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降塑替代需配套经济政策

作者:房清江

  史上“最严限塑令”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塑料产业迎来升级挑战。其中,作为对传统塑料最具替代优势的生物降解塑料,成为市场“新宠”。但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可降解塑料产业仍然“小而散”,高端产能仍显不足,企业和商家的成本压力较大,产品全面推广存在客观阻力,亟待新一轮提质升级。不少大型连锁商超、餐企已全面更换可降解塑料袋,但一些路边小店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4月6日《经济日报》)

  应该说治塑既是管理命题,更是经济命题。塑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大量应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特别是在包装领域,它便宜、好用,使用者容易产生便利的依赖。治塑无论是禁还是限,对于包装应用的各个领域、各个微观主体,都要面对一本现实的利益账。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成品比现有塑料制品的成本要高得多,销售价格相差好几倍,替代起来得花费很大的成本,不但替代的生产供应需要很大的投入、一定的周期,价格很难快速降下来,而且消费意愿受阻,也会反过来影响到替代制品的生产。同时,传统塑料制品所具有的成本优势,对于禁塑的冲击始终都存在,如管得住大型连锁管不住小卖部,跑冒滴漏,一旦监管保持不了应有的力度,很可能导致替代沦为虚设。

  所以,禁塑只有禁令是不够的,在实施更全面更严格的禁限管理的同时,也还应强化经济手段的杠杆作用,配套经济政策,通过经济、税收、行政等手段综合治理。

  一方面,切实提高传统塑料制品的经济成本、过度包装的违法成本,如提高传统塑料原料、半成品及制品的税率,使得传统塑料包装物不再便宜;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和扶持替代环保包装材料、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以及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如给予生产补贴和税费优惠,帮助降成本、降价格。

  当传统塑料制品的价格越来越高,替代包装材料的价格逐步降低,此消彼长,在禁令、限令违规违法的高额成本面前,顺应环保要求自然会成为普遍的自觉。推动落实“新限塑令”,加快关联经济政策配套,为市场替代注入内在动力,也是限塑全国一棋、顶层设计的重要部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