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修行中的转眼睛

声明:旨在传播修行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部分内容转自网络,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转眼,即眼球在眼眶内作上下左右的旋转。在道家内丹术里,转眼是内炼中重要一环。

道家丹道理论认为:“人体全身属阴,唯有双目属阳”。目光如日光般临照大地,故视之为阳。

转眼一法,就是以眼中之阳,战退全身之阴。道家内炼家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帮助练功者达到阴尽阳纯的练功效果。

但转眼一法,在道家南北二宗,方法和时机都大大不同。

南宗把眼球的逆时针旋转(右升左降)视为进阳火,顺时针旋转(左升右降)视为退阴符。而北宗则完全相反。

两宗对于眼球在何时进行转动,要求上也存在差异。

北宗人在练功伊始,眼球即行旋转。因北宗人认为如此可以聚光,聚光存思祖窍(两眼之间)易于内视丹田。而南宗却是在小周天功法完成之后再作转眼的方法,有九转还丹一说,认为在筑基以后转眼可以化除身上阴气,利于达到练功人阴尽阳纯,还丹的效果。

两宗在眼球的旋转方法上也有差异。

南宗是在小周天通后,于子时心眼并用,作眼球逆时针旋转,即右升左降,以进阳火。于午时心眼并用,作眼球顺时针旋转,即左升右降,以退阴符。卯酉二时既不用心也不用眼,唯用一意,以行沐浴。

北宗则是在练功的一开始眼球即行转动,转动一周即存思祖窍一次。转眼时先顺时针转动4个9周,共36周,谓之进阳火。再逆时针旋转4个6周,共24周,谓之退阴符。

有关转眼的学说,南宗初祖,紫阳真人张伯端在《青华秘文》中写道:“人一身皆属阴,惟有(目中)一点阳耳。我以一点之阳,自远至近,转之又转,战退群阴,则阳道日长,阴道日消”。乃有九转还丹法。

张伯端诗曰:

斗极建四时,八节无不顺。

斗极实兀然,魁杓自移动。

只要两眼皎,上下交相用。

须向静中行,莫向忙里送。

张伯端叙述“九转之功”。子时进阳火是“自阳宫起,自右边,到肩横过正中凝住,却自左边送下。遂绵绵若存,宜静不宜动,宜徐不宜急。”

即:心眼同用,逆时针在体外旋转,为进阳火。

午时则反之,为退阴符。

九转还丹是分九个时辰!

这九个时辰固定运用却是八个时辰,它们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酉时,第九个时辰是不限时(“顷刻用”),这样一天到晚的时间几乎全占用了,方法虽细致,但不适合现代人。

在古代,各行各业各门各类都繁琐,这是时代造成的。古有八仙桌,今有折叠桌。八仙桌因为笨重移动不方便,放在现代,就不实用了。

上述九转还丹因细致繁琐的原因,后来功法传人就把它改了,缩减为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即“四正时”用功。子进阳火午退阴符卯酉沐浴,变得简明了许多。

说明时代在变化,练功的方法也随之变化。

李少波说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有些古法放在当时,是适合的。放在现代,未必适合。

据实践真气运行法和内丹术的体会,认为转眼在小周天通后还是有必要的。

作用之一:

破除我执,不用执意守着一处。转眼之后再意守,就不是一味死守了,更容易做到周天后沐浴的要求。古代叫卯酉周天,以示和子午周天(任督周天)的区别。

作用之二:

练至目中生水后,转眼可以起到明目的效果。

初学者练功转眼(北宗)我认为似无必要,我更倾向于南宗的方法。

因周天通后,真气向全身循环开,并非只守下丹田。而要真气熏蒸,沐浴全身,以让真气自动运行,攻克体内的潜在毛病,即古人“战退全身之阴”。所以我认为此时加入转眼是有必要的,以“身体惟有之阳,战退群阴”。

从南北二宗祖师的寿命比较上来看,南宗五位祖师明显超过北宗七位祖师(南五祖平均寿命120岁以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