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如虹 || 苏轼与陆游,既有侠骨,又有柔肠
苏轼与陆游,既有侠骨,又有柔肠
归途如虹
苏轼
陆游
苏轼与陆游是宋朝文坛的双壁。他们在诗、词和古文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而且他们的性格也比较像,既有慷慨激昂,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情款款的一面。
苏轼和陆游不认识,苏轼也不知道陆游的存在。不过,陆游却是苏轼的一个忠实崇拜者。他在《上殿扎子之二》中写到:“臣伏读御制《苏轼赞》有曰:'手抉云汉,斡造化机,气高天下,乃克为之。’呜呼,陛下之言曲谟也!轼死且九十年,学士大夫徒知尊诵其文,而未有知其文之妙在于气高天下者。今陛下独表而出之,岂惟轼死且不朽,所以遗学者,顾不厚哉!”
可见,陆游觉得,苏轼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丰富的精神遗产,还有一种做人的典范,那就是“气高天下”。这份气,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英雄气概,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无也无晴”的潇洒气度,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超然气魄,是做人的志气和骨气,是一种昂扬的精气神。
陆游在《跋东坡帖》中写到:“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忠臣烈士所当取法也。”陆游本身就是一个忧国忧民,一腔热血的人,自然会对苏轼身上的凛然正气和爱国精神顶礼膜拜。
苏轼和陆游的人生经历都十分坎坷。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屡遭贬谪,而陆游也因为支持北伐而屡次被主和派打击。他们都失意过,却从来没有放弃心中的志向。
面对苦难,苏轼一开始也是错愕的,也是难过的。但是他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用随遇而安的心境面对苦难,用乐观豁达的态度笑对苦难,用旷达超脱的态度傲视苦难。因此,他战胜了苦难。因此,苏轼虽然也有过“人生如梦”的感叹,却能够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里宣称:“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面对风雨,陆游是精神抖擞的,他把这一切看成是难得的人生经历。风声雨声在他听来,是自己战胜自我,战胜困苦的凯歌。苦难是他的人生财富。
陆游没有那么豁达,他心中始终充满牢骚。但是这份牢骚,不是因为个人的怀才不遇,而是因为自己的报国壮志难以实现,所以才有壮志难酬的愤慨。《书愤》里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就是陆游心态的最佳体现。年华老去的感叹背后是渴望建功立业,却苦于没有机会的焦虑,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所以情绪虽然悲凉,但是思想却是积极的。不过,陆游马上又提起精神,写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来赞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可见,艰难困苦没有击垮陆游的意志,陆游心中始终有理想。
苏轼和陆游不仅有侠骨,也有柔肠。苏轼悼念王弗的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写得多么深沉,又多么朴实,多么沉痛。而陆游怀念前妻唐琬的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是多么唯美,多么浪漫,多么感人。可见,苏轼和陆游对爱情的态度都是真挚而执着的。
都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可是苏轼和陆游身上则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无限深情。这是真正的好男人,可以向往横刀立马的生活,也可以体会至死不渝的爱情。
苏轼的梦里是“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情到深处,却难以言表。陆游的梦里不仅有“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也有“换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的酸楚。
苏轼和陆游都非常热爱旅游。面对庐山,苏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思索,面对西湖,苏轼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审美眼光。面对家乡的山西村,陆游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淡泊情怀,面对镜湖,陆游有:“镜湖春游甲吴越,莺花如海城南陌。十里笙歌声不绝,不待清明寒食节。青丝玉瓶挈新酿,细柳穿鱼初出浪。花外金羁络雪驹,桥边翠幞围螭舫。”的人生乐趣。可见,他们都热爱生活,都热爱大自然。
总而言之,苏轼虽然不认识陆游,却成为了陆游的一个精神导师。他和陆游都是宋朝文坛举足轻重的人才,都能够体现出宋朝知识分子注重气节,以天下为己任,同时又有人情味的精神风貌。
作者简介
朱益伟,家住山城重庆。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热爱文艺,崇尚人道主义。喜欢在简单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妙的点滴。喜欢在阅读当中体会人生百态。喜欢欣赏富有雅趣的文化。关注时事,且欣赏客观中正,有正能量的时事评论。写作是我表达自我,抒发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会友,期待自己的文章可以得到大家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