实特别多,问咽喉一定要问梗阻感。因为现在一般都去用西药,可能痛也消了,痒也消失了,但是呢,遗留下来了梗阻感,而且越用抗生素越梗。这个时候就要想到这个是不是湿热上焦了。如果用上了半夏厚朴汤,那么你喉咙可能就更干,然后更痛了。
郁热现象,比如会有点烦,有点口干,咽喉有点红,睡觉有点不踏实,或者摸这个脉搏,会有点快,或者一吃点辣的东西就喉咙痛等。
喜欢咳咯清嗓子,有痰感,但是咯痰不爽,痰白而粘稠不易出(因为痰在角膜里面,不在气管里面,所以固着在那,很难搞出来,也是病在焦膜的一个特点)。
舌象脉象可以没有什么,或者舌质有点暗红,舌苔薄白腻,或者脉两寸都是沉的,或者一寸沉一寸浮的(如果两个都浮,那么就可以考虑下银翘马勃散)。
内容虽然仅仅都是很小的部分。但是希望让你引起对上焦宣痹汤的重视。不仅是在碰到所谓的梅核气,只会想到半夏厚朴汤,下次还知道有个湿热上焦的上焦宣痹汤。要从辨证论治角度认识和说全,有点难度。大家取一瓢也好。
临床中,刘老师上焦宣痹汤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现在分享几个论文中的案例:
参考文献资料:1,《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2,刘英锋上焦宣痹汤的临证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