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五苓散应该这样用
原来五苓散应该这样用
2017-01-13 清月漫步 转自 srow
修改
微信分享:
原来五苓散应该这样用2014-12-19 黄煌 最美中国方 文/黄煌 ◇◇◇ 编辑/九九 |
:黄煌,江苏省名中医。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在继承发扬中医学术传统方面有突出贡献,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九九有话说:前几天家里熊孩子上吐下泻,而且是相当严重的水样泄。五苓散就吃了一次,腹泻立止。心中暗暗感慨此真乃神方,用之得当,效如桴鼓!
于是找来名家全方位解读五苓散用法的文章,分享给你们!
***********************************************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此方首见《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归纳其经典方证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伤寒汗出而渴者(73);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15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386);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金匮要略》)。
从上可见,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关键指征。
一、如何理解五苓散证的口渴与小便不利?
答:口渴是五苓散证的主要特征。口渴而入水即吐,口渴而腹泻,口渴而汗出,口渴而头痛眩晕,口渴而烦躁,口渴而动悸,这都是五苓散证的指征。
这种口渴,是口渴而不喜欢饮水,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口渴,但无舌焦干燥。其次是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在慢性病症中则为小便次数偏少,并多见浮肿倾向,如下肢浮肿、面部浮肿或浮肿貌等。
除口渴而小便不利外,五苓散证常常有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心悸或腹部的上冲感、肌肉跳动或痉挛、自汗等。
二、五苓散治疗口渴,白虎加人参汤也治疗口渴,其区别在那里?
答:五苓散证可以认为是水液代谢失衡的标志。其中的渴欲饮水非常重要。有渴感,但不喜多饮,或水入即吐,这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欲饮水数升”的大烦渴是有区别的。同时,此类患者多见齿痕舌。
三、哪种人使用五苓散比较有效?
答: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
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者肌肉充实而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心下振水音。身体多困重疲乏,容易出现浮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或下肢易浮肿,甚者可有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胸水。有些患者有眼袋。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小便量不多。舌质多胖有齿痕。
这种体质是湿体,是蓄水体。其水多在体腔。
四、五苓散证是如何形成的?
答:根据本人观察,许多五苓散证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饮食太油腻有关。另外,摄入味精等食品添加剂过多,也常常出现本证。
五、后世说五苓散治疗水逆症,如何理解?
答:所谓水逆症,就是其呕吐多见水入即吐。
张仲景原文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名医类案》记载:明代名医江应宿治疗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
矢数道明先生也曾治疗一例类似病患:5岁男孩,患痢疾,高热下降后,出现烦躁,拒绝盖被,口渴,水入即吐,饮一口吐出两三口,小便不利,脉浮数大而无力。以五苓散2克用米汤溶化服用,服一剂则呕吐停止,小便利,食欲好转,渐渐恢复(《汉方临床》4卷12号)。
水逆证多见于急性胃肠炎、妊娠呕吐、醉酒呕吐等。幽门狭窄出现吐水口渴,脱水面容也有使用本方的报道。有些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等也可见到此证。
六、曹颖甫先生当年用五苓散治疗洞泄,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答:洞泄为古病名,为水泄,多见泻下如水、小便黄短者。洞泄可见于夏秋季的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曹颖甫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