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仕强教授《透视灵魂看人生》有感
文/张红星
曾仕强先生《透视灵魂看人生》一书,从身心灵合一的高度,回答了当代百题。我们已经学习两年,收获良多。
身心健康大家都已熟悉,而灵学在海内尚未广为人知。
按灵学家E.G.吉尼思的说法,灵学研究就是对那些用“任何假设都无法解释”的现象进行研究,这类现象通常包括招魂术、心灵感应、天眼通、意念致动、先知先觉等。
国外的灵学一般都是针对灵体的,将所有异常具像到个体。根据国外研究的方向,中国玄学的一部分已经包含了灵学的灵体方面的研究。
玄学更多的强调自身的成长,而非国外所强调的客观条件形成的灵异,在道教、佛教里面的经法,佛道强调的天人合一等,都完整的解释了灵学所研究的特殊性。
由于一直把灵魂纳入“唯心主义”的范畴,所以文化教育领域对此始终讳莫如深,一些老年人提起灵学还心有余悸。
在解读本书的两年中,也多次遇到质疑和诘难。
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这样的理念:中国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要“立人”,必须“尊个性而张精神,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屹然独立于天下”。
这种思想的文化基础则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他一生重视拯救和启迪中国人的灵魂。
正如曾师所指出,当代人非常重视物质而不重视精神。
我们有觉悟的人,应该再次举起鲁迅先生“掊物质而张灵明”的大旗,重视个人和家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物质的人上升到精神的人。从小写的人扩展为大写的人。
我们说文解字,必须分析繁体字,而不能分析简化字。
灵是形声字,从巫,靈( líng)声。本义是巫。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
“命灵氛为余占之。”——《离骚》
“灵连踡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灵偃蹇兮姣胶。”——屈原《东皇太一》
灵子,指巫,以舞来导引神的人。又指神灵。
“天神曰灵。”——《尸子》
“灵者,神也。”——《风俗通》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合五岳与八灵兮。”——《楚辞·怨思》
注:“八方之神也。”
“灵之来兮如云。”——屈原《九歌·湘夫人》
又如:灵神(神灵);灵祗(神明;神灵);灵霄殿(天帝的神殿);灵怪(神怪);灵圣(灵验,指神鬼显灵);灵圣儿(指神佛塑像中放置的金属作的心脏象征物);灵河(书中虚拟的仙河);灵槎(神仙乘的木筏);灵山(佛家称灵鹫山为灵山。佛祖居处。也泛指仙山)
靈为灵魂。
“经始灵台。”——《诗·大雅·灵台》
“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故谓之灵台。”——《礼记·明堂位》卢注。
“藏之于灵室。”——《素问·气交变大论》注:“谓灵兰室,黄帝之书府也。”
“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吾灵尚依依旁汝。”——清·林觉民《与妻书》
“汝倘有灵。”——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灵爽(灵魂);灵表(仪表);灵明(指心灵);灵知(指心灵);灵界(佛家语。指魂所住的世界)
靈为敬辞。用以称有关鬼神的事物。对死者的敬称 。
“在缸内画上灵符。”——清·钱彩等《说岳全传》。
又如:灵床子(人死后虚设的坐卧之具,供祭尊用;又指供在灵床上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灵幡(殡葬时所持之幡,上写有表明死者身份的文字);灵符(道士画的图形。迷信者认为可用于驱使鬼神、祭祷和治病等);灵前(灵位之前)。
靈又指人的精神状态。
“不可内于灵台,不可入于灵府。”——《庄子·德充符》。注:“皆谓心也。”
又如: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灵明(指“心”,即主观精神)。
通过分析字形、字音、字义,我们可知灵魂的含义。
灵魂决定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人的生活态度。
没有灵魂的人也有形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可以具有身心,但是没有至高的主宰,缺乏灵明的导引,始终生活在物质世界之中,难以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他们的一生是物质的一生,只是完成了能量的循环而已,对于人间没有任何贡献可言。生前没有创造出荣耀,死后也不可能使子孙荣耀。
曾仕强先生一生讲学著书,意在引导国人提升精神层次、提升民族自信。
我与高琳教授拿出两年时间解读点评本书,也是想在物质的洪流中发现精神的种子,在物欲横流之中经营一片净土。
这种坚持执着而悲壮,幸而有一批听众和读者不离不弃,使得我们的心神没有白费。
我一直强调的一点是:若想真正读懂曾师著作,需要深入钻研。仅仅通读一遍或几遍是远远不够的。
曾师学贯中西,书中大量中西哲学的名词术语都需要追根溯源、深刻理解。书中引用诸子百家,有的明引,可以看出;有的暗引,需要熟悉经典,才能看出语源。
并非只有张门讲授“小学”,但是在当今众多师门和学堂中,能够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角度讲清字词者,可以说确实不多。
我并不期待大家都入张门,但是真正想读懂曾师的人,不妨学学张门的课程。
希望大家参照各种工具书,参考网络各种音频视频,从身心灵各维度切入,我很期待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国学飞人"张红星教授,毕业于辽宁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师从张震泽、张毓茂、张岱年教授,任教于辽宁工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文学院。
现任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特聘国学教育专家、国际易联副主席、国学汇全国总会副会长、中华易经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教育部国学总课题组核心专家、人社部传统文化师资培训专家、中国专业人才库国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曾任各类国学大赛、艺术大赛评委,央视《百科探秘》、《华人会客厅》主讲嘉宾。论文及作品曾获国内外各级大奖百余次。为全国国学资质考评编写教材并授课。为北大、清华、南开等多所大学和华为等集团讲学数千场,听众数百万人。全国弟子三百余人,立志带领千万人走进国学。